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福特主义

技术源自创新,但创新并不一定是无中生有的创造,大多是对现有技术的改进,即把许多旧技术整合成一个新技术,从而产生“1+1>2”的效果。对现代社会来说,最重要的发明不是哪一种机器,而是发明了一种观念,即以最节约的方式产生最大的收益。

美国制造业系统就充分践行了这种观念,它将大规模生产的零部件组装成复杂的产品,从而实现了几乎所有商品的大规模生产。用经济学的说法,这叫作“规模经济”。福特坦承,他根本没有发明什么新东西,“只是把数百年来其他人的发明组装成了一辆车”。

在福特的带动下,美国的汽车制造工厂从小型车间活动,迅速演变成大型公司管理的企业。在1913年,仅福特一家的汽车产量就达到了美国汽车总产量的将近二分之一,其他299家公司生产了其余的二分之一,而他们的职工人数相当于福特公司的5倍。

在福特的带动下,底特律成为享誉全世界的“汽车之城”。位于底特律西部的胭脂河工厂占地超过500万平方米,拥有10万名工人,每天生产4000辆福特汽车。福特托拉斯的铁矿砂,在早上8点从外地运进工厂,28小时后,便已经变成汽车开出来,于是有了“从矿石到汽车”的宣传口号。

1907年,法国在全球汽车出口中所占比例为57,到1928年下降为微不足道的6,而美国所占比例则上升到72。

当时有一位法国作家造访底特律,福特公司的生产场景让他感到无比震撼——“这座巨大建筑里的一切都在震动,人也一样,从脚跟到耳畔,被从窗户玻璃、地板和机器传来的震动紧紧抓住。你无法抗拒,只好让自己也变成一台机器,身上的每一块肉都随四周的怒吼而震动。”

如果说流动的装配线引起了一场工业变革,那么5美元的日薪及其蕴含的哲学则引发了一场社会变革。

1914年,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工人的最低日工资从每天2.34美元猛然上调为5美元,这是当时同业薪水的两倍。这一现象后来被称为“5美元工作日”。

工人薪水翻番的声明公布不到一星期,福特汽车公司就收到了1.4万多封求职信。最终没有被聘用的工人如此之多,以至于引发了一场骚乱。在提高工资的同时,福特还将工人的工作时间从9小时下调到8小时,开创了三班轮休工作制,人休息,但机器不休息。高工资与短工时大大提高了工人的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福特此举震惊了全世界。他认为,既然已经能够大批量生产价格低廉的汽车,就应当让更多的人拥有它;如果员工们能够买得起的话,就可以卖出更多的车。在福特眼里,每一个员工不仅是生产者,同时也应当是消费者,“降低薪水就是降低顾客的数量”。

很早以前,福特就萌发了一个想法,那就是为每个人提供一辆买得起的汽车,从而使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这个当初看起来近乎荒诞的梦想,在机器时代迅速变成现实。

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福特与欧文有相似之处,但福特的“试验”更加成功。他的一系列革新,对美国乃至世界的经济与整个社会都造成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福特主义”。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5美元”并不全是福特的慈悲和慷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5美元仅仅是一种对枯燥工作的补偿而已。流水线在大大提高汽车产量的同时,也给工人带来了不利影响,工人的人员流动率迅速飙升,从1913年初的380一跃为900;为了不让流水线停摆,福特才祭出了“日工资5美元”的法宝。

高工资掩盖了工作的无趣,正如低价格掩盖了T型车的单调——“所有的客户都可以对车的颜色提出要求,只要他们要求的是黑色。”

事实上,以工人需要忍受的工作之无趣和紧张以及所创造的利润之丰厚来看,即使将日薪提高到20美元,福特仍然是最大的获益者。为“5美元”折腰的工人们争相跟福特签约,如同浮士德向魔鬼出卖灵魂。

福特主义结合泰勒“科学管理原理”,推动了劳动者的去技术化,使劳动得到了效率化重组,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大量生产。因此,福特主义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美国生活方式——福特的8小时工作制和日薪5美元,不仅改变了美国人的生产和劳动,同时也改变了他们的家庭和日常生活。

在未来的日子里,福特主义这种“美国病”成为现代社会的普遍现象,一直延续到二战后。托克维尔当年看到的其实是一个少年时期的美国,但美国好利的性格就已经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你深入探究美国人的民族特性,你就会发现,他们寻求这个世界上所有事物的价值,只是为了回答这唯一一个问题:它能赚来多少钱?”

对福特来说,建造流水线无疑需要一笔巨大的投资,但当流水线建成之后,规模经济使生产效率被提到最高,边际成本被降至最低,生产的汽车越多,单辆汽车的生产成本越低。福特的这场机器革命,不仅减少了工人,也减少了生产一辆汽车所需的工时;生产的汽车越多,每辆汽车的成本降低得越多。福特和克努森引发了基于大规模生产的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是一场通过无情地扫除陈旧过时的生产方式,来为新的生产方式开辟道路的革命。

1910年时,美国汽车工业总共制造了不到9万辆汽车,到1920年,汽车产量已增长了10倍。这些汽车中有三分之二出自福特公司。当福特T型车年产量达到200万辆的最高峰时,售价却降低了近三分之二。到1927年,福特T型车的价格已经降到200多美元,普通工人用两个月的工资,就可以拥有一辆福特车。

1929年,美国汽车年产量达到562万辆,福特汽车在这一年达到前所未有的销售高峰。美国一位地区工会组织者沮丧地承认:“福特汽车已经对这里和其他所有地方的工会产生了极大的损害。只要人们有足够的钱去买一辆二手车、轮胎和汽油,他们就会外出上路,不再关心工会会议。”

进入20世纪30年代,福特流水线凭借其大规模生产力,致使大批工人失去工作,一场经济大萧条不期而至。

福特汽车完全改变了人类自从驯化马以来几千年的传统生活。

汽车将农村与城市连为一体,农业生产急剧发展,城市化步伐突然提速。汽车也重新定义了城市和空间,改变了城市规划,改变了家庭生活,将更多的娱乐活动带到户外。

虽然汽车并不比火车快,但与火车相比,汽车更加个人化。汽车的意义在于自由、自主、自律和自在;汽车代表着私人空间的延伸,从家庭延伸到工作、休闲和出游的任何场所。汽车解放了很多人,使他们接触到更大的世界。

这与谷登堡印刷机改变了北欧的宗教信仰、火炮改写了中世纪城市格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福特“无意中”引发了“生产——获利——消费”的良性循环,这与凯恩斯的经济思想不谋而合。

经济学家熊彼特将T型车称作“伟大的新事物”:它让成长的石油工业实际上成为它的附属;它促进了钢铁、玻璃、橡胶、棉花产业的快速增长;它还通过全国范围的道路建设创造了一个“水泥时代”,衍生出上千种新服务——从加油站到汽车旅馆,从汉堡便利店到汽车电影院。

福特的巨型工厂采用大玻璃窗设计,让人联想到传统的大教堂,也常常被比作现代水晶宫。“对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许多艺术家来说,工厂代表了现代生活——世俗的、城市的、机械的、势不可当的——从乡村景观或紧密的家庭关系中分离出来。它为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方式提供了载体,让后者走向了抽象。”

工业技术具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放大能力。福特以一己之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其改变的幅度比先前任何先知的展望视野都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