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皇室宗教活动(1)

书名:扬雄传本章字数:1690

扬雄来到京师的具体情形,史料记载有一些不清楚的地方。据《汉书·扬雄传》的记载,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地来到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问题是,扬雄四十岁那年,王音已经去世了。这以后,担任大司马的有王商和王根,但都不是车骑将军。因此,扬雄来到长安后,是谁把他召为门下史是有疑问的,但肯定是五侯之一、成帝的舅舅。很多学者认为是王根。

来到长安后,扬雄的同乡、蜀地人杨庄此时担任郎官,在成帝面前诵读扬雄的早年作品《县邸铭》《王佴颂》《阶闼铭》《成都四隅铭》等,成帝非常喜欢,认为这些文章写得很像司马相如,由此接见了扬雄,并让他在承明殿待诏。但据《文选·甘泉赋》李周翰注却说杨庄诵读的是《绵竹颂》,这两种记载当然是扬雄自己的自述更为可信。总之,扬雄来到朝廷等待诏命。而这个时候,汉朝的宫廷正频繁地举行各种大规模的宗教祭祀活动,需要为文像司马相如那样的人来润色鸿业。

成帝比扬雄小两岁,扬雄入京这一年,成帝已经40岁了,即位也已经20年,却依然没有后嗣。十几年来,整个朝廷、整个京师,乃至全国官员百姓,都在为此操心。很多人归咎于成帝初即位时改变了郊祭的地点和仪式,导致神祇不肯赐福。

那么,成帝即位时为什么要改变郊祭的地点和礼仪呢?这说来话长。

古代的皇室祭仪大致上分两大系统,郊祀与庙祭。庙祭是祭祖先的,通常是在园陵旁的宗庙中祭祀;郊祀是祭祀天地、日月、星辰、江河、山川等自然神祇的,通常是在都城的郊外进行。因为天属阳,地属阴,所以在南郊祭天,北郊祭地。

这一古制在武帝时发生了变化。因为武帝每年都要到云阳县的甘泉宫避暑三个月,因此,他就在甘泉宫就近祭祀。祭祀的主神改成了泰一,祭坛就称之为泰畤。除了泰一之外,也祭祀日神与月神。早晨朝拜日神,傍晚祭祀月神,都是拱手肃拜。但祭祀泰一则是沿用祭祀五帝的仪式。

祭祀五帝是秦国的传统祭仪。秦国的都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在雍地,就是现在的陕西凤翔县,历代国君在此地建立了祭五帝的祭坛。早在秦文公的时候,就建造了鄜畤,祭白帝;秦宣公作密畤,祭青帝;秦灵公时作吴阳上畤、下畤,祭赤帝、黄帝;汉高祖刘邦作北畤,祭黑帝。所以,一共是五畤。元光二年,武帝初次到雍城,郊祀、礼见五畤神灵,以后经常是每隔三年郊祀一次。

元鼎四年六月,汾阴一位名叫锦的巫士,在濒临黄河的地方发现了一个宝鼎,上报给当时的河东太守。太守上书武帝,武帝即刻派有司勘验。这时,汾阴籍的道士公孙正侍于皇帝左右,乘机上书说,汾阴就是古地理书中的昆仑山东南五千里的神州,是中国的中心,而发现宝鼎的地方则是远古祭地祇的“泽中方丘”。武帝深信其言,于是举行了声势浩大的迎鼎仪式,将发现宝鼎之处改名为宝鼎。到了十月份,武帝来到雍城祭祀,说:“如今上帝由朕亲自祭祀,却不祭后土,与礼不合。”于是东行。十一月甲子,在汾阴脽上建起了后土祠,并举行了一场大规模的祭地仪式。

从此以后,皇帝通常都是在云阳县的甘泉祭泰一,在雍地祭五帝,在河东郡的汾阴县祭后土。三年中头年祭天,二年祭地,三年祭五畤,每三年轮流一遍。

武帝时期新举行的这么多祭祀仪式,背后都是民间方士在推动。元帝时,中枢开始起用《诗》《礼》博士。在熟习礼仪的《诗》《礼》博士们看来,武帝时期的宗教系统,无论是庙祭还是郊祭,都不是纯正的儒家典礼,不符合儒家古礼,他们对仪式中的祭仪以及在祭仪中体现的精神都颇有微词,但由于是前代君主所立,不好一下子改动。贡禹、韦玄成先从庙祭入手,废除了很多郡国寝庙。但在郊祀系统中,基本遵循了武帝时留下来的制度,隔一年的正月,到甘泉郊泰畤,东至河东祭后土,西到雍地祠五畤。一共祭祀了五次,每次祭祀,路过的地方,都被皇帝普施恩惠,有时是免除田租,有时是赐给牛酒,有时是赐爵,或者赦免罪人。

成帝刚刚即位的建始元年,丞相匡衡、御史大夫张谭上奏说:

在南郊祭天,在北郊以瘗埋的方式祭地,是就阳即阴之义。古代的天子在其所都之处就近祭祀。以往武帝住在甘泉,所以在云阳立泰畤,在甘泉宫南边祭祀,也是符合“就近”“就阳”的原则的。但是成帝长期居住在长安,祭天却要到长安北边的甘泉,祭祀后土要到东方的河东,这违背了阴阳五行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