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与子女之间的4项相处要领(1)
即使自己吃剩饭剩菜,穿着旧衣服,也要让孩子吃好的食物,给孩子最好的一切,这就是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身上所花费的心思,永远多于自己。但是大多数孩子并不了解这样的父母心。若有认为父母的牺牲奉献不是理所当然的子女,那就算是幸运的了。子女往往在父母说出“这都是为你好”时,会以“又在唠叨了”来回应。
在年少轻狂的青涩岁月中,我也做过不少违背父母心愿的事。父亲认为女孩子不必做什么大事业,希望我长大后当一位贤妻良母,所以反对我进医学院就读,但我还是坚决地去念了医学院。父亲告诫我,除非要当艺人,否则应该好好念书,而我还是瞒着他进了演艺训练班,经常熬夜练习。如此这般,我径自做些父亲禁止的事,迈向他叫我不要走的路,而后逐渐长大成为现在的我。有一次,我打电话质问妈妈:“我要结婚时怎么没有阻止我?”当时妈妈答道:“说了你就会听吗?”这句话真是经典。后来每当我儿子、女儿让我感到伤心烦恼,甚至怒火中烧时,这句话就会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我的心情随即和缓下来,开始站在孩子的立场来考虑问题。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出生时是一张白纸,而父母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把他们从一个连吃饭、行走、坐卧都不会的婴儿培养长大,成为能够独立生活、学习和工作的人。因此父母会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引导、干涉或强迫孩子。但是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是有自己的生命蓝图的。他们根据自己的发展计划表,时间到了就会走、会说话、会做决定,慢慢长大成人。相较于其他孩子,他们自定义的计划表可能会稍微落后,可能会与父母的期望不同,或者无法达到父母的期望。但是,父母如果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操控孩子,孩子反而会偏离父母的计划。孩子不是父母的财产,我们必须清楚明确地认识到这个事实,才能防止父母和孩子陷入敌对的状态。那么,父母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在教导孩子之前,要给予他足够的爱
那是发生在我女儿小学一年级时的事。一个看起来像游民的男人,从垃圾桶里捡起一个别人没吃完的汉堡吃了起来。看到这个情景的女儿对我说:“妈妈,你不能给那个男人面包。”女儿意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心里感到沉重,并且说道:“不要给他面包,要教育他,叫他去工作。”女儿的话是对的,虽然现在游民需要的是面包,但是明天、后天他如果还想吃面包,就必须去工作,换取买面包的钱。女儿才读小学一年级,居然有这样的想法,已经知道一个人需要什么了,我觉得非常神奇。我深深地反省自己,是不是把女儿看得太幼稚,认为没有我的教导,她就什么都不懂呢?
父母总是认为孩子的成败完全取决于父母的教育与引导,因此只要孩子略微反抗己意,父母就会大发雷霆,要求孩子改过。为了照料孩子,涉猎各种育儿书籍,学习各种精神分析术语,掌握各种理论的父母们,往往替孩子的未来制订了一套完美的计划。然而,这些聪明且学识渊博的父母经常来找我咨询,说自己的孩子出了问题。依我来看,问题其实出在父母身上,虽然他们会信誓旦旦地抗辩说自己毫无问题。其实他们的错就在于没有用恰当的方式表达爱。
当你看到别人的孩子时,通常你会怎么做?当他们做错了某事时,你会说:“哦,没关系。”当他们做得好时,你会称赞:“哇,太棒了!”对吧?但是为什么你无法这样对待自己的孩子呢?你对别人的孩子的响应,才是教导自己孩子时真正应该采取的方式。在教导孩子之前,应该先摸摸他、抱抱他,给他充分的爱。父母一心一意地想要引导孩子走上正确的路,但是,对孩子下判断,提供孩子必要的东西,都应该排在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之后。孩子是在经历无数的错误和失败之后,才一步步地迈向世界的。如果父母教导孩子时,不原谅他所犯下的错误,并且规定孩子以后再也不可以那么做,孩子会变得畏畏缩缩。因此,如果想让孩子真正地长大成人,父母应该用温暖的爱来包容他们的错误,相信自己的孩子,等待孩子成长。美国咨询专家贝弗莉·恩格尔曾说:“童年时期来自我们信任且依赖的父母的温暖拥抱,可以止住从受伤的膝盖中流出来的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