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4章 1516—1559年:领土合并(5)

《芬洛条约》和随后的《国事诏书》基本上让低地国家在哈布斯堡治下统一。然而必须承认,在许多方面,统一的进程更多是表象而非事实。面积庞大的独立封邑——列日采邑主教区及其属地洛恩伯爵领地仍在哈布斯堡尼德兰的势力范围之外;海尔德兰内部和周边的飞地很大程度上也是如此,比如比伦伯爵领地、屈伦博赫伯爵领地;而荷兰和乌得勒支边界的领地莱尔丹、菲亚嫩和艾瑟尔斯泰因也一样。此外,在哈布斯堡尼德兰之外,上海尔德兰以南、马斯特里赫特城附近的马斯河河谷沿岸,分布着大约30个在法律上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小领地。其中赫龙斯费尔德紧靠马斯特里赫特城南部;而其中最大的拉纳肯则部分与马斯特里赫特城的北部相邻。此外,查理五世还承认低地国家相当大面积的地区分属周边的于利希、克莱沃和明斯特这些德意志邦国,它们包括拉芬斯泰因、叙斯特伦、亨讷普、莫克、锡塔德、泰赫伦、博屈洛、利赫滕福德、利默斯和赫伊森。

16世纪中叶的改革和官僚化让查理五世配置了相关机构,使他能用行政管理的手段组织镇压宗教改革的活动,这些活动的持久和坚决在16世纪的欧洲数一数二。然而事实证明,这些机构并不能胜任这项任务,尤其是在上艾瑟尔、格罗宁根和海尔德兰这些省份,因为哈布斯堡政权对它们的控制仍然相当松。

但是,限制哈布斯堡尼德兰凝聚的最大阻力仍是北部和南部的分立,这是大河的阻碍和荷兰省地方机构的强大导致的。事实上,北部和南部在许多方面仍然像1543年以前那样分裂,因为查理五世是用荷兰省的资源统一了北部,佛兰德和布拉班特完全没有参与这一过程。事实上,受到查理五世巨大成就的激励,包括哈布斯堡尼德兰统治的全部17个省份统一的尼德兰国家这种观念,在宫廷、少数人文主义者和官僚那儿有所发展。但是这一观念仅仅局限在少数人之中。在大河以北的人中,甚至在人文主义者之中,都存在另一种思潮,它强调巴达维亚神话,强调以荷兰或海尔德兰为基础的爱国主义,它比容纳南北的“统一的尼德兰国家”更强劲。

在更广泛的社会中,主流观点认为,其他主要省份的居民都是“外国人”,不应准许他们担任本省的官职,他们的利益与本省人的利益毫不相关。这种观念在荷兰、佛兰德和布拉班特都同样流行。荷兰省还存在另一种观念:乌得勒支、上艾瑟尔和其他北部省份的利益尤其应该从属于荷兰省的利益。此外,事实证明,由于荷兰省自13世纪以来就一直是大河以北唯一合适的权力基地,上述观点在塑造尼德兰未来时将发挥决定性作用。

哈布斯堡尼德兰的矛盾也反映在荷兰语的复杂演化上。16世纪荷兰语的发展反映了哈布斯堡治下中央集权和统一的倾向;但也同样反映了低地国家缺乏真正的中心和主要权力区块继续分立的情况。法语是位于布鲁塞尔的哈布斯堡宫廷的官方用语。这一事实不仅在哈布斯堡政权与绝大多数民众之间制造了语言隔阂,更重要的是,在近代早期的环境下,它导致宫廷无法影响任何一种荷兰语。中世纪晚期存在五种主要的荷兰语变体,包括佛拉芒语、布拉班特语、荷兰语、林堡语和东北部荷兰语[north-east Dutch,或“奥斯特语”]。1543年之前,低地国家的政治分裂状态巩固了这些不同变体的分化。安特卫普占据商业优势,宫廷虽然说法语但位于布鲁塞尔,这些事实有助于布拉班特语的发展,但这并非决定性的。在北部,主要是荷兰语获得发展,这得益于早期印刷品在阿姆斯特丹、代尔夫特、莱顿、豪达和乌得勒支的传播。不过,尼德兰东北部与虔信运动联系密切,坎彭和代芬特尔出版业生机勃勃,艾瑟尔河沿岸各城镇敌视荷兰省,受这些条件滋养,奥斯特语一度在东北部立稳脚跟,并且被荷兰省一些宗教改革者广泛使用。

弗里斯兰地区也有自己独特的口音——弗里斯兰语。数十年间,一种带有弗里斯兰色彩的荷兰语分支稳步取代弗里斯兰语,成为教会、文化、学术和法律用语。而弗里斯兰语则作为一种大多数人使用的方言,从近代早期留存至今。起初,这种变化或许是因为许多居住在弗里斯兰修道院的修会教士并非弗里斯兰人。但是从15世纪末开始,这一进程便随着出版业的兴起加速。16世纪早期,弗里斯兰各个图书馆里的大多数书籍不是用拉丁文印刷,而是用荷兰省版本的荷兰语印刷。

毫无疑问,出版印刷、早期宗教改革和哈布斯堡治下的统一,一起大大加强了荷兰语标准化、统一化的趋势。它有众多标志。1525年出版的荷兰语《新约》告诉读者,这本书开头的《福音书》用的不是“荷兰语或布拉班特语,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语言”,这是一种折中性的“通用语”,所有荷兰语地区都能理解。但是,政府和教会没有专门的语言政策,宫廷和高级贵族又只用法语,这样的环境阻碍了语言标准化、统一化进程的完成。各种不同的荷兰语变体,特别是荷兰语、布拉班特语和奥斯特语,继续充当着地方宗教和文化的主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