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十九 怎样选择合适的音乐会(2)

书名:家庭钢琴启蒙课本章字数:1944

节奏的复杂性

有这样一种现象,即不论一首作品的音响结构多么复杂,只要在下面一直“铺上”一个强有力的、持续不变的鼓点,小朋友就会被音乐带动跟着手舞足蹈起来。这也是人们比较容易被流行音乐和轻音乐带动和感染的原因。然而,古典音乐除了一些小品,几乎都不会从头至尾保持一个固定节奏型,很多乐曲更是频繁变换节奏节拍和节奏型。节奏变换过多,或者作品中长时间没有鲜明的节奏出现,这些都很难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第三类是过于枯燥、单调的作品。这里的枯燥、单调既指一首作品本身高潮不明显、起伏不大(如很多艺术性较强的作品),也包括某些音乐会比较单一或学术性的曲目安排。如有些钢琴家在自己的独奏会上演奏整场的巴赫《十二平均律》,或全套的斯克里亚宾钢琴奏鸣曲,抑或整场音乐会都是由一部作品构成的(如巴赫《哥德堡变奏曲》),等等。这样的音乐会在学术上是极具价值的,能够让听众在一场音乐会里有针对性地欣赏和了解某个作曲家的某类作品,对表演者来说也是极具难度和挑战的。但是,这些价值只有专业人士或是资深爱乐者才能体会和感受到,能够获得巨大的审美快感。从音乐普及性欣赏这一角度来说,特别是对于小孩子,由于缺乏相关的知识背景,这样的音乐会就显得不够丰富和多样。“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这句老话,正是这一欣赏现象的准确描述。

第四类是过于深刻、抽象的作品。很多作曲家力图在自己的创作中注入人生的感悟、哲学的智慧等非常抽象的内容和元素,然而如果欣赏者对此毫无了解,则很难直接从作品的音响中听出作曲家想要表现的这些内容。如李斯特的《b小调奏鸣曲》是作曲家的一部自传式的作品,表现的是作曲家对于自己人生的回顾和思考,涉及奋斗、爱情、宗教等许多成人化的情感,这些内容就是用语言讲给小孩子听都听不懂,更何况是用音乐这种没有明确语义性的手段呢?这样的作品并不少,如勋伯格的《升华之夜》,理查·施特劳斯的《死与净化》《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约翰·凯奇的《空洞的话语》《结构》……这些作品的题目就已经超出了一个小孩子的理解能力,其音乐本体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述是笔者认为不适合儿童去音乐厅欣赏的几类音乐。在我们的音乐实践中,上述几种元素常常交织在一部作品中。如贝多芬的《槌子键琴奏鸣曲》,就既长(欣赏全曲需五十多分钟!)又复杂(除旋律不易把握,还有一个长的赋格段),而且还深刻难懂。一位著名钢琴大师曾感叹说:“人的生命如此短暂,以至于都学不完一首贝多芬的《槌子键琴奏鸣曲》。”对演奏家来说都如此难以参悟,遑论一个小孩子了。笔者建议家长们为孩子挑选音乐会时,先了解一下音乐会的曲目,询问一下专业人士该曲目是否适合孩子们欣赏、是否属于“儿童不宜”的范畴。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儿童不宜”的曲目对于很多非音乐专业的成年人来说,也是非常难以欣赏和陶醉其中的。然而,很多家长竟然指望这些自己都难以承受的东西,可以吸引自己的孩子,带给孩子艺术熏陶,培养孩子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笔者在此提醒这些家长,不加选择地带孩子听音乐会,不但不能让孩子爱上古典音乐,甚至可能会引起孩子对古典音乐的反感,让其觉得古典音乐原来如此沉闷,如此无聊,如此折磨人。欣赏音乐会没有错,但一定要有所挑选,不能盲目。那么,什么样的音乐会是适合带孩子去欣赏的呢?

最适合带孩子去欣赏的一类音乐会,就是专门针对儿童进行音乐普及的音乐会。这类音乐会现在在我国很多音乐厅都会举行,时间一般是周末或假期。这些音乐会,曲目会有针对性地挑选,常常还有讲解,还会与孩子互动。这些都可以有效地调动孩子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起到艺术熏陶的作用。如果想带孩子去欣赏一些普通的音乐会,那么就要挑选其演奏的作品适合儿童欣赏的音乐会。挑选适合儿童欣赏的音乐会,第一个标准就是时长。尽量挑选每首作品都在五分钟左右,最多不超过十分钟的音乐会,这样能够让孩子尽可能保持专注。正在业余学习乐器或演唱的小朋友,还可以去参加一些音乐家面向琴童的演奏会和公开课。这些演奏会及公开课往往也都有和台下琴童的互动,有时还会请一些琴童到台上表演,这对于激发孩子对音乐和所学乐器的兴趣非常有好处。音乐会的种类繁多,但是只要家长主动而非被动地去进行筛选,就一定可以给自己的孩子真正有效的艺术熏陶和审美教育。

最后,再说一点,是否在儿童阶段就不能接触那些“儿童不宜”作品了呢?当然不是。对于这些作品的欣赏,可以先潜移默化,比如家长可以在家里为孩子播放这些音乐,把它当作背景,让音乐与日常生活同在。久而久之,孩子就熟悉了这些作品,这时再带他们去音乐厅欣赏,他们就能一下辨认出这些“老朋友”,从而顺利地听下去。这个方法也可以有针对性地使用,即在每次欣赏音乐会之前,先让孩子在网络上听熟音乐会的曲目。这样,当孩子走进音乐厅,效果就会完全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