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初心与使命的接力者(1)

1.第一书记郭开春:是使命让我们去缠着群众

此次到基层采访,与众多建卡贫困户交谈,那一双双从焦虑到喜悦的眼睛让笔者深信,历经近百年坎坷的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发展壮大,之所以撑起中国的天空,那是因为有一代接一代怀揣着信仰和梦想的继任者们,不计个人得失、前仆后继地用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往前奔。

脱贫攻坚战中,280万深入基层的“驻村大军”,工作作风凛然一新,党群、干群关系恢复了鱼水之情,精准扶贫拾回了最珍贵的初心与使命。

郭开春就是视鱼水关系为生命的其中之一。

采访中,来自广东的、北京的、成都的等等等等“徐开春”“张开春”“王开春”“马开春”们,他们汇集成为精准扶贫的“长河”,流动出新时代的旋律。

郭开春是第五批温江扶贫援藏工作队队员,捕捉到他的故事,缘起于色达县脱贫攻坚办的陈笑秋和陈倩带我去色达县大则乡、霍西乡采访。

这两个乡的距离有130公里,往返就是260公里。道途的漫长需要同车人聊天去冲消寂寞。陈笑秋是温江区文联秘书长,陈倩是温江区融媒体中心记者,两人也是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队员。

距县城35公里的大则乡是纯牧区,一条铅灰色的柏油路弯曲延伸在波浪般起伏的草原浅丘间,给铺满粉红和深黄色花朵的高原夏末增添了现代气息。美女陈倩一直举着手机在拍摄沿途的美景。我们赞叹高原夏季美好的同时,也感叹高原冬春的严酷,感叹生活在海拔4000米的高原人的不易,对高原人由衷产生一种敬意,因为他们代表地球人的体能和意志,在地球的极限处挑战生存的可能。

“其实,在色达度过一个完整的冬春两季,才能真正感受到过去藏族同胞与寒冷和饥饿抗争的含义,如今饥饿早消除了,但漫长的严寒依旧,某种意义上信仰是在严寒中铸就的。”陈笑秋盯着前方的路说。

“信仰在严寒中铸就,像一句诗,怎么讲?”笔者问。

“与高原有深度的接触才明白,在高原与严寒抗争是一种什么滋味,如果没有信仰这件暖暖的冬衣,恐怕身处世界第三极的藏民族是难以从远古走到现在的。而我身边就有一位同志,凭借为人民服务的信仰同老百姓打成一片。”

“谁?”

“郭开春,我们一道来的,驻村第一书记。”

“说来听听。”

“其实,要说他的援藏故事一点都不抢眼,不是那种叱咤风云,做了什么不得了的伟大的事儿,或者是凭借自己的人脉或所在单位的资源,帮助村里跑了多少项目,要回了多少资金,这些都不是。打动我的,是他同老百姓零距离相处的工作方式。他从吃喝拉撒的日常琐事入手,对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问寒问暖。这样的工作方法并不被所有人理解,但他的坚毅执着可敬可叹,而效果也可圈可点。他守护和陪伴牧民的点滴细节,感动着我和我们的同事。”

“笑秋的评价精准而客观,”陈倩停止拍照加入交谈,她从手机里找出一个男人的工作照、生活照,“这就是郭开春。我一直在收集他的素材,准备在色达电视台做一个片子。”

笔者滑屏翻看着,其中有两张让我唏嘘不已,一张是郭开春剃着寸头,身穿海魂衫的靓照,帅小伙开心的笑容定格在画面里,整个气质非常阳光;另一张上的他是经高原强烈的紫外线和冰霜风雪历练过的,黑不溜秋、胡子拉碴,像一个不修边幅但却刚毅的康巴汉子。

“这是同一个人吗?反差也太大了吧。”

“这就是平原和高原对他不一样的塑造,他当兵18年,这是他在部队时的靓照,帅帅的。同他这张当第一书记的大胡子照比,完全是另外一个人。”陈倩边说边翻看手机里的内容,“我一直想做一个他的专题片。我把照片和采访的视频都发给你。”

