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六、书里书外皆寂寞——钱锺书篇(1)

书名:寻找中国之美:少年江南行本章字数:2854

先生说

钱锺书是个什么样的人,有谁能用一句话来回答?

童子:才华横溢的人。

童子:才高八斗的人。

童子:学贯中西的人。

童子:寂寞的人。

寂寞,好词。这个词是最准确的,为什么?高处不胜寒。钱锺书学问那么高,天下懂他学问的人那么少,他是一个寂寞的人。袁子煊找到“寂寞”这个词应该不是凭空的,是不是从李慎之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送别钱锺书先生》这篇文章的题目得到的启发?“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是杜甫《梦李白》里的诗句,拿来讲钱锺书也是合适的。钱锺书生前是一个寂寞的人。因为能在寂寞中坚持,所以他才能成就那么大的学问。

你们也可以从其他角度想想,他是个什么人。从他留下的作品来看,他写过一部长篇小说《围城》,后来改编成电视连续剧,被更多的人所知;他还有一部短篇小说集《人·兽·鬼》,可不可以说他是一位小说家?他写过一本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可不可以说他是散文家?我们也可以根据他的小说、散文,说他是一位作家或文学家。他还有两部非常重要的著作,一部是研究古典诗歌的《谈艺录》,一部是研究中国古代经典的《管锥编》。他还编过一本《宋诗选注》。这些都是他生前出版、为人所知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他是一位学者。这样他就拥有了两重身份,一是在文学领域,留下了小说、散文;二是在学问上,他有这些学术著作。他的《谈艺录》《管锥编》研究的对象都是中国的古典文化,但他的视野是世界性的,他懂多种语言,通英文、法文、德文、拉丁文,他不是一般的学者,而是一位学贯中西的学者。

他是一个寂寞的人,一个站在学问的高峰上、高处不胜寒的人。他曾经说过一句话:“大抵学问是荒江野老屋中二三素心人商量培养之事,朝市之显学必成俗学。”做学问本来就是寂寞的事,只有极少数人才能做到,那要耐得住寂寞。寂寞的钱锺书成了一个神话,我们在他的故居看到心愿墙、励志墙,他在大众心目中已经被神化,哪怕对他的学问一无所知。

神话其实并不神,他就出生在这个庭院里,他的父亲是有名的学者钱基博先生,他的学问是有家学渊源的,他的学问是有来历的。他从小就跟随他的伯父读书,同时受到他父亲的影响。小学时代他就读了大量的中国旧书;他读中学的时候,就写得一手好文章;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时候,他开始发表作品。也就是说,他年轻时,已经学有所成。他一生都保持着一种非常寂寞的状态,他不是一个爱热闹的人。这个庭院也是一个寂寞的庭院,不是一个熙熙攘攘的地方。我们今天在这个小院里跟寂寞的钱锺书对话,这是一个合适的地方。我们来读李慎之的《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送别钱锺书先生》:

在钱锺书故居

……钱先生一生寂寞,现在“质本洁来还洁去”。最后连骨灰都不留,任凭火葬场去处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他自己的选择是他一生逻辑发展的自然结论。何况钱先生本来就是“天不能死,地不能埋”的人。

钱先生和我是世交,他的尊大人子泉先生和先君柏森公是朋友,因此我从小就能听到夸他读书如何颖悟,小小年纪就能代父亲司笔札、做应酬诗这些话。子泉先生是我们家乡的文豪,我们上初中时就读过他的《无锡公园记》。因此每当听父亲说“你们应当学锺书”的时候,心里充满了惊异钦羡之感。但是我真正认识他,已在抗战时期的孤岛上海了。

所谓“孤岛上海”,说的是1937年日本人打到上海后,到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前,这一时期上海的租界就像孤岛一样。

这篇文章的作者李慎之,也是无锡人,他和钱锺书都做过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之比钱锺书小十三岁,钱锺书1910年生,李慎之1923年生。我与李慎之先生有过两面之缘,他于2003年过世。李慎之和钱锺书的父辈是好朋友,文章中说的子泉先生就是钱锺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著有《现代中国文学史》等。钱基博先生是无锡的名人,李慎之初中的时候就读过他的《无锡公园记》。

