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二十一节 乡村未成年人心理危机预警与干预体系的建立

书名:乡村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本章字数:2728

心理健康教育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都需要一个联动体系的支撑。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靠家庭,也不能只依靠教师,更不能只依赖社会,它需要三者的共同参与。

一、建立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体系

学校心理危机预防体系需要做到层层把关,全体参与。全体指学校的全体教师和学生。学生在校期间,定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测评,提升自我调适能力,发挥能动性,争取尽早发现可能产生的问题,让老师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和帮助。全体教师共同参与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情况。

首先,提供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除了一般的心理健康知识,也可以定期为中小学生开设心理讲座或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讲座可以针对学生关心的心理问题,例如人际关系、心理适应、情绪控制等。很多班主任在进行班级主题活动时也可做心理方面的主题。虽然未成年人的心理尚在发展过程当中,但是,学生具有无限的潜力。学生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可以提升他们的心理免疫力。

其次,针对一些有不良情绪及问题行为“苗头”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健康辅导,跟学生、家长及其他的教师互动,争取将“疾病”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高危的心理问题,教师应采用个体的心理辅导;普遍性的心理发展问题适合用团体心理辅导。

最后,针对已产生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对于其行为的偏差及消极的情绪应提供积极的帮助。

二、心理量表的应用

心理量表可以用于学校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普查。没有量表编制条件的学校可以借助已有的具有高信度和效度的心理量表,对学生的整体心理状况进行了解,也能及时发现问题学生。学校中常用的心理健康量表除了在前几章引用的心理量表以外,还有学习适应性量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等。

三、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

学生心理档案应当收录学生的基本信息、心理量表的结果与诊断、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相关记录,目标也是“锁定”高危学生,同时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背景。

(一)学生的基本信息

学生的个人信息,如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身体健康情况等;学生的家庭情况,如家庭结构、父母的职业、家庭经济情况、父母的文化水平、家里的一些特殊情况。了解学生的基本信息有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

(二)学生在校的心理量表结果及诊断

学生在入学、升学及遇到重大集体事件,如自然灾害时,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健康测量,第一手的数据要妥善保留。

(三)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的相关记录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当中遇到矛盾或者冲突时可能会向教师求助,学生的求助过程及教师的辅导过程都要有相关的记录。

心理危机重在预警,而心理危机的干预是事后的补救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就好像是在打心理的预防针,确保未成年人在成长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有足够的免疫力去抵御或者补救。无论是心理危机的干预还是预警都需要联动机制的建立。

课后练习

【心理活动一】

同舟共济

一、活动目标:增加班级凝聚力

二、活动时间:15分钟

三、活动过程:

1.所有同学围成一个圈,按照1、2,1、2……顺序报数,分成两组,每组约6人。

2.指导语:一场洪水突然来临,你们全部被困在荒岛上,现在你们每组只有一艘船,只有离开荒岛,进入报纸上,才能安然脱险,才算获胜。记住无论用任何方式都可以,就是必须离开荒岛,出现在报纸上。同时,如果在上一轮比赛中失败了,就自动被淘汰,不能进入下一轮的比赛。

3.一个回合完成后,教师再请各组将报纸对折,教师指导语:“现在我们的‘船’越来越小,挑战的难度也越来越大。希望大家不仅要团结一致,有牺牲精神,而且要突破思维的限制,要敢于尝试,大胆想象。各组若有成员被挤到‘船’外,则该组淘汰,不得参加下一回合。

4.再次将报纸对折,加大活动难度。

四、分享与回馈

1.所有同学围坐成一圈,指导者说:“我们今天的活动马上就要结束了,在活动中,我看到了你们的笑脸,也看到了大家的认真和坚持,你们都是最棒的!但是游戏不是主要目的,在游戏中获得感悟、获得启发才是我们最愿意看到的。下面请同学们谈谈在这次活动中的感悟。”

2.分享参考:要求得团体的成功或胜利,唯有通过合作,取长补短,同心协力,共同创造团体成功的机会;解决问题时要突破思维的限制,要善于创新。

3.指导语: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团结、温暖、友爱的集体中,但这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参与和努力。只要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承担一个集体成员的责任,发散出自己的那一份光和热,那么我们也将会从我们这个集体收获更多。

【心理活动二】

同理心

一、活动目标:透过小组使自我明白他人的重要性,要了解他人、尊重他人,进而产生信任。

二、活动时间:45分钟

三、活动过程:

1.以两人为一组,分成若干组,两人一组面对面坐下,进行交谈,先由一人介绍自己的家庭状况、兴趣以及五个“最”:最喜欢的事、最得意的事、最难忘的事、最害怕的事、最脸红的事。

2.当一人说完后,换另一人来介绍自己,以了解彼此的个性,双方介绍以10分钟为限。

3.在进行小组介绍后,大家围成一圆圈,依序对大家介绍自己的伙伴,若不充分时,则由被介绍者自行补充。轮流介绍至全部介绍完成。

4.最后进行反馈活动,请参与的每一个人轮流发表对这项活动的感受和心得。

(1)在双方有误解时,自己是否能多替别人着想?

(2)在此活动完毕后,自己是否会站在别人的立场替别人着想?是否能宽恕别人?

四、注意事项:

1.参加人员:控制在10~20人,采取任意分组方式。活动进行时,辅导老师也可以一起参与,以增加对学生的了解。

2.地点:室内、室外皆可,只要团体成员舒适就行,但尽量优先选安静的地点。

【心理测试】

中学生应激源量表

指导语:下面是每个人都有可能遇到的一些好的或不好的日常生活事件。这些事件可能对个人有影响,而且这些事件对每个人的影响程度也可能不一样。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回忆近一年内及此时此刻有无下列的事件发生,发生的事件对自己的影响有多大,用数字表示:0=没有发生或没有影响,1=轻度影响,2=中度影响,3=重度影响,4=极重度影响。填表不记名,完全保密,请在合适的答案上打勾。请注意,事件没有发生或发生了但对自己没有影响,请在“0”上打勾。

量表包括七个因子:

学习压力:1、7、13、27、31项反映学习和升学方面的应激因素。

教师压力:2、8、14、18、23、28、32项反映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其影响的应激因素。

家庭环境压力:3、9、33、36、38项反映出学生感受到家庭对他的影响的应激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压力:15、19、24、29项反映父母教养方式带来的应激因素。

同学、朋友压力:4、10、16、20、25、34、37项反映学生面临同学、朋友时感受的应激因素。

自我身心压力:6、12、22、30、35项反映中学生自身感受到的应激因素。

社会文化压力:5、11、17、21、26、39项反映中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的应激因素。

上一章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