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太上皇

书名:这个故宫很有趣儿本章字数:2082

皇帝的父兄是一个特殊的概念,这样的“父兄”早已超出了这两个字本身所包含的意义,从而诞生了一个更高位阶的称谓——太上皇。通俗地讲,皇帝是太上皇的过去式,如此,皇帝与太上皇就不再是简简单单的至亲关系,而是伴随着权力碰撞而导致的利益关系。如果认真比较起来,皇帝与太上皇谁的地位与权势更高呢?

太上皇是指现任皇帝的父亲或兄长,现任皇帝的皇权是从他们手中继承过来的。通常皇权只有在上一任皇帝离世后,才可以传递到下一任皇帝手中。但是,历史上也出现过皇帝还未离世,便将皇帝的尊位和权力全部移交给继任者的情况,自己则受封一个“太上皇”的称号。在中国古代帝王史上,第一个有“太上皇”称号的帝王是秦始皇的父亲庄襄王,然而秦庄襄王是死后才被追封尊号的。其后,北魏献文帝、北齐武成帝、北齐后主、隋炀帝、唐高祖、唐睿宗、唐玄宗、唐顺宗、宋徽宗、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明英宗、清高宗等,都曾被封为“太上皇”,并且都是在世时就得此尊号。

这样,便出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就是国家同时出现了两个代表最高皇权的象征。由此,对现任皇帝而言,“太上皇”的存在就会显得很尴尬。而“太上皇”与“皇帝”孰轻孰重便成了影响国家政局的关键问题,臣下们需要知道哪一个才是国家的实际决策者,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明确国家和自己应该走的道路。

要了解“太上皇”与“皇帝”哪一个地位更高,就必须明确对两人地位的判断会受哪些因素的制约。通过历史上这些“太上皇”的不同境遇可以得知,他们的地位大致受以下两方面的影响。

第一,“太上皇权”与“皇权”的固有矛盾。无论是“国不可一日无君”中的“君”,还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中的“王”,都是指皇帝。自有“皇帝”这个称号以来,皇帝都自诩并被奉为天神在人间的代表,是上天的儿子,是国家唯一的象征,服从皇帝的统治就是服从上天的意志。按照这样的逻辑,世上不应该出现另一个可以与之比拟的“皇帝”存在,由此可见,“太上皇”的出现必然会引起执政权力之争。首先,做惯了人间君主的太上皇,从行为和意识都要继续他以往的尊贵;此外,继位的皇帝作为被赋予“皇权”的新代表,必然要行使作为人皇的权力。这样一来,一个国家就要被两种意志所左右,但实际上,国家和臣民只能服从一个声音。如此,太上皇的权力与皇帝的权力必然产生直接的冲突与对抗,结果一定会有一方失败、退出:要么是太上皇斗败,交出一切军政大权,甚至会被幽禁;要么是皇帝认输,放弃实权,老老实实听“太上皇”的话,做儿皇帝。无论结局怎样,皇权的这种排他性,是导致权力之争的根源,也是决定“太上皇”地位的重要因素。

第二,伴随着不可调和的权力矛盾,华夏文明崇尚的“孝道”也是影响“太上皇”地位的重要原因。《吕氏春秋·孝行览·孝行》中写道:“人主孝,则名章荣,下服听,天下誉;人臣孝,则事君忠,处官廉,临难死;士民孝,则耕芸疾,守战固,不罢北。”这些对皇权的维护和巩固,无一不是有利的。正因如此,历代帝王都大倡孝行天下,并以此普及全天下的臣民。当皇帝逊位以后,新皇帝从父兄手中接过权力的权杖,也要继承父兄长久以来遵从的孝道,继续奉行“凡为天下,治国家,必务本而后末”“务本莫贵于孝”的“重孝”国策。如果新皇帝继位后就将奉为“太上皇”的父兄软禁起来,削除所有的权力,甚至置其于死地,实在不能算作是孝顺的行为。而皇帝不能以身作则,自己的威严也会遭到严重的削弱。

于是,太上皇的地位便取决于两大因素博弈的结果,通过历史上“太上皇”的待遇可以看出,遭到排权的“太上皇”居多,受到礼遇的只占少数。

以明、清两代为例,同样做过“太上皇”的明英宗、清高宗的待遇就截然不同。明英宗朱祁镇,在正统十四年时,因土木堡之变,被蒙古瓦剌部擒获并羁押。此后,朝廷另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为帝,即明代宗景泰帝。一年后,英宗回到北京,代宗就尊他为“太上皇”。但是,代宗认为英宗始终是个威胁,便将英宗软禁在南宫内,而且将南宫的大门上锁并灌铅,还加派锦衣卫看守。为了避免有人与英宗联系,景泰帝还命人将南宫的树木全部伐光。英宗的食物由一个小洞递入,有时还被克扣。英宗的皇后钱氏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红,派人带出去变卖以补贴家用。英宗虽贵为“太上皇”,但生活比监狱里的囚犯没好多少。这与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历的待遇判若云泥。乾隆认为自己在位的时间不能超过祖父清圣祖康熙帝,便于乾隆六十年逊位给嘉庆,自己做起了“太上皇”。乾隆虽名义上为“太上皇”,但实际上掌握着实权,上到嘉庆帝,下到臣僚百姓,都要遵从乾隆的意志。直到嘉庆四年乾隆去世,嘉庆帝才真正成为清朝的主人。

无论“太上皇”们生前的待遇如何,死后的葬礼都是隆重的。生前没有好好对待“太上皇”的皇帝们,此时都会跳出来扮演孝子贤孙,甚至每每祭祀朝拜时会悲情恸哭,歇斯底里,甚至昏厥于地。而在太上皇生前空有名号、没有实权的儿皇帝们,则一边谕令隆重治丧,一边又拿太上皇生前的宠臣开刀,发泄自己心中的怨闷之气。

可见,皇帝是不希望有太上皇存在的,一旦有其存在,皇帝就会在“帝王权术”和“仁孝治国”间徘徊不定,难以取舍,而“太上皇”的地位也在这两者之间的考量中起伏不定,难以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