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钢铁之路(2)

在火车诞生之前,铁路就已经出现了,最迟不晚于1550年。人们发现,车辆在轨道上行驶时,拖拉的重量可以比在普通路面上高三倍。最早的铁路其实使用的是木制轨道,因为木材比铁更廉价,且更易加工。

从现在来看,铁路完全是钢铁的产物,铁轨比木轨结实耐用得多,但每1英里铁路需要约700吨铁。1738年,英国怀特黑文煤矿就出现了最早的铁轨;1767 年,理查德·雷诺兹用铁轨代替木轨,把科尔布鲁克戴尔的矿山与高炉联系起来。

当达比在煤溪谷建立铁轨铸造厂之后,铁轨的使用开始普及;当时,连接南威尔士佩尼达兰制铁厂和格拉摩根运河的铁路长达16公里。

在蒸汽机车出现之前,世界各地就已经有很多用马拉动的列车行走在铁轨上。在澳大利亚,甚至连马都用不上,而是使用人力,因为这里有的是囚犯;中国最早的铁路属皇家专用,拉动列车的是一群太监。1805年,煤矿工程师威廉·托马斯给人们这样介绍铁路:“现在每天穿行于纽卡斯尔和赫克瑟姆之间的马车,用4匹马拉,需要走4个半小时。而在铁路上行驶,用2匹马拉,估计在1小时之内就能走到了。”

从一定意义上讲,与其说是蒸汽机推动了铁路建设,不如说是钢铁。一位经济史学家就说:“既是因又是果的铁路发展同全然史无前例的冶金业及采矿业的发展是齐头并进的。”

在19世纪后期的美国铁路建设高峰期,铁路消耗了美国钢铁产量的一半以上。横跨美洲大陆的铁路将太平洋和大西洋连接起来,新英格兰的产品可以在30天内到达中国,相比之前节约了60的时间。可以说,铁路和蒸汽机的出现是革命性的。在不长的时期内,铁路支配了长途运输,它能够以比在公路或运河上可能有的更快的速度,和更低廉的成本运送旅客和货物。

1838年,英国已拥有500英里铁路;到1850年,拥有6600英里铁路;到1870年,拥有15500英里铁路。英国一位铁路规划师说:过去慢的现在变快了,过去远的现在变近了……

一开始,钢铁工业用煤作为燃料熔化铁矿石,促进了煤炭工业的发展;接着,煤炭工业导致蒸汽机的发明。蒸汽机在矿井抽水,生产了更多煤炭;蒸汽机在工厂的应用也需要消耗很多煤。对大量煤炭的需求和运输导致铁路出现,铁路的发展需要大量铁轨,反过来又促进了钢铁生产。就这样,不同工业的相互需要、相互促进,产生了一个相辅相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这个过程的结果,不仅改变了英国和欧洲,最终也改变了整个世界。

从拿破仑战争开始,钢铁已经彻底改变了欧洲的面貌。

随着普鲁士在铁路时代的迅速崛起,年轻的俾斯麦使普鲁士容克地主们确信,一个伟大的德国将以“血和铁”,而不是靠议会民主来实现统一。创立于1811年的克虏伯工厂,它所制造的坚船利炮帮助新统一的德国,武装起了一支独步欧洲的强大军队。

1820年德国颁布的《教育法草案》,将教育提高到与国防同样的高度。俾斯麦的名言是:“笨蛋只会从自己的错误中吸取教训,聪明的人则从别人的经验中获益。我们在战场上的胜利,早在小学的课桌上就已经被决定了。”

柏林大学成立之初,便提倡独立思考能力,提倡通过研究来获取新的知识。大学教育依靠自由性、流动性和竞争性,发挥出前所未有的科研能力,这直接提升了国家的工业实力。如果说英国出现工业革命是因为有瓦特这样的发明家,那么德国则建立起一种发明家制度,即以制度化保证从科学研究、产品发明到量产的全流程运作,从而使德国走上了工业化的快车道。

“普鲁士道路”帮助德国完成了农业的资本主义化,统一的德国通过工业革命实现了奇迹般的大跨越。到一战前夕,德意志帝国已经超越英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工业国。德国在钢铁、机械、铁路、纺织和其他制造业,尤其是化学工业领域,无论技术还是产量,都名列世界前茅。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说,德意志帝国与其说建立在铁血之上,不如说是建立在煤铁之上要更真实些。在百余年间,德国人开垦沼泽,排干酸沼,将莱茵河裁弯取直,建设威廉港,在河流高峡修筑大坝,以人的力量显著改变了自然的面貌。19世纪后半叶,德国已经完成工业化,但它并没有像英法一样开拓殖民地,而是将扩张的野心投向欧洲。在接下来的一个世纪中,德国在军事、政治、社会等方面都堪称欧洲世界的主导者。

发生在1871年的普法战争如同德国现代工业和基础设施的试金石。在这场战争中,专业化且训练有素的德国军队行动起来像钟表一样准确无误,彻底摧垮了老牌欧洲领袖法国。战争的胜利,让德国从法国得到了50亿法郎战争赔款,这相当于如今的900亿美元。德国人不仅变得富裕,也更加自信,甚至自负起来。

这场战争也为欧洲埋下了竞争的种子,后来结出的果实便是两次世界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