“好的,谢谢。”笔者逐一翻看这些照片和视频。一张张照片是郭开春两年工作生活的真实记录,有在贫困户家里同孤寡老人谈心的,有帮牧民理发的,有同孩子们一同制作墙报的,有推着摩托车在泥石流里脱险的,有到最贫困、最边远的村舍工作调研的,有帮助村民铺设自来水管道的,有赤脚蹚在河水里指挥挖掘机修路的……太多太多。用藏地的一句谚语来形容他:像酥油一样溶化在砖茶里,像空气一样在人的呼吸里。

看着这些照片和视频,笔者产生了去采访他的冲动。逢巧获知三天后温江区委书记王道明要到色达来看望温江的援藏队员,郭开春也要到县城,便决定多待一天在色达等他,见面后直接告诉他来意。

在笑秋的安排下见到了郭开春。他是骑摩托从拉当村搭乘着残疾人木托来的,整整3个小时的道途,刚端碗吃饭又要接受采访,而且20分钟后立马要去开座谈会,开完座谈会还要带着木托去医院,这样“鞭打快牛”会累死人。笔者很是过意不去,提议我们先互加微信,再利用现代通信的便利完成一次马拉松式的对话。

笔者对他挂职担任第一书记的霍西乡拉当村一点儿都不陌生。

2001年笔者在电视台做记者时,曾扛着摄像机去霍西乡采访植树造林的情况——记得当时和县林业局长曾达瓦一道去的。还有一次是我跟一位副州长去色达采访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也曾到过那里,只不过现在的乡村公路像血管一样延伸到农牧民家,让笔者迷失在进村的路口。

这之后,笔者同郭开春的采访在每晚工作之余开始,常常聊到深夜,就这样,郭开春陆陆续续向笔者讲述了他作为驻村第一书记密切联系群众的“鸡毛蒜皮”之事。

我是2017年底从东部战区空军转业回到成都温江的,记得是2017年11月2日,组织上安排我到温江区柳城街道办事处经济发展科,做招商引资和固定资产投资工作。过去在部队的18年主要是从事后勤保障工作,新工作对我个人来讲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在大半年的工作当中,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进入角色,用8个月的时间超额完成了当年的固定投资目标,很快成为业务骨干。

2018年6月,获知要从各街道办选派人员去援建色达,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组织上希望大家积极报名参加,鼓励大家要有奉献精神。很多同志不愿意去,一是色达海拔高,怕有高原反应,二是听说色达有包虫病,温江区医院前两年去色达的一位援藏医生患了包虫病,三是高原气候恶劣,生活和工作环境差,大家有畏惧思想。

一次例会上领导再次谈及援藏的事,会后我就找到管人事的杨婷,说我报名去色达。听完我的话,她有些诧异,半信半疑地问:“不是开玩笑的吧?”

我点点头表示不开玩笑。

“你是第一个主动报名的。让我感动。”

当时我并没有跟爱人和父母沟通此事,我想,虽然我不知道色达在哪里,仅在大家的聊天中获知是一个苦寒之地,高原缺氧,还有包虫病,但这些口传无法证实。我想,那里毕竟还生活着几万群众,既然他们能够在那里生活,我就不能活吗?况且自己是军人出身,从南昌到福州到南京,经历了18年的锤炼,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不是说人人去了就是死,人人去了就得包虫病,毕竟那也是极个别,既然组织需要,总要有人站出来。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这个时候就应该挺身而出。

报完名后,同事和战友纷纷打来电话质问我:“郭开春,你疯了?你老婆等你18年,刚从部队回来,好容易一家团聚,一年不到又与家人分居,也不顾父母,偏要选择到那么偏僻的地方去折腾,你太自私了。”

细细想,我确实自私,毕竟自己大女儿10岁,小女儿才3岁多,经常生病。老婆除了在工商局柳城所上班,还要照顾两个小孩,确实很辛苦。过去我在部队得过很多荣誉和表彰,但在荣誉背后,有一个坚强的妻子在默默地奉献着。

面对朋友的好心劝告,我只是淡淡一笑,不做解释。我爱人也从不支持到支持,让我从内疚变为踏实。父亲认为,援藏对我来讲就相当于第二次当兵,全当第二次锻炼吧,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母亲说她和父亲没什么,就是太亏欠媳妇,她既要上班,还要照顾两个小孩,哪能忙得过来?让我好好跟媳妇沟通,取得她的支持比什么都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