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泉眼无声琴有声——惠山篇(1)
先生说
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惠山街,又从寄畅园走到“天下第二泉”,才找到这个安安静静的书院来上课。提到寄畅园,大家会不会想到王羲之《兰亭集序》中的几个句子?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到“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今天“惠风和畅”,我们也“因寄所托”。我们沿着前人的脚步走近惠山,与过去的时光是连接在一起的。
在天下第二泉
我们先来读钟敬文《太湖游记》中关于惠山这一段:
我们终于到了“湖山第一”的惠山了。刚进山门,两旁有许多食物店和玩具店,我们见了它,好像得到了一个这山是怎样“不断人迹”的报告。车夫导我们进惠山寺,在那里买了十来张风景片,登起云楼。楼虽不很高,但上下布置颇佳,不但可以纵目远眺,小坐其中,左右顾盼,也很使人感到幽逸的情致。昔人题此楼诗,有“秋老空山悲客心,山楼静坐散幽襟。一川红树迎霜老,数曲清罄远寺深”之句。现在正是“四照花开”的芳春,而非“红树迎霜”的秋暮。所以这山楼尽容我“静坐散幽襟”,而无须作“空山悲客心”之叹息了。
接着来读苏东坡的诗: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读过苏东坡这首诗,再回到钟敬文的文章,他对“天下第二泉”的那些感想,就是从苏东坡的诗句里生发出来的:
天下第二泉,这是一个多么会耸动人听闻的名词。我们现在虽没有“独携天上小圆月”,也总算“来试人间第二泉”了。泉旁环以石,上有覆亭。近亭壁上有“天下第二泉”署额。另外有乾隆御制诗碑一方,矗立泉边。我不禁想起这位好武而且能文的皇帝。他巡游江南,到处题诗制额,平添了许多古迹名胜,给予后代好事的游客以赏玩凭吊之资,也是怪有趣味的事情。我又想到皮日休“时借僧庐拾寒叶,自来松下煮潺湲”的诗句,觉得那种时代是离去我们太遥远了,不免自然地又激扬起一些凄伤之感于心底。
因为时间太匆促了,不但对于惠山有和文徵明“空瞻紫翠负跻攀”一般的抱恨,便是环山的许多园台祠院,都未能略涉其藩篱。最使我歉然的,是没有踏过五里街!朋友,你试听:
惠山街,五里长。踏花归,鞋底香。
你再听:
一枝杨柳隔枝桃,红绿相映五里遥。
钟敬文说的凄伤之感,也许你们没有。但也有相同的体会,因为时间太匆促,惠山的许多园台祠院都没有进去看一遍。他说:“最使我歉然的,是没有踏过五里街!”我们今天是从五里街走过来的。这首民谣真是美,“惠山街,五里长”,平平常常的句子,因为有了后面的“踏花归,鞋底香”,就有了韵味。“踏花归,鞋底香”,让我想起“踏花归去马蹄香”。
“一枝杨柳隔枝桃,红绿相映五里遥。”前一句让我想起西湖的一株杨柳一株桃,后一句也是强调惠山街五里长,五里的桃柳,五里的风光。钟敬文当年没有走过五里街,读了这些诗,总觉得遗憾,所以他这样写:
在这些民众的诗作里,把那五里街说得多么有吸引人的魅力啊!正是柳丝初碧,夭桃吐花的艳阳天,而我却居然“失之交臂”,人间事的使人拂意的,即此亦足见其一端了。我也知道真的“踏花归”时,未必不使我失望,或趣味淡然,但这聊以自慰的理由,就足以熨平我缺然不满足之感了么?那未免太把感情凡物化了。
接下来钟敬文还逛了锡山,其山顶有龙光寺,寺后有塔。我们今天只是在惠山遥望了龙光塔。惠山和锡山相对,其实惠山的全名不叫惠山,而叫惠泉山,泉水的“泉”。惠山以什么闻名于世?当然是泉水。叫惠泉山,更易让人想起这里的“天下第二泉”。我们来读芮麟的《又向惠泉山下去》:
惠泉山,以泉名,但惠山的胜处,却在登山可以望远近诸山,远近诸湖,和远近的一切!所以游惠山者,必须登惠山,方能见到惠山的雄奇,见到惠山的秀美!
