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雪山下的唐碑:古代中印交通的物证

书名:探寻第三极:西藏考古手记本章字数:2159

吉隆县城的北面,有一条南北向的山谷可通向马拉山,从山谷向北遥望,可以看见远处白雪皑皑的雪山。这条山谷过去曾是吉隆通向外界主要的交通孔道,20世纪60年代以后吉隆修通了现代公路,这条山谷才逐渐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山谷的出口处两山相峙,面对着开阔的吉隆盆地,其中一座山崖下有一小块台地,名叫阿瓦呷英。三十年前,就是在这个地点,我和我的考古队员们一道发现了后来闻名于世的唐代摩崖碑铭——《大唐天竺使出铭》,从而为古代中印交通史找到了一项极为重要的物证。

事隔三十年,当年发现这通唐碑的情景我还记忆犹新。1990年6月,我们这支考古小分队进驻吉隆县城,承担吉隆全县文物普查工作。每天,我们早出晚归,对吉隆的每一座寺院、每一条河流、每一条山谷展开全面的文物普查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收获。有一天,当时的县委刘副书记在和我们闲谈中无意间说起一条重要的信息:县城北面的宗嘎乡有一通刻写有汉字的石碑,位置正好在乡里一条水渠的上方,这几天乡里打算对水渠加以扩建,如果这通石碑不是太重要的话,就准备用炸药将它炸掉了。听到这个消息,我一下子激动起来,赶忙打听:“知不知道这通石碑是什么时代的?”刘副书记回答说:“我也不是太清楚,听人讲可能是清代赵尔丰时期刻下的吧,你们可以去看一下重不重要。”“这当然很重要了!”我急忙向刘副书记解释清代赵尔丰治理西藏的历史和这个人物的重要性,如果这通石碑果真是当时留下来的,很有可能会为清代治藏历史增添新的史料。刘副书记听我这么一说,当即通知乡里派人陪同我们去现场考察确认。

第二天一早,太阳还没升起,我们就上路直奔阿瓦呷英山嘴。陪同我们一道前往的是宗嘎乡的老乡长阿旺老人,他对当地的情况十分熟悉,也是这次扩建水渠的指挥官。一路上,满头银发的老乡长兴致勃勃地向我们讲述了不少关于吉隆的历史和传说,但最引起我注意的,是老乡长胸前挂着的一副可以折叠起来的微型望远镜,这在当时还是很少见到的高级奢侈品。后来才知道,这是当年他的祖先在西藏人民的抗英斗争中从英国侵略者手中缴获的战利品。我不由得在心里感叹:历史真是无处不在。

到了阿瓦呷英,我们弃车前行,不一会儿便抵达了碑刻所在的山崖下面。山崖陡峭笔立,靠近山坡处沿山开凿出一条水渠,碑刻正好刻在水渠上方的崖壁上面。走上前去,我们看到碑刻的面积并不大,呈横长方形,宽81.5厘米,下部因为修建水渠已被破坏,残高53厘米。有趣的是,碑刻上方悬挂着哈达,碑面上也涂满了酥油。见我一脸困惑,老乡长告诉我,当地藏族人民对这块刻有汉字的“石头”十分崇敬,认为是当地可以保佑地方平安的“神灵”,所以时常有人前来供祭。因为酥油遮盖,我们完全看不清上面的字,驾驶员小张用汽车上的喷灯烧了一壶开水,用毛巾开始擦洗碑刻。随着碑面上一行行字被清洗出来,首先映入我眼帘的便是碑额上用篆字书写的额题“大唐天竺使出铭”。随着小张用热毛巾清洗,一行行的汉字不断跳跃而出,全碑的原貌也逐渐清晰:这方碑刻虽已残损,但还残存有阴刻楷书24行,满行估计原为30—40字,上端无缺字,下端文字则损毁严重,全碑现在仅残存222字。从书法和格式上看,这方碑刻具有唐代碑铭的许多特点,如碑刻在行间阴刻细线方格,每字间亦有阴线方格,字体采用楷书,碑额采用篆书。石碑正文因损泐过甚,文意多不能连贯,但仍有一些关键性的词句清晰可识。如第三行有“维显庆三年六月大唐驭天下之”等语,第九行有“大□□左骁卫长史王玄策”等语。依据有关古代文献材料,可以肯定此通石碑是在唐显庆三年唐代使节王玄策等人奉旨出使天竺时途经吐蕃西南边境的吉隆,勒石记功留下来的物证,而并非清代的遗物。这是目前在西藏高原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一通唐代碑铭,也是唐代中印古代交通史上的重要历史证据。

这通唐碑,我推测应是王玄策一行人历经千难万险抵达吉隆之后,为了宣扬大唐的国威,纪念使团的功绩,在阿瓦呷英山嘴刻下的记功性质的碑铭,从而也为后人留下这段真实的记录,具有极高的文物和史料价值。

唐碑发现之后,如何保护这件珍贵的历史文物成了西藏自治区文物部门的一件大事。当时曾经提出过不同的保护方案:有人建议就地加以保护;也有人认为由于唐碑地处荒郊野外,就地保护不易,应当采取整体切割搬迁的办法将其运往可靠的保护地点。但对于切割搬迁的提议,也有不少学者提出反对意见:一来唐碑石质在千年来的自然风蚀之后,已经十分脆弱,一旦切割不当,有可能造成整体粉碎;二来作为中印交通史上的重要历史文物,它一旦脱离了其原生地点,也将丧失其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最后,经过认真反复的讨论研究,西藏文物部门还是决定克服一切困难,争取就地加以保护。

在即将离开吉隆的这天早上,我再次来到阿瓦呷英山嘴。阔别三十年来,我多少次在梦里再回吉隆,再次回到发现唐碑的地方,今天终于梦想成真。我看见,在发现唐碑处已经修起一座灰白色的水泥小屋,原来的那条水渠也改道绕行,屋外竖起了明确的标识牌,让世人知晓这座唐碑已经是国家级文物。轻轻地开门走进小屋,屋内静寂无声,崖壁上的唐碑得到了很好的保护,仍然如同当年那样安详地俯瞰着吉隆盆地。我走近唐碑,像和久别的老友重逢,心中充满了激动和深情。这座见证了唐蕃关系和中印交流的丰碑将永远矗立在祖国的边境线上,向人们诉说着这段早已逝去的历史。我相信她同样会见证未来,为西藏的繁荣兴旺、为祖国的和平安宁而祈福。

写作于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