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刘备携民渡江是不是在作秀?(1)

书名:历史的荣耀本章字数:2361

不识字

表卒,曹公征荆州。先主奔江南,荆、楚群士从之如云。

——《三国志》卷三十九《刘巴传》

曹操来了,刘备跑了

《三国演义》中,最让人“受不了”的主公,肯定是刘备。

携民渡江一节,明明曹军已经攻下荆州,刘备落荒而逃,他却非要携带樊城几万百姓,拖家带口一起走,日行十余里,看着真是急人。电视剧一味歌颂刘备仁义,不忍舍弃百姓,但这种行为总让人觉得有点儿匪夷所思,曹操要灭的是刘备,又不是樊城百姓,何必带着老百姓互相拖累?这哪有带兵打仗的样子?

本以为这是文学性的演绎,不料史书中还确有此事。关于历史上刘备“携民渡江”之事,得从其发生的背景说起。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听从谋士荀彧的建议,率大军“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趁着刘表病重,大举南征荆州,正式拉开了统一南北战争的序幕。荀彧的策略立竿见影。在曹军的兵锋直指下,荆州的格局很快发生了巨变。

最先受到冲击的是刘表。七月的时候他还重病在身,八月便背疽发作而亡。随后,小儿子刘琮继之为荆州牧,在蔡瑁、蒯越等亲曹派的半建议半裹挟下,他选择直接向曹操投降。

这个决定让不知情的刘备瞬间成了倒霉蛋。自建安六年起,刘备就投奔到了刘表麾下当“打工仔”,此刻的他还驻扎在荆州北部重镇樊城。当刘备得知刘琮不战而降的消息时,曹操大军已经逼近距其仅二百五十里的南阳。原本他还希望能联合荆州的一切力量共抗曹操,但现在已经孤立无援,情况危急,他只能往南跑路。

就在这时,樊城及周边各郡县出现了这样一幕:百姓也跟着刘备一起跑了。

“民之于徙,甚于伏法”

刨去《三国演义》里百姓感念刘使君仁德、甘愿舍家追随的虚构情节,从一般观念看,荆州人士这种“从之如云”的行为,其实是极为反常的。

正如吕思勉先生所说:“老百姓只要饱食暖衣、安居乐业,谁来管你们争天夺地的事情?”曹操征伐荆州,他要攻击的目标只是刘备这些“反动分子”,关百姓什么事,他们为什么要跑?

有人说,老百姓是怕曹操屠城,这不对。曹操确实有过多次屠城的恶行,比如屠徐州“泗水为之不流”、屠柳城、屠雍丘……可那些多出于报复或示威的心理,而现在刘琮没有丝毫抵抗便举城而降,他哪来的理由对荆州进行一场屠杀呢?所以怕屠城这个猜测并不属实。

真正的情况可能是:百姓怕的不是屠城,而是迁徙。

作为三国第一“迁徙狂魔”,曹操在这方面的履历不可谓不丰富:

太祖问济曰:“昔孤与袁本初对官渡,徙燕、白马民,民不得走,贼亦不敢钞。今欲徙淮南民,何如?”

——《三国志》卷十四《蒋济传》

太祖徙民以充河北,陇西、天水、南安民相恐动,扰扰不安。

——《三国志》卷十五《张既传》

太祖还,拜袭驸马都尉,留督汉中军事。绥怀开导,百姓自乐出徙洛、邺者,八万余口。

——《三国志》卷二十三《杜袭传》

初,曹公恐江滨郡县为权所略,征令内移。民转相惊。

——《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主传》

尽管后来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时也有过徙民止损的举措——“围天水,拔冀城,虏姜维,驱略士女数千人还蜀”,但像曹操这样高频率、大规模地强制徙民,放在任何时代都是极其罕见的。

徙民对百姓的伤害有多大呢?东汉思想家王符在他的著作《潜夫论》中提及:

民之于徙,甚于伏法。伏法不过家一人死尔。诸亡失财货,夺土远移,不习风俗,不便水土,类多灭门,少能还者。

在古代交通、卫生条件极其不发达的情况下,强制徙民对百姓的伤害比杀人还重,甚于灭门。所以,当荆州百姓得知曹操南下的时候,不管他是否有荆州徙民的打算,只要说一下曹操的“前科”,他们内心的恐惧便可想而知。

何况,以诸葛亮、糜竺等为代表的徐州籍人士还曾亲历曹操当年在徐州制造的大屠杀,他们对曹军“恶贯满盈”形象的宣传也势必会造成不容小视的影响。最重要的是,这并非我们的无端揣测或欲加之罪,事实上曹操后来果真对荆州来了一次徙民,被迁徙的百姓中就包括后来大名鼎鼎的邓艾:

邓艾字士载,义阳棘阳人也。少孤,太祖破荆州,徙汝南。

——《三国志》卷二十八《邓艾传》

曹操来了,无异于死神来了。死神来了,当然要跑。这是百姓很简单的想法,也是“携民渡江”的“民”之所来。

“背信自济,吾所不为!”

百姓跑路当然不是乱跑。他们拖家带口,又远离故土,人生地不熟,最好找个人带一带,顺便还能提供保护。

没错,这个人就是刘备。

曹操南征前,刘备奉刘表之命驻扎新野长达七年,其间治政有方、厚树恩德,“荆州豪杰归先主者日益多”,可见早就有民心所向的趋势,百姓逃难跟着他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对刘备来说,带着百姓跑并不是最好选择,甚至本不应该成为他的选项之一。在南撤的路上,当时刘备身边已经有人表达了对带着百姓撤退的不解:“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而刘备给出的理由则是:

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

——《三国志》卷三十二《先主传》

刘备南撤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保江陵”。作为南郡的治所,江陵地处江汉平原中心,水陆交通发达,物产丰富,人口密集,刘表在世时囤积了大量军需、粮草和战船在此,无疑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战略要城。刘备只要率军快速占据江陵,依靠地理优势和充足的军备,与东边刘表长子刘琦驻扎的江夏形成掎角之势,便足以与曹操周旋,以待时变。

如果带着百姓走,刘备的行军速度将立刻被严重拖累,“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你刘备每天携老扶幼地走十多里路,人家曹操的虎豹骑可在后面马不停蹄地日行三百里追着,你能先一步赶到江陵吗?

从后面发生的事实看,显然不能。到不了江陵,那就只能转向与刘琦会合,一起守着江夏这座孤城。掎角之势不再,江夏当然守不住。到了这步田地,如果后来没有孙权决心与之联盟,跑了大半辈子的刘备也许就在此终结了。

所以,能在自身难保的最危急时刻,做出带着百姓跑路这种决定,刘备怎么看也不像是一名合格的趋利避害的政治家,也正因如此,直到现在还有人怀疑刘备是在作秀——如果是的话,用最后的生命和前途作秀,老刘也真够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