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世界大战”
正如黑死病埋葬了罗马教廷统治下的中世纪,接连两场世界大战也让无数贵族遗老遗少灰飞烟灭,让整整两代青年男子为其殉葬;不经意中,这让女性从家庭的传统桎梏中走向社会。作为女权主义的硕果,女性不仅获得了投票权,更重要的是,她们从此也正式登上现代政治舞台。
历史学者许倬云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实际上是连续的,两次战争的内因都是相同的。战争的消耗使长期累积的大量资金和物资得到消化。战争期间,为了改进武器,人类又研制出一些新的科技产品。战争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可是战争竟也带来了新事物,使人类的生活提升到了另一个高度。这是历史的吊诡。
从1914年到1945年,这两场机器工业时代的世界大战其实可以合为一场现代版“三十年战争”。两次“三十年战争”,最后都以独裁专制的失败而告终。
历史学家把许多年代称为革命的年代,但其实只有20世纪才真正是一个“革命的世纪”。因为只有在20世纪,革命的进程才产生了革命的制度。从这个意义上说,英国革命和法国革命都是失败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催生了社会主义苏联;第二次世界大战,催生了社会主义中国。在某种意义上,正如二战是一战的继续,“冷战”也是二战的继续。
冷战并不是没有战争,虽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战争,但却在幕后主使其他小国发动“代理人”战争。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曾把“代理人”战争比作“最便宜的保单”,由于可避免美苏之间直接对抗,“代理人”战争便成为全球争霸的重要手段。据统计,冷战期间,全世界发生的各种战争,包括国际战争与国内战争总共有110场,其中“代理人”战争达到30场,比较知名的有20世纪60年代的越南战争、70年代的安哥拉内战以及80年代的尼加拉瓜内战等。
有人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容为一次大规模的工业行动,其实也可以反过来说,现代的工业化就是一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
工业革命以来的机械化、城市化、社会矛盾,最后都以战争的方式表现出来。斯宾格勒的《西方的没落》引发了人们共同的幻灭感。法西斯主义作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反动而甚嚣尘上。
对于刚刚走出传统农业王朝的中国来说,工业国家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几乎成为对鼓吹“全盘西化”的精英们的当头棒喝。“这次大战把第二种文明的破罅一齐暴露了,就是国家主义与资本主义已到了末日,不可再维持下去了”,“资本主义支配下的社会已经没有存在的余地了”。
1621年,英国诗人约翰·多恩乐观地说:“大炮的出现,能让战争更早更快地结束,从而能避免大规模的流血牺牲。”但三十年战争证明,诗人总是过于浪漫。
最早的机枪是由加特林发明的,据说他的初衷便想让人们因为害怕机枪的巨大杀伤力而避免战争,但结果恰好相反,新武器推动了军备竞赛,战争规模变得更大,加特林因战争而暴富。不久之后的诺贝尔似乎比加特林和马克沁更加成功。
这种现实的嘲讽一直持续到原子弹的出现。
“原子能的释放标志着人类历史的一次了不起的革命,却不是影响最深远的终极革命,除非我们把自己炸为飞灰,从而结束历史。” 在这一历史时刻,以罗素和爱因斯坦为首,世界各地的科学家超越国家和政治,以人类和良心的名义发表宣言——“作为人,我们要向人类呼吁:牢记你们的人性,忘掉其他。”
毫无疑问,现代世界秩序的形成是在血与火之中实现的。二战中形成的正邪二元论,成为冷战对抗的意识形态根源。英雄与恶魔的“标签”化,简化了战后复杂多元的世界,成为全球冲突新的导火索。
作为一种终极武器,原子弹的出现虽然没有消除战争,但从某种意义上避免了“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将其变成一场没有硝烟的“冷战”,世界分裂成两种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 1946年,丘吉尔在演讲中宣称:“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
二战之后,美国创造了一个长期的、超大规模的常规军和军备工业体系,开始走向西方霸主地位。在二战中,美国与中国和苏联并肩反对德国和日本,但在冷战中,美国又联合联邦德国和日本对抗苏联等国。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战争机器重新开动起来,组织起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其他15个国家也派小部分军队投入朝鲜战场,因此当时也有人将这场战争称为“第三次世界大战”。
斯大林在1949年时说:“没有哪个国家有实力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即使只从这一点来看,第三次世界大战也不可能发生。”但他也补充说:“但谁能保证不会出现几个疯子呢?”
另一方面,掌握技术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并非其自身造物的主人,他们甚至不理解自己正在做什么。
在古希腊传说中,潘多拉是宙斯创造的第一个人类女性,她被宙斯派往人间,以对普罗米修斯的离经叛道进行惩罚。潘多拉有着“令诸神大感头疼的才能”,当打开那个众神送给她的、充满新奇事物的魔盒,她就会“在人类中散布痛苦和邪恶”。
面对核武器这个后现代“潘多拉魔盒”,曾经力推原子弹研制的爱因斯坦说:“我不清楚第三次世界大战将使用何种武器,但是我知道在第四次世界大战中他们的武器——就是石头。”
不管是苏联还是美国,无疑都不愿意与对方一起回到“石器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