李慎之小的时候,钱锺书就是他的榜样,他父亲常跟他说“你们应当学锺书”。钱锺书的学问到底有多大?李慎之的悼念文章说了一个数据,《管锥编》《谈艺录》征引的书籍多达两千余种,还不包括许多在今天国内已经找不到原文的西洋典籍,且引文几乎没有什么错误。那是为钱锺书查对材料的人告诉他的。没有找到原文的西洋典籍,有可能是钱锺书在欧洲留学时阅读过并做了读书笔记的。我们刚才看的电视节目中说,后来找到了钱锺书十七本笔记。李慎之的文章接着说:

我有幸熟识他的好几位清华同学,都是当代中国的一时之选,对钱先生的才气都是交口称誉无异辞。乔冠华就不止一次对我说过:“锺书的脑袋也不知怎么生的,过目不忘,真是照相式记忆。”胡乔木则说:“同锺书谈话是一大乐趣,但是他一忽儿法文,一忽儿德文,又是意大利文,又是拉丁文,我实在听不懂。”

这说的是钱锺书在外语上的造诣。就是写小说,他也写出了一部可传世的《围城》,这简直让人难以想象。世人说钱锺书的记忆力好,是一个活着的书柜,一部活着的百科全书。记忆力好不是最了不起的,重要的是博览群书,而且有自己的见地,能将知识贯通。钱先生读书破万卷,而且通多门外语,当然有骄傲的资本,因此他是一个寂寞的人。

钱锺书在1929年报考了清华大学,那一年全国有两千多人报考,录取的新生中男生一百七十四名,女生十八名。备取生三十七名。钱锺书数学当时到底考了多少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零分,另一种是十五分。当时的清华录取标准是:国文、英文、数学三门主课中有一科考分在八十五分以上,一定录取;各科平均分数及格也能录取。汤晏的《钱锺书传》中说,按照这两个标准,钱锺书都是可以录取的。第一,因他能考到五十几名,则他的平均分当然及格了。第二,他的国文、英文特优,两门都会在八十五分以上,那么他也应当被录取。但实际上他还要惊动校长破格录取。汤晏说:“如果清华不能提出有力证据,则我相信钱锺书考清华,数学考零分,这是我的结论。”

钱锺书也不是神人,他不是全科的,只是在文科方面、在外语学习上有超凡的能力,他的成就也集中在人文学科。

等一下我们去离钱锺书家不远的顾毓琇家。他们是两类人,顾毓琇是个全才,钱锺书是个偏才,全才、偏才都是才。钱锺书确实有才。

我们来读钱锺书的散文《窗》:

又是春天,窗子可以常开了。春天从窗外进来,人在屋子里坐不住,就从门里出去。不过屋子外的春天太贱了!到处是阳光,不像射破屋里阴深的那样明亮;到处是给太阳晒得懒洋洋的风,不像搅动屋里沉闷的那样有生气。就是鸟语,也似乎琐碎而单薄,需要屋里的寂静来做衬托。我们因此明白,春天是该镶嵌在窗子里看的,好比画配了框子。

同时,我们悟到,门和窗有不同的意义。当然,门是造了让人出进的。但是,窗子有时也可作为进出口用,譬如小偷或小说里私约的情人就喜欢爬窗子。所以窗子和门的根本分别,决不仅是有没有人进来出去。若据赏春一事来看,我们不妨这样说:有了门,我们可以出去;有了窗,我们可以不必出去。窗子打通了大自然和人的隔膜,把风和太阳逗引进来,使屋子里也关着一部分春天,让我们安坐了享受,无须再到外面去找。古代诗人像陶渊明对于窗子的这种精神,颇有会心。《归去来辞》有两句道:“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不等于说,只要有窗可以凭眺,就是小屋子也住得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