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五 如何选择钢琴老师(1)

书名:家庭钢琴启蒙课本章字数:2198

钢琴学习和其他学习活动一样,一位好老师的指导、引领,是取得良好学习成果的重要条件。然而,钢琴学习又和很多文化课学习不同,虽然钢琴教学中也包含了大量知识类信息,但它最终是一项以掌握演奏技能为目的、实操性极强的学习活动。因此,钢琴课在大学里被归为教学“术科”,以和其他纯知识性传授的课程相区别。

其实,像钢琴课这种“术科”类教学活动,在我国早已有之,比如我国的传统戏曲、相声等,都属此类。在这种教学活动中,学生选择老师的前提往往都是被老师个人的表演水平、艺术造诣所折服,甚至还有的是因为看了老师的精彩表演才渴望学习这门专业。西方音乐史上那些著名的师徒就是很好的例子:车尔尼拜贝多芬为师;菲尔德追随演奏大师克莱门蒂学艺;李斯特的父亲原本想让儿子投入钢琴家胡梅尔门下,后因学费昂贵转入了同样是钢琴家的车尔尼门下……在我们的常识中,教钢琴的当然得会弹琴,教唱歌的当然得会唱歌,教小提琴的当然得会拉琴、教作曲的当然得自己写作品,甚至不应仅停留在“会”的层面,而应该达到“不错”或者“好”的程度,方可为人师表。

然而,在各种教育理论水平突飞猛进、学校教育日益健全的今天,我们的一些常识却没有用了,甚至还出现了不少反常识的“常识”。在钢琴老师的选择方面,就有一句这样的话:“会弹的不一定会教,会教的不一定会弹。”这句话以一种真理似的姿态,将“会弹”与“会教”对立了起来——仿佛两者不可得兼,而且似乎还在试图遮遮掩掩地说服大家相信:不会弹的才会教。

对于这句话,我一直认为前半句有一定道理。一些天才,自己弹得很好,因为他的天赋实在太高,以至于他一路走来从来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也没有特意解决过什么技术问题。这样的钢琴家,确实不太能理解普通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状况,对于普通学生所碰到的困难,也没有什么好办法来解决。曾有一些老师,他们教学的方法就是坐下来给学生弹一遍,然后告诉学生“这样弹就可以了”,除此再无练习方法上的指导。对于这类情况,就属于“会弹但不会教”。然而,对于“会教的不一定会弹”,我却是完全不敢苟同的,我认为会教的必须得会弹。

先让我们来看一看历史上最著名的两位钢琴教师吧。

首先要说的一定是车尔尼老师,就是创作出《车尔尼钢琴初步教程(作品599)》《车尔尼钢琴流畅练习曲(作品849)》《车尔尼钢琴快速练习曲(作品299)》《车尔尼钢琴手指灵巧练习曲(作品740)》等练习曲的那位作曲家。时至今日,他以师承贝多芬,创作了大量练习曲和钢琴教程,教出了李斯特、塔尔贝格、莱谢蒂茨基、库拉克等世界钢琴大师而出名。于是,就有人误以为他是个每天沉浸在教学、作曲和养猫的生活中,演奏能力很一般的人。事实上,车尔尼是一位当时公认的钢琴演奏大师。车尔尼三岁开始弹钢琴,九岁就在维也纳奥格腾音乐厅举办第一场演奏会,曲目是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贝多芬曾指出,车尔尼“在钢琴演奏上已取得最非凡的进步,远远超过十四岁可以预想的水平”。车尔尼可以背奏老师贝多芬的所有钢琴作品,而且贝多芬的很多钢琴奏鸣曲和著名的《皇帝钢琴协奏曲》,都是车尔尼在维也纳进行首演的。车尔尼三十八岁时,曾与前去拜访他的肖邦各用一架钢琴一起演奏,当时的评论家对车尔尼的演奏非常赞赏,称之为“非同凡响、激昂火热”。车尔尼之所以淡出舞台潜心教学,是身体及性格等诸多原因所致。他曾说自己“缺乏演奏家……故作内行的矫情”。再加上车尔尼父母年迈,无法陪他一同旅行演出,他们也更希望儿子教钢琴。可见,车尔尼偏爱教学工作,并不是因为他“不会弹琴”。

生于1830年的波兰钢琴家莱谢蒂茨基是车尔尼的学生。他后来也成了一位桃李满天下的钢琴教师。他的学生可以说灿若星辰:波兰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以演奏肖邦作品闻名)、奥地利钢琴家施纳贝尔(第一位录制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的钢琴家)、俄罗斯钢琴家布莱洛夫斯基、波兰钢琴家弗里德曼、德国女钢琴家伊莉·奈伊、英籍俄罗斯裔钢琴家莫伊塞维奇、英籍俄罗斯裔钢琴家马克·汉伯格、俄罗斯钢琴家加布里洛维奇……由于教学成果过于辉煌,莱谢蒂茨基也成了一位常常被忽略演奏能力的钢琴家。其实,他是一位有着大量保留曲目、才气极高的演奏家,而且终身进行着演奏活动。和他的老师车尔尼一样,莱谢蒂茨基也是从九岁开始举办演奏会,之后更是以神童身份巡演,所到之处无不轰动。十一岁时,莱谢蒂茨基曾与莫扎特儿子指挥的乐队合作演出车尔尼的钢琴协奏曲,这成了维也纳乐坛盛事。钢琴家阿图尔·弗雷德海姆曾在伦敦聆听过莱谢蒂茨基演奏肖邦的谐谑曲,对他给予了极高评价。作为享有盛誉的钢琴演奏家,莱谢蒂茨基却醉心于钢琴教育事业,成了世界琴坛的一代宗师。据说在他六十一年的教学生涯中,他教过一千八百多个学生,当时世界上近一半的钢琴家都出自他的课堂。

我再举一个声乐大师沈湘先生的例子作为补充。在一次教学研讨会上,沈湘先生谈到声乐教学,认为会唱的不会教,会教的不会唱。会后,一位年轻的教师找到沈先生,表示不完全同意沈先生的观点,他认为会唱的不一定会教,但会教的应该会唱。沈先生想了一会儿说:“对,会唱的不一定会教,会教的必须要会唱。”这件事让我看到了沈先生虚怀若谷的大家风范,也再次印证了演奏、演唱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后来,沈先生一直坚持“会教的必须要会唱”的观点,并曾对学生举例说:“一个自己根本不能唱的人,去教别人唱,这是件不可想象的事,就好像一个大师傅,根本没吃过红烧肉,却非要教别人怎么做红烧肉,不可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