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往事余几何

书名:诗词里的中国:李煜词传本章字数:2818

往事飘零了思绪,冗长的文字书写成殇,化成一张有无数折痕的纸。李煜人生的最后两年,所写诗词已经满是哀叹与亡国恨。他不知疲倦地吟唱着自己的故国,终于引来了赵光义的不满。

在有心人眼中,李煜哪里只是思念故国,分明更怀念自己旧日的国主身份。将一个有“不臣之心”的人留在身边,等于是养虎为患。

在赵光义的授意下,南唐旧臣徐铉来到礼贤宅探望李煜。往日里,若是没有赵光义的允许,南唐旧臣不准靠近礼贤宅半步,这一次徐铉前来,并不知道自己还肩负着替赵光义打探虚实的使命。

徐铉是真心来探望李煜的,旧日君臣重逢,悲喜交加,李煜有满腔话想说,最终只化作一声长长的哀叹,以及一句:“悔不该当初错杀潘佑、李平!”

徐铉离开后,李煜心烦意乱。这几日,他发现自己鬓边的白发又多了许多,那都是抑郁多愁生出的烦恼丝。与徐铉的交谈,又勾起了李煜对往日的回忆,过去难再回,前路无希望,他觉得自己仿佛正在走一条坎坷的山路,越走越艰难。

一首孤寂清冷的词,记录着李煜的绝望:

心事数茎白发,生涯一片青山。空林有雪相待,野路无人自 还。

——李煜《开元乐》

在诗与酒中,李煜尽情倾吐着心中的悲伤。他有太多不满与酸楚,哪里是短短一首词能够承载的?

晓月坠,宿云微,无语枕频欹。梦回芳草思依依,天远雁声稀。

啼莺散,余花乱,寂寞画堂深院。片红休扫尽从伊,留待舞人归。

——李煜《喜迁莺》

这首词堪称李煜软禁生涯的泣血之作,读来便能感觉到他对故国汹涌的思念。

李煜写这首词时,正是晓月西沉,暮云渐上,整个礼贤宅被蒙上一层祥和的色调。李煜心中却满是惆怅,因为在昨夜的梦中,他又回到了故国,与故去的周娥皇在梦里重逢,可她却没有留下只字片语。醒来之后的李煜默默无言,满心离恨,不得安宁。

春天即将逝去,雁声渐渐稀少,啼莺也纷纷振翅而去。它们知道,这高墙深院外的风光才更迷人,无论哪里,都比这残花乱舞的寂寞画堂更有生气。李煜思念的周娥皇,永远都不会再回来了,能陪伴他了此残生的,唯有寂寞。

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初七,是一年一度的乞巧节,也是李煜的生辰。虽然如今的生活比不上南唐王宫,但后妃们还是想要好好为李煜庆祝一个生辰。

一场生辰宴,早早便开始准备了。所有人都希望李煜找回久违的快乐,可到了开宴的那一刻,众人才发现,自己根本开心不起来。一群背负着亡国之痛的人,只能在丝竹管弦声中强颜欢笑,一些个性柔弱的女子则躲在宽大的衣袖后面偷偷地抹着眼泪。

李煜哪能感受不到众人的悲伤?有人在小声谈论故国,被李煜听了个正着。他又默默喝下许多酒,之后唤人取来笔墨,填词一首: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曾经,李煜恨不得日日繁华,夜夜笙歌,无休无止地放纵、快乐下去。或许正因如此,他的这些故国之思并不值得同情。直到此刻,像李煜这般贪恋享乐的人,竟然盼着春花秋月早日“了”,生怕自己再忆起更多往事而伤怀,这才勾起世人对囚居异邦的他的怜悯。

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的许多事情依然历历在目。李煜知道,曾经的自己做了太多错事: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桩桩件件,都令李煜悔恨难当。此时此刻,他身居囚楼,苟且偷生,望着天上的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

像这样的不眠之夜,李煜已经熬过了一个又一个。这是精神上的折磨,是命运对他最无情的嘲讽。

古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应该还保留着原来的样子吧,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经更改。是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褪了颜色,南唐国土都已经更改了姓氏,还有什么美好是不能泯灭的呢?

