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怀着敬畏之心继续上路

书名:三十不设限本章字数:2610

范海涛

《三十不设限》的出版,可以算是一场意外。2014年7月份,我从华盛顿杜勒斯机场飞回北京时,我接手的工作其实是一个人物传记的写作项目,没有想到,这个项目因为很多错综复杂的原因,被中途搁置了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我一边积攒这个项目的资料,一边用业余时间开始了记录自己经历的写作。

这次写作,是一场让我欣喜若狂的旅程,让我有机会回顾了从自己的第一本人物传记写作,到选择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就读口述历史专业的原因,再到在美国工作,最后选择回国的心路历程。2012年,美国国务院教育和文化事务局发布的《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1年至2012年学年,中国赴美留学生总数达到194029人。我就是这接近20万人中的一分子。我的大龄留学经历,也算不上多么惊天动地,但是我依然选择了把自己的体验写下来。原因有几个。

第一,在美国学习期间,我心中已经决定了未来从事非虚构写作和口述历史的有关工作。我相信,一个好的作者不仅可以写出出色的人物传记,也能写好自己的故事。

第二,我是第一个到哥伦比亚大学学习口述历史的中国学生,回国之后人们不断问我,你在哥大期间学了什么?刚回国时,我忙于人物传记的撰写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科没有一点学术贡献。而这一本书,正是弥补这个缺憾的最好方式。因此,我在这本书里介绍了大量口述历史学科的教学方法。虽然学术的部分不是特别的多,但是这可以给国内做口述历史教学的人们一些启发。

第三,也许是最重要的一点,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给予怀抱希望但是却习惯胆怯的人们一丝希望。我做出留学决定时,已经年过三十,对于一个事业正在上升,机会接踵不断的女性,面对更多容易的选择,我却选择了更艰难的一条道路。也正是这种选择,让我的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也让我的精神无比充实。熟练掌握了一门语言之后,我也仿佛来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之中,体会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遗世独立。虽然大龄实现梦想成本甚高,我也无数次怀疑自己的选择是否比其他的道路更好,但是我相信,我如果没有走出这一步,无论将来多么“顺利”,都可能给人生留下遗憾。

这本书的写作过程虽然充满辛苦,但是更多的是乐趣。在此期间,我再次磨炼了自己的非虚构写作的技巧,同时也再次确定了写得好的最关键因素——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细节也是写作的魔鬼,因此写作也是一个和所有细节耳鬓厮磨的过程。而我有幸把很多细节保留了下来。留美三年,我不知不觉地在微博上留下了自己大量的想法和灵光一现的印记,虽然学校所有的邮件在我离校时已经被系统自动清除,但因我一直有把所有邮件转到自己邮箱的习惯,所以这些邮件也“幸存”了下来。我又是一个记录狂人,手机里保存了几千张在美生活学习的照片和影像。因此,这三年来的微博、邮件记录、照片成了我写作过程的线索提示器,在写作中,这些线索生发出无数或欢乐或痛苦的回忆,也成就了很多饱满充盈的细节,让我淋漓尽致地重温了这场如同凤凰涅槃一般的旅程。很多网友在我最初于微博连载时就开始追看这本书,我也第一次得到了这么多“狂热”的赞美。不止一个朋友留言说看这些故事简直有追美剧的感觉,也有的人说“每天都在痛苦地等待更新”。我觉得这是我自从开始写字以来,得到的最佳褒奖。

由于篇幅原因,我着墨较少的部分,是我回国之后,曾经经历过一段迷茫期。虽然在美国学习期间,我已经下定决心从事非虚构写作和口述历史方面的工作,但是国内激情澎湃的创业氛围,以及各行各业欣欣向荣的发展,确实让我曾经有过一段迷茫。我曾经摇摆不定。尤其看似更加主流,也更加光鲜、更加刺激的机会出现时,我好几次想是不是屈服于现实。写作是一份慢而精致的事业,需要超常的定力和耐心。我害怕自己走到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到最后一无所获。

但是最终,我还是臣服于故事的魅力,也为写下故事这个动作而着迷。无论是过去撰写人物传记,还是在美国学习口述历史,其实都是学习记录故事的过程。其中人性的光辉不断地让我感慨无限。也让我感到,这种“把无形时空的痕迹留下有形模式”的方式魅力万千。将来的人们可以通过阅读我写的这些故事和这个时代进行沟通和对话。而时代和时代之间,就是这样不断承接的。

在撰写故事的过程中,我和无数个温暖的灵魂相遇,又记下了整个时代的起承转合,其中的价值感不言而喻。这让我的身心感觉到无法比拟的充实,这种感觉,正如《纽约客》作者凯瑟琳·博曾经描述的那样:“这是一份孤单而又压力大的工作,但是,这也是一份能让你的心智得到伸展、生命得到延长、具有超级乐趣的工作。”

这也让我更加相信,《哈佛非虚构写作课》中对记录故事这一行为的阐释:“故事确实就是灵魂的食粮。故事让我们的经验成形,让我们得以不至于瞎着眼走过人生的旅途。没有故事,所有发生了的事情都会四处飘散,彼此之间毫无差别,没有任何东西会有意义……你会笑,会敬畏,会充满激情地去行动,会被激怒,会想去让什么东西改变。”

我想,我就是这样一个沉浸在故事里的人。而且,无论是以大龄之躯选择去异国留学,选择一个非主流的专业,还是留学之后选择一个非主流,但是自己最喜欢的行业,都是一场绚丽的突围。而人生最大的乐趣,无非就是勇于尝试,勇于突围,勇于主动选择不过一种食之无味的生活。而如果最后绕了一圈,最终还是屈服于舆论和别人的期待,那么无疑等同于自动废除了之前的种种努力。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家人对我所做选择的支持。从小到大,我在家庭里一直是一个以叛逆著称的人物,而父母从来都是慢慢习惯并纵容了我的个性。我也要感谢李开复博士、徐小平老师、曹景行先生对本书出版的大力支持,他们是我人生中重要的导师,总是在关键时刻指点迷津。我要感谢跋一的翻译者杨向荣先生,他的字斟句酌使得我的导师Gerry写作的文章翻译成中文后神韵犹存,同时还要感谢师旸、蔡研对杨向荣先生翻译的跋一的加工润色,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准确流畅,便于广大读者阅读。我要感谢天喜文化的工作人员为本书付出的努力。我要感谢我的挚友蔡芫、我的闺蜜张煦,在第一时间阅读本书,并提出宝贵意见。我要感谢好未来公益基金会提供项目推广支持。我要感谢所有的读者,在我写作的过程中对我的肯定和鞭策。将来我还会继续写作人物传记,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的新浪微博或者微信公众号,我们一起探讨非虚构写作在中国的发展。最后,我要隆重感谢我的先生段钢,没有他的支持,就没有我人生中的这场绚丽突围,也就没有这本书。

所有的这一切综合力量的出现,都让我相信,《三十不设限》的出版,虽然算是一场意外,但是,这是我能遇到的,一场最美丽的意外。

上一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