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十五、兵学泰斗万里才——蒋百里篇(1)

书名:寻找中国之美:少年江南行本章字数:2866

先生说

这堂课,我们在海宁蒋百里先生纪念馆与蒋百里对话,我选了“兵学泰斗万里才”作题目,“兵学泰斗”是世人对蒋百里的评价。蒋百里名为“百里”,却有“万里”之才,鲲鹏才万里呢!庄子的《逍遥游》中说“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有的人有十里之才,有的人有百里之才,万里之才当然是鲲鹏一样的。蒋百里就是有万里之才的鲲鹏,还是从海宁这块土地上飞起来的。

我们从哪里开始呢?从他起草的《浙江潮》发刊词开始。他也是浙江潮捎向人间的绝世奇才,王国维、蒋百里、张宗祥、徐志摩、吴其昌、吴世昌、宋云彬、金庸,还有蒋百里的侄儿蒋复璁,都是“天下第一潮”捎向人间的。地理与人物的关系向来受到关注,蒋百里在《浙江潮》发刊词的开篇就说:

我浙江有物焉,其势力大,其气魄大,其声誉大,且带有一段极悲愤极奇异之历史,令人歌,令人泣,令人纪念,至今日则上而士夫,下而走卒莫不知之,莫不见之,莫不纪念之。其物奈何?其历史奈何?曰:昔子胥立言人不用,而犹冀人之闻其声而一悟也,乃以其爱国之泪,组织而为浙江潮,至今称天下奇观,浙江潮也。

抑吾闻之,地理与人物有直接之关系在焉。近于山者其人质而强,近于水者其人文以弱,地理之移人,盖如是其甚也。……

蒋百里能在中国少年中找一个知音吗?找不到。是他的文章不够好,还是文言文太深奥了?还是这个人太陌生?

高不可攀,对不对?他太高了,离你们太远了。

现在我们要把蒋百里拉到人间来,让他食一点儿人间烟火。大家一起来读他给两个女儿蒋英、蒋和写的信,这可是用白话写的。

小三小五:

今天早起,我在院子里发现了许多并蒂兰,检两种好玩的寄给你们。人家说兰花开得好,运气也好。小五来的信都看见了。小五的思想真了不得,又要救国又不忘记了人类,但是这是一个难题呵!德国到了两者不能兼顾的地位了,怎样办呢?小三儿的唱歌先去真的好么?我狠担心哩!

爸爸,三月四日

你们在念一封书信时,一定要念完整,前面是称呼,后面是署名,然后是时间。这是完整的书信格式。

这封信写得怎么样?

是的,一般般。家书本来就是平常的。这是他写给两个女儿的,是白话文,所以每一句都读得懂。这样一个高高在上的军事学家、兵学泰斗,一下子就食人间烟火了,他信中讲的也都是寻常之事。他在院子里挑选了两种好玩的并蒂兰,要寄给远方的女儿,当时小三、小五在德国留学。小三学音乐,不久成了那个时代出色的女高音歌唱家,后来嫁给了科学家钱学森。小五当时说了一句话,“又要救国又不忘记了人类”。怎样才能又救国又不忘记了人类?我们来读下面一篇文章,这是从蒋百里的代表作《国防论》里节选出来的。

1936年,蒋百里先生奉命出国考察,带着两个女儿,一个十七岁,一个十三岁,你们当中有人也快十三岁了,到十三岁就是小五的年龄。小五她们跟着爸爸到了意大利,这一路上,她们把和爸爸的谈话记录了下来,整理成一篇文章,题目为《现代文化之由来与新人生观之成立》,后来这篇文章成了《国防论》的第七篇。好,从“闲话少说”说起:

闲话少说,我们且先“看看”罗马,谈到“看”字,却非容易。我们化去数千元旅费,跋陟来到罗马,雇上一部汽车,到处东张西望,什么彼得寺哩,斗兽场哩,梵的冈哩,莫明其妙的但见许多姹红嫣紫的境界,粉白黛绿的光彩,如同烟云之过眼。这样不是看罗马,是看罗马城的电影。化偌大钱看一场电影,岂不是大笑话,也太对不起人了,所以我们不仅要看,还要研究,研究不够,更须体会。怎样叫做体会?就是吸收他人精神,振起自己志气,消化他人的材料,变做我们自己的质素;换句话说,就是要像罗马那样起一种发酵作用。发酵以后,再把制造品供给人家。小五不是有一张画片,题名叫“歌德到意大利”的么?你看歌德惊异赞叹,感触奋发的那种模样,你再读读他游罗马以后的写作。你们将承认,要像歌德那样,才不辜负罗马此游。说来说去,你们切勿做蝴蝶,你们必须学蜜蜂。

