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之间(2)
长期研究日本史的赫伯特认为,主导日本走向现代化之路的其实是军事官僚。“偕维新以俱来的那些划时代变革是由最能干、最富有自我牺牲精神的藩阀军事官僚所组成的一个政府来实行的,他们充分地并且极其灵活地利用了他们不断加强起来的那些专制权力……这些军事官僚在日本建设现代国家之际,乃是进步的先锋,现代化的前卫。”
幕府统治对秩序与稳定非常痴迷,将等级观念直接注入明治维新建立起来的军事化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中,结果是官僚的军人化导致了日本一连串政治灾难。
日本做到了中国洋务运动没有做到的事情,日本的工业化不是从消费品生产和轻工业开始,而是首先发展关键性的重工业,尤其是兵工厂、造船厂、炼铁厂和铁路建设。对于事关国家力量的新技术,日本接受得很快。1920年时,日本工厂有二分之一的动力来自电力,而美国还不到三分之一,英国连四分之一都不到。仅从电气化程度来说,日本后来者居上,反倒超过了英美等老牌工业强国。
在明治维新之后,日本整个国家与社会进入资本主义体制,其快速成功,在东亚地区产生了一种组织上及实力上高度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最终导致太平洋战争。
从“脱亚入欧”到“脱欧返亚”,日本同时和中国与西方脱钩,在昭和时代走向了绝对的国家主义。宫崎市定指出: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以军事力量为爪牙的,而军事力量又是以资本主义为背景而取得的;既然采取了资本主义体制,就不能不与先进的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协调起来,把邻近的亚洲各国当作了牺牲品。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就充当西方列强的爪牙,不断侵凌中国。1882年,明治天皇颁布《军人敕谕》,要求军人无条件效忠天皇,彻底铺就了日本的军国主义道路。
“1930——1941年,日本向战争经济发展,主要因素并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而是自1853年以来日本在更大的范围内对西方的反应。日本整个现代化的核心是组织全国的力量,以建成军事大国。” 明治时期的冈仓天心在《茶之书》中讽刺道:“西洋人把日本人沉溺于和平艺术之时期视为野蛮国;当日本人开始在满洲战场上大肆杀戮之时,却视之为文明国。”
福泽谕吉把当时的世界形容为一个弱肉强食的“禽兽世界”,民族主义盛行使全球资源共享受到重重阻碍。当日本发展遭遇资源匮乏的瓶颈时,资源丰富的中国正陷于分崩离析的不幸状态。
在法西斯主义横行的年代,工业化的日本依靠工业创造的强大战争机器,在大东亚主义的旗帜下,占领了大半个中国。
早在一战时期,日本就已经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军事工业,实现了军事装备的国产化;而当时中国军阀割据,工业落后,武器装备参差不齐,仅配备的枪支就有十几个国家的产品。
虽然日军在单独的枪械性能上不占优势,但因其在武器上做到了国产化、标准化和系列化,武器供应完备配套,故弹药供应和战力组织都强于中国。日本士兵的文化程度也高于中国士兵,再加上严格训练,一名日军可以对抗七八名国民党士兵。
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时,中国是落后的农业国,日本是先进的工业国。该年日本的钢产量是508万吨,中国仅有区区4万吨。日本在战争期间生产了357万支步枪,中国的产量不足40万支。中国后方工业不仅存在规模小、设备旧的问题,而且基本由官僚资本垄断,生产效率低下。
日军的机械化程度虽然比不上德军,但在中国战区,日军拥有绝对优势的火车、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和军马数量,更不用说坦克。此外,日军还给每个士兵都配备了皮靴。相比之下,中国军队行军几乎全靠步行。长时间徒步行走会引起小腿充血,所以必须用布条绑腿。
当时的日本,几乎完全被军队尤其是陆军主宰,整个国家为战争而行动起来,至于战争的意义何在,并没有人仔细思考。随着战争的推进,日本将其工业模式很快复制到中国。
毫不令人意外的是,试图以工业机器打败中国的日本,最终并没有走向富强,反而使自己的国家变成了一片废墟。
日军侵华战争开始后,中国的沿海地区次第沦陷,这里的工厂成为日寇打击的首要目标。日军对沿海工业的破坏和掠夺,使中国工业遭受了严重损失。具体来说,60的纱锭和72的织布机被毁,机器制造业损失80,缫丝业损失50,面粉业损失80,还有82的制碱业和80的盐酸业遭受损失。
抗战期间,“棉纱大王”穆藕初创办的豫丰纱厂被日军炸毁。看到后方人民缺衣少穿,穆藕初因陋就简,发明了“七七棉纺机”。“七七纺棉机”是一种单人操作的脚踏式木制纺织机,每机有纱锭32个,每日工作10小时,可纺棉纱1.5斤,比旧式手摇纺织机强数倍。谓“七七”,意在毋忘“七七事变”之国耻。
对当时的中国工业企业来说,日军侵华是一场劫难,但日本投降并不是劫难的结束。那些没有西迁的工厂在日本投降后被国民政府“接收”,那些西迁的工厂也好不到哪里去。随着价廉质优的美货如潮水般涌入中国,这些资本弱小、技术落后的民营工厂纷纷倒闭、破产。《民国经济史》称:“沿海内迁之工厂,其中60全部停闭。八年来辛勤培植之后方工业,宛如昙花一现,瞬息逝去。”
战争不仅中断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也使日本损失惨重。日本的工业下降到只有战前的七分之一。
美国学者约翰·道尔在《拥抱战败》一书的开篇写道:“日本作为现代国家的兴起令人震惊:更迅猛、更无畏、更成功。然而最终也比任何人能够想象的更疯狂、更危险、更具有自我毁灭性。” 麦克阿瑟断言:在科学、宗教等方面,欧美已经是45岁的成年人,而日本还在12岁的未成年阶段。在麦克阿瑟看来,日本的现代化只完成了一半,即只接受了西方的技术和军事,但并没有接受西方的现代政治文明,而他将帮助日本完成剩下的一半。
麦克阿瑟开创了一个“成功”的先例,这是本尼迪克特没有想到的:“美国所做不到的——没有一个外国能够做到的——是用命令创造一个自由、民主的日本。这个方法在任何一个被统治的国家中还没有获得成功的先例。”
1946年1月1日,日本昭和天皇发表《人间宣言》,宣称天皇不是“现代人世间的神”,而只是普通人。“回到人间”的日本专注于经济发展,全面进入美国主导的全球体系,“第一台机器引进,第二台机器自己制造,第三台机器出口”,仅用了20多年时间,在明治维新100周年之际,就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经济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