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17. 未知世界的一角在困惑与理解中渐次展开(1)

书名:三十不设限本章字数:1933

今天回想起这紧张忙碌的生活,何尝不是一段凤凰涅槃、

向死而生呢?

我那一直紧张兮兮的神经,因为浸泡在多元美丽的课堂风景当中,慢慢地放松了下来。我发现了自己的转变,从刚开始对周围环境的本能抗拒,慢慢发展到了对多元世界的无尽挖掘和体会。虽然这一切并不容易,但是,我逐渐开始享受这段旅程了。

可能大多数人都有所耳闻,美国学校要求的阅读量非常大,这一点丝毫不假。在美国留学期间,好朋友蔡芫一家刚刚移民到美国。她送女儿去读高中后,发现美国高中生的阅读量其实非常大。

后来我们讨论过,她女儿高一的一门课就是用翻转课堂的方法来教学的。即孩子先在家里看老师提前录制好的课程视频,第二天用课堂时间写作业、讨论或由老师答疑、归纳重点。蔡芫说,这个方法能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和自觉性,为一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翻转课堂的方法最早由美国人在1990年提出,经历了20多年的逐渐完善,被应用在不同的课程上。我在美国读书期间,对这个方法感受颇深。课前的阅读作业,很多是老师在学校的课程系统上,在上课之前布置给我们的。这些海量的阅读作业,就算是一个母语为英语的人,也读不完。但是即便如此,大家也要拼命去读,读多少算多少。因为我们知道,只有读了,哪怕只是浮光掠影地看了一遍,到课堂上才有的可谈,对于别人谈的内容,我们也才有可能听懂。

因此,阅读是美国文科课堂一项重中之重的作业。狭路相逢,没有人能够幸免。

有一些视频作业由老师提前发送链接给我们。我们要提前看视频,然后带着自己的思考到课堂上去讨论。这种课堂之前的准备和思考,能让大家充分地在课堂上各抒己见。

记得在一门口述历史的实践课程之前,老师给我们发了很多如同现代艺术一样的短片视频要求我们看。其目的同样是发散我们的思维,让我们体会口述历史与艺术表现之间的联系,让我们今后在做自己的项目时,可以拓宽思维,放飞想象来展示自己的项目。我唯一的感受就是每一个视频都怪死了。

第一个视频呈现的是一个人在巴拿马某城的街道上蹲着,他正在用白色的颜料非常用心地重新描画着已经褪了色的斑马线,很显然,他在给斑马线重新上色。这个视频完全是写实的记录,没有一点剪辑的迹象,影片里人物动作慢得让人发疯,整个短片无聊得让人不知所措。一个斑马线的刷漆过程,拍摄者就那样纹丝不动持续了好几分钟,看客早已经不耐烦了。我也是忍受着无聊,把这个视频看完。

老师让我们看的第二个视频,是世界上各个城市的红绿灯的剪辑,每个灯有2秒的闪烁时间。在这个几分钟的视频里,我看到了上百个不同的红绿灯。有的城市的红绿灯是传统的红绿圆形。而很多城市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图案是直立的小人,有的是倒计时秒表。各种特色,不计其数。

第三个视频作业里的情节感终于稍微多了一点,如同一个缓慢进行的故事。一个人,用一只普通的桶将黑海里的海水盛出来了一桶,他想方设法把这桶水运到了埃及,然后把海水倒进红海里。就这样,一桶黑海的水就颇波折地融入了无边无际的红海,最终消失于无形。

最后一个视频更为神奇,两个团队分别驻扎在佛罗里达和古巴的海岸线,他们最终的目标就是一个:用船只把佛罗里达和古巴之间的大海连接起来。两队人分别从自己的起始地出发,用绳子连接起一只只木船,向大海的中心延伸扩展。这个视频播放了好长时间,里面有两队队员的种种努力,包括讨论如何让船顺利地连接等技术问题。这个项目最终的结果以字幕的方式在视频最后呈现:虽然各方都非常努力,但因为各种各样无法逾越的困难,这个项目最终没有完成。

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课前看完这些视频,然后在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而我,经常因为这些奇怪的作业而不知所措。我以前的教育经历里确实缺乏对现代艺术的学习,因此解读这些作品对我来说特别困难。我承认,我完成不了这个作业。于是我深夜拿起了电话,向一些艺术家朋友求助,希望他们能够帮我理解这些奇异作品的内涵。

艺术家梁克刚帮我做出了解读,他说:“好吧,我可以告诉你我的理解。斑马线是一种制度隐喻,而艺术家的工作就是为被制度和秩序改变的生硬无趣的世界增添色彩和美感。红绿灯这件作品,也很不错,艺术家的敏感在于别人习以为常的平凡事物,艺术家能够把其意识形态化、符号化。世界上不同红绿灯的集合,可以让你感受到世界的多元,甚至感受到每个国家、城市的不同个性。这个作品有带你穿越时空、思考世界问题的作用。海上连船那个作品应该更好理解,对照古巴和美国之间一直非常紧张的关系,这表达了艺术家对于打破僵持政治的美好愿望,如果海上的船连接上了,两个国家似乎就可以对话了。这是政治隐喻最清晰的一个作品。”

这番话让我对这些作品的理解立刻上升了一个层次。这种观看自己未知的世界,然后通过努力和帮助获得对世界认知的感动,涌上了心头。我明白了其实很多未知世界的一角,就是在这种困惑与理解中渐次展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