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天外飞来的小麦

书名:了不起的汉字·花草树木本章字数:2050

【谜语】

青一半,冬一半;

磨成粉,是白面

(打一字)

汉字有故事

高凤流麦

在古代,小麦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作为五谷之一,小麦收成的好坏,决定了一个家庭一年的生活状况,是一个家庭的头等大事。可是晾晒的小麦被雨水冲走了,高凤却没有发现,他在干什么呀?

东汉时期,有一个叫高凤的人,他学习十分刻苦努力,但家中贫寒,只能靠几亩薄田来维持生活。他一边帮着家人耕田种地,一边专心致志地读书,从白天到黑夜一直不休息。

一次,正是收麦的时节,妻子将收割后的小麦拉到谷场上晾晒,让高凤帮着照看,不要让鸟呀,鸡呀什么的吃了小麦。于是高凤一边手拿竹竿,看护着晾晒的小麦,一边大声地读着手中的书,越读越兴奋,渐渐地忘记了自己照看小麦的责任。

忽然刮起了狂风,下起了暴雨,高凤却还沉迷于读书中,竟然没有发觉。暴雨越下越大,流水将小麦浸湿,把小麦都冲走了。这时,妻子从外面回来,看到这种情景,就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这才发现流水将小麦都冲走了。

勤奋刻苦读书的高凤终于学有所成,而“高凤流麦”也成为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专心读书,不关心周围的事情。也有人认为高凤的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小朋友,你认为高凤这样的行为可取吗?

汉字有源头

甲骨文的“麦”,上面像一株有秸秆、叶片的植物,也就是“来”的本字,下面是一个朝下的脚,也就是“夂”。为什么上面是“来”呢?原来古人认为小麦是从外地传来,却又说不清楚是从哪儿来的,就认为是从天上飞来的,是上天恩赐的。另外,还有人认为“夂”是指种植小麦时,需要用脚压实。

麦指麦类作物,如荞麦、黑麦等,也可以专指小麦。小麦的幼苗,叫麦苗。麦茎顶端的花或果实部分,叫麦穗。田地里大片的麦子被风一吹,像起伏的波浪,叫麦浪。收割小麦的季节,叫麦季。麦收时节,受雇给别人家收割麦子或帮忙干农活的人,叫麦客。用燕麦或大麦粒压成的片状食品,叫麦片。用面粉做成的糕,叫麦糕。用麦芽加酒曲酿造的饮品,香甜,酒味淡,叫麦酒。

麦子和豆类是古人普遍种植的农作物,却有人分不清楚,那叫不辨菽麦,形容愚昧无知或缺乏常识。如果双方尖锐对立,斤斤计较,毫不退让,那叫针尖对麦芒。宋代时,范仲淹的儿子范纯仁,将一船麦子送给好友,让好友得以安葬亲人,这被称为麦舟之赠,后指助人于危难之中。

汉字有传承

麦穗两歧

小麦长得十分旺盛,一株小麦竟然长出两个麦穗,被称为麦穗两歧,这可是祥瑞、丰年的征兆。那是谁有如此的本领呢?

让麦子长出两个麦穗的是东汉一个叫张堪的人。他的孙子就是发明地动仪、浑天仪的科学家张衡。张堪出生于南阳的一个大户人家,家境殷实。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去世了,给他留下了百万家产。然而,他将家产都赠送给了堂侄子,自己则在十六岁时就去长安学习了。他品德高尚,言行雅致,同学们都称他为“圣童”。

光武帝刘秀十分赏识他的才华,任命他做了郎中,并几次给他升职,还给他很高的俸禄。后来,张堪被调到渔阳任太守。匈奴人常常入侵渔阳,张堪就亲自率领骑兵抗击,最终将匈奴驱逐出境,使渔阳的百姓过上了安定的生活。另外,他下令开垦荒地,教百姓播种稻谷,粮食获得了丰收,渔阳的百姓过上了衣食无忧、富裕安康的生活。

老百姓非常感激他,编出歌谣来赞扬他的功绩:“桑无附枝,麦穗两岐,张君为政,乐不可支。”意思是大叶的桑条不长枝杈,一棵麦子长出了两个麦穗,张君管理这里,老百姓真是十分幸福快乐呀!

从此,“麦穗两歧”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了下来,表示粮食丰收,也用来称颂官员政绩卓著。

汉字有艺术

麦秆的艺术想象

小麦成熟了,人们将麦粒收进粮仓,麦秆则被堆积在野外,要么用作柴火,烧火做饭;要么用作饲料,喂养家畜。但是,有人将这柔韧结实的麦秆编织成草帽、扇子、筐子等,用于日常生活;还有人将麦秆变成了艺术品,让麦秆也充满了艺术想象,这就是麦秆剪贴画。

麦秆剪贴画起源于明代中期,是由麦秆团扇剪贴发展而来的。清代时,麦秆剪贴画发展成为一种观赏性极强的装饰艺术品,有挂屏、台屏等,常用作婚嫁、生日、祝寿、开业、乔迁等喜庆活动的馈赠礼物。近代,麦秆剪贴画技艺又有新的突破,从平面剪贴发展成立体剪贴,有立体剪贴的金鱼、鸳鸯等动物形象,还有花瓶、插花及书签等静物,逐渐形成以书画、立体浮雕为主的民间传统工艺。

浙江浦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蒋云花,根据宋代名画《清明上河图》,制作出麦秆剪贴画,不仅生动地再现了名画的人物与风情,而且通过麦秆的自然纹理与光泽,将画面更立体地呈现了出来,别有一种风采和神韵。

当然,麦秆剪贴画的制作过程也是十分复杂的,要经过浸、熏、蒸、漂、破、刮、染等二十多道工序,从选料到制作,无不精致细腻。麦秆剪贴画将质朴自然的乡土气息,与高雅精美的艺术风格有机地融合在一起,2014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汉字有经典

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译文】

农家很少有空闲的月份,五月到来,人们更加繁忙。夜里刮起了南风,覆盖田垄的小麦已成熟发黄。妇女担着盛饭的竹篮,儿童提着水壶,相伴到田间送饭,收割小麦的男子都在南山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