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诸葛亮“六出祁山”是骗人的吗?(2)

书名:历史的荣耀本章字数:2089

为了在朝中树立威信,曹真急谋伐蜀。七月,魏军转守为攻,兵分三路进犯汉中。其中主力曹真军自长安入子午谷,司马懿军自南阳溯汉江西上,张郃军则自斜谷南下。诸葛亮的第四次北伐是以防御战的形式开场的。

然而曹真此次发起的军事行动没有收获期待的战果,相反,其主力在行军中途“会大霖雨三十余日”,各处山洪暴发,道路阻绝,战士多有伤亡,军械辎重损失严重。朝中元老重臣杨阜、王肃、华歆等连番向明帝进谏,要求其尽快终止战役。到了九月,明帝下诏令诸军班师。随着魏军撤退,战场主动权又回到了诸葛亮手里,他命魏延、吴懿率轻骑一万,西入羌中,联络羌人,并扰乱魏国后方,二人率军与魏将郭淮、费曜遭遇于阳溪,大破之,得胜而返。

诸葛亮的第五次北伐开始于建兴九年春二月,此时由于曹真病重,经其举荐,由大将军司马懿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西入长安,全面负责与蜀汉的战事。可见,真实历史中,诸葛亮与司马懿的“龙虎斗”只发生在建兴九年与建兴十二年这两次的北伐。

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循着第一次的路线,进围祁山,且开始试验其新发明的“木牛”,用于后方运输粮草。司马懿在闻知祁山被围后立即率魏军主力前往救援,诸葛亮却避实击虚分兵三万北攻上邽,连败上邽守将费曜与前来支援的郭淮。司马懿甫至祁山,惊闻诸葛亮军已往上邽,便又急忙回援,依上邽以东下寨,与诸葛亮军对峙。

由于司马懿坚守不出,诸葛亮在收割上邽之麦后,回军南返。司马懿率魏军尾随其后,当蜀军到达卤城时,魏军发起进攻,但被诸葛亮击破。此后两军再次陷入对峙,到了秋天,由于后方李严“运粮不继”,诸葛亮被迫撤军,蜀军在木门道设伏,射杀了追击而来的张郃。

自建兴六年至建兴九年,诸葛亮连年攻魏,却没有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此后三年他“休士息民”进行长时间的准备。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开始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北伐,此次作战对于蜀汉来说是一场空前规模的军事行动。清代学者王鸣盛说:“一蜀之大,兵多不过十二万,孔明所用八万,常留四万以为更代。”而这次北伐,诸葛亮是“悉众”而出,也就是说把过去用来防守汉中的预备兵都调出来了,有学者估算总兵力不会低于十万。

诸葛亮在战前又遣使联络东吴,约吴主孙权一同攻魏,使魏国腹背受敌。当年五月,孙权依约分三路伐魏。此次北伐,诸葛亮在行军路线上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小心谨慎,全军直接出斜谷攻入郿县,并以“流马”运粮。从上述种种迹象可以看出,诸葛亮这次北伐摆出了“不成功,便成仁”的架势。

司马懿对此次诸葛亮的军事行动有准确预判,据《晋书·宣帝纪》记载,他在上邽之战结束后便认为:

亮再出祁山,一攻陈仓,皆挫败而还。纵其后出,不复攻城,当求野战,必在陇东不在西也。亮每以粮为恨,归必积谷,以吾料之,非三稔不能动矣。

于是司马懿便在关中招徕移民、垦殖荒地、兴修水利,为即将到来的大战做充分的准备。

蜀军在突入渭水南岸后,司马懿力排众议,连夜率军自渭北渡河至渭南,“背水为垒”,阻断了诸葛亮东进长安之路,诸葛亮于是率军西上武功五丈原结营,与司马懿二十万大军对峙,战局复陷于胶着。自二月至六月,诸葛亮数次挑战,但司马懿始终坚守不出。

据《魏氏春秋》记载,在此期间,诸葛亮为了激怒司马懿,使之出战,给他送去女装;司马懿在接见诸葛亮的使者时,听使者说“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过数升”,便感叹道:“亮体毙矣,其能久乎?”而《晋书·宣帝纪》还提及“会有长星坠亮之垒”,这样的不祥之兆似乎预示着诸葛亮的悲剧。八月,诸葛亮于五丈原病逝,赍志以殁,终年五十四岁,遗令杨仪、姜维秘不发丧,整军后撤。

诸葛亮对第六次北伐的设想其实是打一场长期战争,与司马懿在渭水相持,等于将蜀魏两军的作战前线大范围北移,包括祁山、天水在内的陇西诸地瞬间皆被蜀军所囊括,假以时日皆可成为后方的交通枢纽,这样一来,一直困扰诸葛亮的粮草问题便会无形消弭。同时,在五丈原前线,诸葛亮又“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于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可以想象,如果诸葛亮没有这么早去世,那么魏国是否能获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依然在未定之天。

“纶巾羽扇、道袍鹤氅”:《三国演义》中的六出祁山

相比于上述《三国志》等史书中的记载,罗贯中《三国演义》中“六出祁山”的故事就流行得多了,从第九十一回“祭泸水汉相班师伐中原武侯上表”到第一百零四回“陨大星汉丞相归天见木像魏都督丧胆”,《三国演义》共一百二十回,用了足足十四回来讲诸葛亮的“六出祁山”,篇幅已足够长。

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三国演义》对这段历史少不了各种添油加醋地虚构与改编,以今天的眼光看,这些改编中自然有杰出的文学创作,却也有不足甚至拙劣之处。尽管与正史相比,《三国演义》的“六出祁山”更为人津津乐道,但故事本身混乱与不协调确实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弱点。

《三国演义》首先便“不辞辛劳”地把这六场仗该怎么打重新规划了一番。譬如,诸葛亮一出祁山,当时分明驻屯于宛的司马懿,却神奇地“空降”在了陇右战场,还与诸葛亮在西城合演了一出“空城计”,“空城计”的子虚乌有是个已经被谈过很多次的话题,这里便不再赘述。不过对于热衷“加戏”的《三国演义》来说,区区一个“空城计”尚属牛刀小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