有一位法国将军说得好,“有知识的人才配谈经验,肯研究的人才配谈阅历。”你们开口重经验,闭口贵阅历。那么我胯下这头菲洲b驴子,就可以带兵打仗,因为它在菲洲身临前敌的时

机比我多,很有些经验和阅历了——然而我们可不愿做驴子!

先念到这里。这里讲到了一张画片,就是小五手里的画片,倒不是因为这画有多好,而是画中人太有名了,画的是歌德1787年在意大利。这画原件现在收藏在法兰克福的歌德纪念馆,你们当中有人在那里见过这幅画。

那次意大利游历,对歌德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西西里岛,面对四顾茫茫的大海,他有许多的感慨,后来他脑子中跳出的“世界文学”这个概念,就与这次旅行经历有关。他说“一个人无法拥有‘世界’的概念,除非他发现四面八方都被水包围”。蒋百里更关心的则是文化,是罗马的历史,他留意到了意大利之行后歌德“惊异赞叹,感触奋发的那种模样”。他对女儿说,“你们切勿做蝴蝶,你们必须学蜜蜂”。蜜蜂做什么?采得百花酿成蜜。而蝴蝶只是在花间翩翩飞舞,什么也没有留下。

蒋百里是非常仰慕意大利文明的,对以意大利为中心的欧洲文艺复兴深有研究。这些话是他1936年说的。早在1919年,他跟随梁启超先生来到欧洲,游历了十个月,编写了一本书,还有人记得那书的名字吗?《欧洲文艺复兴史》。这本书虽然取材于他们游历途中一位法国学者的讲演,但有他自己的心得在里面,不乏有价值的论断,梁启超说他不仅有“述”,还有“创作之精神”。

这里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这本书完成之后,蒋百里请梁启超先生写一篇序言。梁启超一下笔,文思泉涌,拿清代的学术来比较,结果写了一篇跟这本书差不多长的序言,怎么办呢?后来这篇序言又加了些内容,单独成书,另外出版了,就是有名的《清代学术概论》。反过来,梁启超又让蒋百里给这本书写了一篇序,然后梁启超又为《欧洲文艺复兴史》另外写了一篇短序。这是那个时代的一段佳话。

蒋百里为《欧洲文艺复兴史》写了一篇文言文的导言。他从小写文言文,不善于写白话文。我们先来读一下他的《欧洲文艺复兴史》导言第一段和第二段:

要之,文艺复兴实为人类精神界之春雷。一震之下,万卉齐开。佳谷生矣,荑稗亦随之以出。一方则情感理知,极其崇高。一方则嗜欲机诈,极其狞恶。此固不必为历史讳者也。惟综合其繁变纷纭之结果,则有二事可以扼其纲:一曰人之发见,一曰世界之发见。

人之发见云者,即人类自觉之谓。中世教权时代,则人与世界之间,间之以神;而人与神之间,又间之以教会;此即教皇所以藏身之固也!有文艺复兴,而人与世界,乃直接交涉。有宗教改革,而人与神,乃直接交涉。人也者,非神之罪人,尤非教会之奴隶,我有耳目,不能绝聪明;我有头脑,不能绝思想;我有良心,不能绝判断;此当时复古派所以名为人文派也。

人的发现,世界的发现,我最早就是在这里看到这两种说法。

我们先来讲人的发现。欧洲文艺复兴是世界上重大的历史事件。从14世纪到16世纪,从意大利发源的欧洲文艺复兴一直扩展到法国、德国等国家,意大利是中心。文艺复兴中诞生了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琪罗这样的人,比这三杰更早的还有但丁这样的巨人。在达·芬奇他们的作品中,人成了中心,这是一次空前的突破。文艺复兴对整个世界文明进程有重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