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赎罪券

人们经常听到“阿门”“阿弥陀佛”,所有宗教在传统上都充分利用了口语。不过,世界上的几大宗教都依靠经典文本,比如《吠陀经》《圣经》和《古兰经》。

中国印刷术最早被运用于印刷佛经,佛教密宗信仰是雕版印刷术产生最重要且最直接的驱动力。甚至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印刷术,是在印度捺印佛像技术的直接影响下产生的。同样,谷登堡印刷机的处女作便是基督教的《圣经》,这种四十二行本的《圣经》也被称作“谷登堡圣经”。

古兰经始终固守手抄传统,虽然中国纸和印刷术最早传入阿拉伯世界,但印刷古兰经被认为有违伊斯兰教义,这使得印刷术在该地区并未普及。

从谷登堡开始,《圣经》几乎成为早期印刷机的唯一产品,因为中世纪的欧洲有无数狂热的信徒。但不同版本、不同语言的《圣经》如雨后春笋般纷纷面世,却摧毁了这个由教廷和拉丁文一统天下的中世纪。

谷登堡印刷机堪称上帝的杰作,传播福音几乎成为它唯一的功能。印刷让《圣经》的价格一路下降,尺寸也在不断缩小,直到每个神父和修道士口袋里都装上了一本《圣经》。

除了《圣经》,谷登堡印刷机还印行了许许多多的通俗读物,从几句圣徒语录的单页传单,到改编自圣经故事的各种小册子。

因为谷登堡的伟大贡献,文字和书籍前所未有地沦落凡间,从珍贵的羊皮卷变成了低廉的读物,从少数贵族和教士扩散到最广泛的社会各阶层,每个人都可以直接看到上帝的教诲。

有其器必有其道,一种新的技术常常会推行一种新的制度,包括社会制度、政治制度、经济制度,以及宗教制度。比如大学和印刷书的出现,使知识分子崛起,使重武轻文的贵族衰落,官僚阶级与王权的结合,导致传统的封建骑士制度瓦解。

房龙在《人类的故事》中这样写道:

最好把人类的进步比喻为一个庞大的钟摆,永无休止地前后摆动。文艺复兴时期,对文艺热忱,对宗教冷淡;接着在宗教改革时期,反过来,对宗教热忱,对文艺冷淡了。

虽然没有军队和警察,但在某种程度上,罗马教廷延续了罗马帝国对欧洲的统治。按照基督教教义,世俗君主是因为得到了上帝的承认才成为君主,并由神意传达者教皇来为其加冕;也就是说,欧洲所有君主的权力合法性来源于教会。

在中世纪后期,教会和修道院控制着欧洲三分之二的土地。正如教会保存了大量文字和书籍,教会也一直是谷登堡的重要客户和资助者。

早在印刷《圣经》之前,谷登堡就为教会印刷了大量赎罪券;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有印刷数量巨大的赎罪券的需要,谷登堡印刷机才得以迅速发展、扩散。

在15世纪印刷机刚发明出来之后,所有印刷品中有10的产品都是单页,其中超过三分之一是赎罪券,结合当时的合同订单数额进行推算,这意味着当时的印刷厂印制了最少200万张赎罪券。

按照基督教理论,在上帝面前,所有的人都是有罪的;只有行善的人,上帝才赦免其罪行,灵魂能进天堂;而且上帝更青睐穷人,富人要进天堂比骆驼钻进针眼还要难。但当时的罗马教廷宣称,作为上帝在俗世的代言人,教会可为每个人赎罪,只要他愿意付钱给教会。所谓“赎罪券”就是这种交易的证明。

教会大量印制赎罪券,与其说是为了替人赎罪,不如说是为了敛财。有一张赎罪券竟然印了19万份。

中世纪的停滞与封闭,使日益保守的教会跟当年的罗马帝国一样,已经蜕化堕落为一个腐败的利益集团,他们以上帝的名义实行统治,且不受任何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很多神职人员不仅包养情妇,而且将权力世袭。从主教、大主教到神父,没有一个职位不能出售。

1514年,勃兰登堡的阿尔贝特为了购买美因茨地区大主教的职位,以修建圣彼得大教堂的名义发行赎罪券,大肆圈钱。三年之后,身为教士的马丁·路德在维滕堡大教堂门前贴出了《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

马丁·路德于1483年出生于艾斯莱本,1512年获得神学博士学位,进入维滕堡大学神学系教书。路德贴出这篇论文原本是教士们内部进行学术交流的常事,但令路德没想到的是,仅仅半个月时间,这篇拉丁文文章就通过印刷机传遍了整个德意志,一个月内传遍了欧洲。

后人从世界历史角度看待这次事件发现,起决定性作用的并非谴责滥用权力本身,而是谴责的方式。

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就从这张“可怕的”传单开始。

马丁·路德敲钉子的铁锤声在整个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地上回响。印着同样内容的传单墨迹未干,就已迅速流传——“好像天使们自己都当了信差似的。”

印刷不仅推动了赎罪券的发行,如今,它又帮助路德展开对赎罪券的抨击。路德的布道文的印刷量超过了所有其他文本,达到几十万册。

从另一方面来说,印刷推动了《圣经》的普及,这也构成了路德抛弃教会的深层原因。

路德指出,教会和赎罪券在印刷版《圣经》中根本未曾提及,因此它们都是非法的。路德的《论纲》不只是反对教会用赎罪券敛财,还提出“赦免之权只在上帝,教皇无权赦免任何罪责”。

路德提出,要以真诚的信仰来取代虚伪的善功,“因信称义”,以《圣经》的权威来取代教会的权威,以上帝的恩典来取代教皇的专制。“唯独信仰!唯独圣经!唯独恩典!”要想得到上帝的拯救,在于个人对上帝的笃信。在此之前,基督教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把权力交给普通民众的教义。

路德本想点燃一根火柴暖和一下自己,谁知却点燃了整个森林。

此后十年间,印刷出版的各种小册子多达600万本,其中三分之一为路德所著。“印刷业和印刷品更广的传播使辩论走出相对孤立的小空间,成为一场普遍的运动。”

当路德于1512年来到维滕堡工作时,这座城市只有384户居民,只有1家小印刷厂。然而,到1546年路德去世时,维滕堡已经有6家大印刷厂,印制不同版本的书籍,一半是拉丁文,一半是德文。1517——1546年间,维滕堡的出版商一共出版了2721种著作,平均每年91种,总印量大概有300万册,其中有大量划时代的著作。至此,维滕堡已经成为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印刷中心之一,也被称为“路德城”。

维滕堡位于德国东部,在莱比锡和柏林之间。当时,莱比锡的情况正好与维滕堡相反。这里的统治者坚决反对路德的学说,禁止印刷路德的作品。结果是莱比锡的印刷业遭受重创。1519——1520年间,莱比锡印刷商大概出版了190多种书籍,但是到1524年,这个数字就骤跌到25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