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诞生(1)
在工业史上,爱迪生和瓦特都是里程碑式的人物。爱迪生与瓦特的不同之处在于,他在发明许多电器之前,就已经从前人那里掌握了电学原理。相对而言,瓦特发明节能蒸汽机时,尚无热力学可以作为理论指导。
对爱迪生来说,法拉第和麦克斯韦的电学理论就仿佛大航海时代的指南针,让他的各种发明创造成为可能。更何况在他从事发明之前,电池、电灯、电报、电话等已经出现,电时代的大门已经打开。
1831年,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并造出了一台圆盘发电机。1865年,麦克斯韦提出电磁理论,并用四元方程组将电磁学与光学统一起来,数年后出版了专著。不久,赫兹通过实验证明了麦克斯韦方程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从发电机到电动机,从电报到电话和无线电,都应运而生。
从实用角度来看,法拉第和麦克斯韦并没有发明任何有用的机器,但他们貌似无用的研究却是无数实用机器得以诞生的重要前提。进入现代以来,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科学日渐成为技术的助推器,没有科学进步,技术创新就无从谈起。在某种意义上,与其说是那些貌似新奇的发明,不如说是那些看似枯燥乏味的电磁学理论和试验,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产和生活。
纵观西方整个科技史,绝大多数最终被证明对人类有益的伟大发现,都源于像法拉第和麦克斯韦这样的科学家。他们为了拓宽人类的知识边界,苦心孤诣,孜孜以求,不为世俗名利所动。这种纯粹的科学精神从伽利略、培根和牛顿那个时代就已蔚然成风。
爱迪生是一个狂热的实用主义者。他借助电气工程实验室发明了许多新式电器,几乎每项发明都会在第一时间申请专利,以保证这项发明能给他带来可预期的利益,尤其是经济利益。
爱迪生年轻时是一个电报员,他发明的第一个专利产品是投票计数器,可是当他把这个机器推销给美国国会时,却遭到了拒绝。从此以后,他发誓不再发明人们不需要的机器。
实际上,爱迪生并没有首先发明白炽灯,但他使白炽灯变得廉价且实用,因而获得极大的商业成功。在此之前,爱迪生还发明了留声机,这其实也是在贝尔发明的电话基础上创造出来的。
总体而言,爱迪生是一个缺乏艺术天赋的纯技术人。他发明了留声机和电影,但他以为人们会用其来记录自己的声音和影像作为遗言,却根本没有想到会被用于发行音乐唱片和制作虚构的故事,并成就了一个席卷全球的现代娱乐业。
有了留声机之后,听音乐与演奏演唱发生割裂,或者说失去了直接关联,大多数歌手和演奏者失去听众,只留下极少数“明星”。1902年,恩里科·卡鲁索的首张唱片就卖出了100万张。1927年,美国的唱片销售额超过1亿美元。1939年,全美国的活页乐谱只销售了1600万份,相比之下,流行音乐唱片却卖掉了4500万张。2011年,美国电影和唱片业创造的总产值超过了600亿美元。
一开始,电影被很多人认为是“没有商业前途的发明”,爱迪生也对电影的专利权注册极其草率,这让他后来陷入与电影公司漫长的官司中,其间他还成立了垄断性的爱迪生电影专利公司,甚至雇用黑帮做打手,来确保专利案判决的执行。
在电影诞生初期,大量简易电影院的出现让电影拍摄得以持续。作为影史经典,《火车进站》风靡一时,人们看到银幕上的火车动起来时惊呼不已。来自东欧的犹太商人经营起从拍摄到放映的一条龙服务,逐渐形成几个大的电影公司。为了躲避爱迪生电影专利公司的逼迫和威胁,许多电影公司躲到遥远的加州,好莱坞因此兴盛起来,到1915年,这里生产了美国约60的电影。
当电影长片兴起后,电影制作越来越复杂,拍摄周期和投入资金都远超短片时代。虽然大多数银行家都看不起电影这种杂耍娱乐的新事物,但仍有一些有眼光的投资者加入进来,电影进入资本时代。
当时的电影制片厂正如同一时期的福特汽车厂一样,也在尝试进行标准化和流水线生产,以保证不断有新电影满足越来越多的观众需求。经过一段时间,好莱坞的精细化管理程度已经很高,电影产品基本能按时定量完成。
当时,华纳兄弟制片厂拥有三四十个巨大无比的摄影棚,这些摄影棚几乎都在满负荷运行。电影厂的摄影棚就像福特车厂的生产车间一样,不仅可以免受天气影响,还便于统筹协调和管理,演员和导演等工作人员像工人一样按时上下班。
对于电影产业的兴起,电影产品只是一方面原因,电影院的出现才是改变城市文化成色的主因。电影院不仅成为最时髦的娱乐场所,还是一种零售终端。
电影院不同于贵族式的音乐厅和歌剧院,人们在这里感到舒适和随意,是一种民主的消费方式——“花二十五美分,坐在世纪剧院顶层的人比坐在大都会剧院包厢里打哈欠的人更富有。”很快,电影院入场票的价格降到了5美分。到1910年,美国出现了上万个“五分钱娱乐场”,每周能吸引8000万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