李煜的满腹愁恨,如同奔流的江水般悠长深远,汹涌翻腾。这首《虞美人》,可以说字字句句都是他此刻的真情实感,他已经压抑了太久,情感一经释放,便如滔滔江水,冲决而出。身为“刀俎”上的亡国之君,李煜竟然如此大胆地抒发亡国之恨,可见如今的生活已令他彻底绝望。

他不仅要写下来,还要唱出来。宫娥们拿着李煜刚填好的词,深情吟唱,李煜恍惚间仿佛又看到了故国的舞榭歌台、雕栏玉砌,视线伴着泪水渐渐模糊。

这首《虞美人》,是李煜生命的绝唱,如夏日的荼蘼,绚烂到极处,花事戛然而止。

然而,那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传到赵光义耳朵里,立刻引来赵光义的勃然大怒。他再也不能任由李煜随意填词了,李煜的故国之思早晚有一天会扰乱人心,引起祸乱。

就在七月初七当晚,赵光义连夜召弟弟赵廷美入宫,命他去礼贤宅送一壶美酒给李煜,当作生辰贺礼。

赵廷美把李煜当作词上的知己,李煜在汴梁的这三年,赵廷美时常和他在一起吟诗填词。很多时候,他们敬佩于彼此的才华,甚至忘记彼此的身份,只以朋友的身份相处。因此,当赵廷美被哥哥派去给李煜送生辰酒时,他是开心的,浑然不知自己即将把死神带到李煜身边。

赵廷美的到来,让李煜感到惊喜,他从没想过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会有人把他这个囚徒当作朋友,更何况把他当成朋友的人还是皇帝的亲弟弟。除了惊喜,李煜更觉得感动。赵廷美带来的那壶“美酒”,被他郑重地摆在桌子中央,直到赵廷美告辞之后,独自坐在桌边的李煜才忽然从那壶酒中嗅出了悲凉的味道。

赵廷美说,那是赵光义派他送来的酒。从小在皇家长大的李煜太知道,皇帝突如其来的“善意”背后,往往隐藏着杀机。可是,纵然看破,又能如何?若赵光义杀心已起,这壶酒喝与不喝,结果都是一样的。

“万古到头归一死”,李煜的人生,永远定格在了四十二岁那一年。太平兴国三年七月初七的夜晚,李煜独自对着那壶酒坐了许久,时而发呆,时而微笑,时而喃喃自语。没有人知道李煜想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只知道他最后将酒杯斟满,一饮而下。

据说,李煜喝的那壶酒中被下了牵机毒,这种毒药能引起全身抽搐,最后头部与足部相接而死,状似牵机。毒酒喝下之后不久,李煜的口鼻便有鲜血汩汩流出,身体剧烈抽搐,最后果然头足相接,以无比臣服的姿势结束了生命。

从此,李煜的生辰变成了忌日,千古词帝,羽化成烟,那些饱含伤情的诗词,是他留给这个人间最珍贵的宝藏。

李煜的死讯传到宫中时,赵光义虚情假意地伤感了一番,又辍朝三日以示哀悼,做足了表面功夫。他追赠李煜太师头衔,又追封他为吴王。头衔都是虚的,唯有赵光义自己知道,除掉一个心头之患的滋味有多么畅快。

客死异乡的李煜,被埋葬在北邙山。赵光义命人在那里为他修建陵墓,又命徐铉为李煜撰写墓志铭。身为南唐老臣,徐铉只想在墓志铭中真实地记录下李煜的一生。

赵光义并不介意徐铉写下怎样一篇墓志铭,只希望美丽的小周后从此可以真心依附自己。可惜,李煜死后不久,小周后也含恨离世。有人说她是为李煜殉情,也有人说她是忧伤太盛。这个美丽的女子,和姐姐一样,生命定格在二十九岁。周氏姐妹与李煜唯美的爱情故事流传后世,成为佳话。

芸芸众生,皆是沧海一粟。帝王将相,也终将随历史化作烟尘。世上没有永恒的富贵与权势,唯有花开花谢、月圆月缺才是永恒。雕栏玉砌已碎成齑粉,红粉朱颜已香消玉殒,那些承载着爱恨恩怨的诗词却可穿梭千年,吟多少唏嘘,诵多少感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