我们今天的遗憾是虽然走过五里街,却没有见到惠山的雄奇。我们没有登山,当然就见不到惠山的雄奇。老实说,惠山不算高,即使我们登上去了,我们也不会觉得雄奇。至于惠山的秀美,我们有没有窥见一二呢?在哪里窥见的?可不可以在钟声里窥见一二呢?我们在钟声里听见了惠山,这钟声是惠山寺的钟声,在惠山寺的钟声里听见惠山,在惠山寺的钟声里窥见一点惠山的秀美,在泉水里窥见一点惠山的秀美,在寄畅园里窥见一点惠山的秀美,可以吗?
芮麟说:“我,今年惠山究已到过多少次,连我自己都记不得了。”可以猜想他是哪里人啊?他是本地人,假日经常到惠山来:
每逢休假,只要风和日丽,城里是再也守不住的,纵使一个人,也要到寄畅园去独坐半天。
我需要山水的灵气!我想:看不见山,望不到水的生活,必得会很快地把我窒死,闷死!我是一个少不了山水,从来不肯辜负山水的人!
四月十六日早上,便和一邨决定了游全惠山的计划。十时,便驱车出发。
到五里街,那“一枝杨柳隔枝桃,红绿相映五里遥”的五里街,即觉不断的岚翠向面前扑来。微风中,枝头晓雾未散,朝露犹滴。锡山,龙山,龙光塔,和无数的花影树影,尽在水里,栩栩欲浮上岸来。灵机动处,口号一绝:
惠山道中
绿杨如雾草如烟,不断岚光扑眼鲜。又向惠泉山下去,寻春不负好诗天!
芮麟写五里街,和钟敬文一样,想到了“一枝杨柳隔枝桃,红绿相映五里遥”。惠山街,五里街,多少年来吸引着来来往往的人。《惠山道中》这首诗前面三句都平平常常的,但有了最后这句“寻春不负好诗天”,就有了诗意。
这里有人有山有水,芮麟就是在水中看见了锡山、龙山、龙光塔和无数的花影、树影。我们到过寄畅园,寄畅园的中心也是一汪水,就是养着鱼的地方,水是它的眼睛,水是这个园子的灵气所在。如果知鱼槛没有那一汪水,只有假山,那个园子就失去了灵动的感觉。芮麟接下来到了寄畅园。我们继续读:
我觉得惠山名胜中,最清幽的便是寄畅园和隔红尘,贯华阁和北茅蓬,也还不俗。可惜隔红尘屡经驻兵,已破败不堪,那样好的去处不修葺起来,实在是我锡人之耻!
入门,见知鱼槛已有人在,便到池南岸的茅亭内休憩。
寄畅园在从前是盛极一时的,后虽毁于兵燹,但因他的地位占得太好,整个的惠山,看来竟像在他园里的,明山秀水,仍掩不了他妍丽的风度!
杏花,李花,桃花,正盛开着,摇曳于波光峦影间。
芮麟说惠山最清幽的地方是寄畅园和隔红尘,隔红尘就是钟声传来的地方,我们后面要读的一篇文章会讲到。
与惠山对话的课堂
芮麟到寄畅园,本来想先去知鱼槛,就是我们看见的养鱼的地方——上面抄了一段庄子的文章,还有人记得吗?这就是知鱼槛。“寄畅园在从前是盛极一时的,后虽毁于兵燹,但因他的地位占得太好,整个的惠山,看来竟像在他园里的”,为什么这样说?当我们站在寄畅园的一处水边,前面是水,后面是一座房子,看到对面山上有塔,那山那塔是不是就变成寄畅园的风景了?但其实它们离寄畅园还很远。这靠的是一个“借”字,在园林里常常借景,你开一扇窗,窗外是一座山或者是一个湖,是不是全部都借过来了?寄畅园借的是山,蠡园借的是湖,都是借。寄畅园的位置好,好在可以借景,惠山一带的明山秀水明明不在它的园里,却都好像在它的园里。当你会背《兰亭集序》,会背《前赤壁赋》《醉翁亭记》,它们也好像是在你生命里一样,你可以随意地借用王羲之、苏东坡、欧阳修他们的文章,景可借,文也可借,但要借得恰当,不能照抄。
芮麟此次游惠山是4月16日,是春天花开得最好的时候。因此他说:“杏花,李花,桃花,正盛开着,摇曳于波光峦影间。”那一天跟我们今天一样,游人特别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