奇迹小说

王维的状元是“作弊”考上的吗?

唐代诗人谁最有名?

这个问题如果现代人回答,很可能会回答李白;而如果唐代人回答,答案也许会与我们不一样,他们的答案很可能是王维。

王维在当时为什么那么有名?

首先,因为王维出身于高门大族。太原王氏、清河博陵崔氏、范阳卢氏、陇西李氏、荥阳郑氏,合称天下五大望族。王维出身于太原王氏,是这个大家族中著名的天才。

其次,王维多才多艺,他不仅是诗人,还是画家、音乐家,做的官也比李白大,他曾做到尚书右丞,李白只不过当了一个翰林供奉,还没有善始善终。

再次,李白没有参加过科举,而王维是进士出身。唐代的科举主要分为两种,一种叫进士,一种叫明经,前面一种难度很大,后面的明经相对来说简单一些。当时流传一句话,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意思是三十岁考上明经就算太老了,而五十岁考上进士都算年轻的,可见进士科之难考。

而王维考中进士时的年龄是多大呢?

二十岁!不仅如此,他还考中了进士的状元!用现在的话说,王维真是不折不扣的超级学霸了。

王维的确天资聪颖,他九岁就能写文章,而十七岁的时候就写出了传诵千古的名篇——《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我们都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在重阳节时思念家人而写的,那么重阳节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呢?

重阳节是每年农历的九月九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九”是最大的数,同时“九”又是阳数。九月九日这一天两个最大的阳数碰在一起,所以就称为“重阳”。同时,“九”和“久”又同音,所以,这个节日寄托着人们对亲友健康长寿的祝愿。早在《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重阳的记载,不过重阳节被正式定为法定节日还是在唐代。唐代时期,人们在重阳节的时候流行喝菊花酒、登高,而最著名的一个习俗就是佩戴茱萸,或置于布囊中戴在手上,或簪在发冠上。

茱萸是一种植物,它的茎、叶都可以做药。而重阳节人们为什么要佩戴茱萸呢?关于佩戴茱萸的习俗有很多传说,其中一个比较有名的传说是:

东汉的时候,汝南有一个叫桓景的人,跟着师父费长房学道多年。有一天,师父对桓景说:“你家九月九日会有大灾难!”桓景十分恐惧,急忙问师父可有解难之法。费长房告诉他:“到这一天,你们全家都要速速离开家,每个人都要做一个布囊,里面装上茱萸,拴在手臂上,登到高处去饮菊花酒,这样才能消除祸患。”桓景听了之后,按照师父的提点,全家佩戴茱萸,一起登山。晚上回来,他们发现家里的鸡犬牛羊都莫名其妙地死了。费长房听说后,叹道:“它们是代替你们家人死的。”从此以后,人们都在九月重阳这一天佩戴茱萸,登高饮酒了。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其实古人更愿意把重阳节看作一个亲朋欢聚、举家出游的机会。秋天本来就是收获的季节,忙碌了大半年的人们,眼看着付出的辛劳就要获得回报,此时家人一起出游,也算是庆祝丰收、犒劳自己吧。

所以我们就能明白,虽然重阳节并不是春节也不是中秋节,但也是一家团聚的很重要的一个节日。而这一天独自一人在外,没有和家人团聚的王维就感觉格外寂寞,而他的兄弟们当然对他也就格外思念了。

王维从小才华横溢,能写出这样的好诗就是证明,而且他年纪轻轻就考中了京兆府的解头,不久后状元及第。不过且慢为学霸王维欢呼,因为据传他的解头并不是考上的,而是考试之前就内定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我国的科举制度是隋朝产生的,这种制度的优越性是完全以考生的才学为标准来选拔人才,这对国家选拔有用之才起了很大作用。但是隋朝经历的时间很短,很快唐朝建立了,因此科举制度发展还不是很完善。当时流行一种做法,就是考生普遍去拜访达官贵人、文坛领袖,向他们展示自己的得意之作,希望得到他们的赏识,更希望他们能把自己推荐给主考官,这就是所谓的“行卷”和“温卷”,唐代几乎所有的考生都做过行卷、温卷的工作。而要让行卷和温卷真正起到作用,认识有权有势的达官贵人就相当重要了。

王维因为他的才华,很早就得到了岐王、薛王等达官贵人的赏识,但是他们的势力还不足以影响科举考试,因此王维第一次科举考试是以落榜告终的。

又一次科举考试即将开始时,岐王就精心为王维安排了一次会面,想在科举上助他一臂之力。

据说有一个叫张九皋的人走通了玄宗的亲妹妹、权势极大的玉真公主的门路,已经被内定为当年京兆府试的解头。岐王想帮助王维,但是苦于权势太小,无法与玉真公主抗衡,于是就嘱咐王维带上琵琶,又让他准备了自己作的曲子和诗歌,去参加玉真公主的宴会。在宴会上,岐王让王维独奏新曲,声调凄切,满座为之动容,玉真公主问:“这是什么曲子?”王维回答:“这是臣新近作的曲子,叫《郁轮袍》。”公主十分惊奇,非常高兴。岐王趁机说:“此人不但音乐出众,才学更是无人能及。”公主更感惊异,问王维是否带着自己的作品。王维从怀中取出准备好的诗卷奉上,公主看后大惊:“这些诗都是我平时喜欢吟诵的,原来一直以为是古人所作,想不到竟是你写的!”于是公主让王维更衣升座,不再在伶人之列。席上,王维风流蕴藉,应对风趣,大为宾客赞赏,岐王又说:“如果今年的京兆府能以此人为解头,那的确是国家的荣光啊!”玉真公主满口答应:“叫他应举就是了,我当全力荐他。”原来内定的张九皋因而被淘汰,王维成为这次京兆府考试的解头,后来继续参加考试,得中状元。

用现在的眼光看,王维当上状元似乎有“暗箱操作”的嫌疑,但是在科举制度还不完善的唐代,这种做法是普遍存在的。再说,如果王维没有真才实学,岐王和玉真公主也不可能推荐他成为解头,而且后来他又进一步考中了状元。所以,王维成为状元,也算是实至名归了。

你知道哪些关于重阳节的诗句?

古人关于重阳节的诗句有很多,例如: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王勃《蜀中九日》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昨日登高罢,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白居易《重阳席上赋白菊》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