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藏南山谷中的神奇古寺——洛扎拉隆寺考察记

书名:探寻第三极:西藏考古手记本章字数:2832

清晨,藏南谷地一片静寂,只有几户人家的炊烟在山谷中缭绕,迎接着初升的朝阳。从重峦叠嶂背后,一缕阳光已经穿过茂密的山林,给群山环绕的洛扎谷地洒下万点金斑。呼吸着山谷里清新无比、略带着几分潮润的空气,我们的考察队又踏上了征程。

越野车沿着洛扎怒曲河一路东进,从洛扎县城出发一个多小时之后,我们来到了深藏在山谷中的一座古寺——拉隆寺。如果不是寺院的经幡和寺外的古树枝条一起随风飘动吸引了我的目光,真的很难发现被浓密的森林遮盖着的这座小巧别致的佛寺。从一座小桥渡过洛扎怒曲河,在河边的一棵大树下停下车来,再沿着河边的小道朝着寺院走去,绿树成荫,流水清亮,与远处寺院的红墙交相辉映,那种古朴自然的感觉一时间甚至让我忘记这是在西藏高原,反而如同漫步在江南水乡,走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外桃源。

寺院和村落紧靠在一起,一条藏犬懒懒地守护在门前,对于我们这些陌生的来访者完全不屑一顾。趁向导去和寺院僧人交涉的空当,我静静地观察着这座古寺的外观。如果仅仅从外表上看,它和其他藏传佛教寺院似乎没有什么不同,厚重结实的寺院外墙也是建筑在灰白色的砖石基础上的,墙体用染成绛红色的泥砖和白玛草墙体垒砌而成,正面寺墙上用鎏金的饰件加以装饰,屋顶上建有三个小小的金幢,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细心一些观察,很快就发现,寺院建筑的平面格局是呈十字折角形,使得整座寺院如同一座“坛城”,这从墙体的转折上可以看得十分明显。在西藏的佛教寺院中,这种平面布局是一种古旧的形式,它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8—10世纪。没想到在藏南谷地的深谷之中,居然还保存着这样一座具有古老格局的佛寺,这首先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听说是来自拉萨的客人,热情的寺院住持格桑打开寺院大门将我们迎进寺内。从他的介绍中我们得知,拉隆寺现在是一座属于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寺院,但同时也有噶举派和宁玛派的教法,各派都有一名活佛传承,寺院具有古老的建寺历史,在各个殿堂中都留下来许多历史遗迹。我过去也曾在史料中读到过,这座古寺创建于公元1154年,创建人是噶举派大师都松钦巴,16世纪上半叶,另一位大师巴卧·祖拉陈哇在此寺担任住持,并对寺院进行过大规模的扩建和维修。据记载,当时的寺院平面布局就已经“具有坛城在此写下之状”,从而基本上奠定了今天拉隆寺的格局。巴卧·祖拉陈哇大师不仅是藏传佛教的著名高僧,同时还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史学家,有名的《智者喜宴》一书据说就是他在拉隆寺担任住持期间写成的,在西藏历史上产生过重要的影响。17世纪,噶举派的势力开始减弱之后,五世达赖将拉隆寺改宗为格鲁派寺院,还赐封给寺院大量的土地,所以在藏南一带的藏传佛教寺院中,拉隆寺的名气还是不小的。

想到将会在巴卧·祖拉陈哇大师生活过的寺院内参访,大师当年神闲气定的风姿便立即浮现在眼前。压抑住兴奋的情绪,我们紧紧跟随着格桑进入寺院的一层经堂大殿,眼前的景象顿时让我屏住了呼吸:只见在灯光昏暗的殿堂内,矗立着二十根并不高大的立柱,但在立柱的上方,却顶立着一排排形态奇异的木构斗拱。斗拱的式样有的是十字形,有的呈一字形,有的斗拱是单层式样,有的却由三层斗拱重垒而成,由小到大逐层扩大展开,还有的是在十字斗拱上面再承接一层一字形的斗拱,其构造设计之精巧让人叹为观止。斗拱的各个拱翼上,绘满了五彩绚丽的图案,有姿态各异的佛像,也有各色团花、卷草、莲荷等装饰性纹饰,斗拱顶端有的还有用兰查体梵文描金勾写的吉祥语,与木构建筑的精致相映成趣。

大殿的四壁上保存着色彩艳丽的壁画,其中一幅壁画绘制的是寺院历史上的著名高僧和祖师传承。壁画中的人物神态安详,有的正坐,有的侧坐,都身穿红色袈裟;高僧们头上有的戴着黑色镶有金边的僧帽,有的戴着红色的僧帽,都是噶举派僧人特有的衣着。壁画中有一位高僧位置显赫,居于这幅壁画的中心,他在红色的僧衣外面披着一件白地红花的外袍,可能是拉隆寺历史上著名的活佛。看来,寺院虽然现在已经改宗格鲁派,但在壁画上还忠实地反映着寺院各个教派在此传承教法的悠久历史。与其他西藏佛寺壁画略有不同之处在于,在经堂中用如此大幅的画面来绘制寺院的宗教传承世系,而不是用来绘制宗教题材的壁画,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大殿的二层也绘满了壁画。我沿着陡峭的木质楼梯登上二楼的殿堂,虽然殿堂内的光线也十分阴暗,但借着手电筒的亮光,还是可以清楚地观察到壁画的内容。在一幅拉隆寺的全景图前,我停住了脚步。这幅壁画采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画面用色十分清淡,以全景式的布局将拉隆寺全盛时期各个佛寺殿堂、僧人修行处绘制在一幅壁画上。只见森林深处,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一座座佛教建筑物,壁画的整体风格和汉地的青绿山水画十分相似,在众多色彩浓重的宗教题材画中别具一格。

从二楼向上,可以登上寺内最高的金顶,站在这里向下俯瞰,山谷中的村子和四面环抱的青山绿水尽收眼底,景色令人陶醉。阵阵清冷的晨风摇动着金顶上鎏金金幢上的铜铃铛和五彩经幡,与远方传来的林涛声汇成一体,仿佛天籁之音。在金顶上停留片刻,我方体会到当年绘制拉隆寺全景图的藏族艺术家们对大自然那种精妙而深刻的领悟,在他们的笔下,深山藏古寺,古寺隐林中,自然和人文景观竟是这样和谐地交融在一起,眼前的景色,不正是壁画中“山水寺院图”的真实再现么?

从寺院的主殿下到院内,格桑又将我们引入坐落在寺院主殿西侧的喜珠拉康。没想到这座隐秘的小小殿堂,竟然给了我们又一次惊喜。与其他佛殿不同的是,喜珠拉康的壁面上不是绘制的壁画,而是全部采用石头镌刻而成,堪称一座石雕艺术的宝窟。在每一面巨大的石壁上面,艺术家们雕刻出佛、菩萨、祖师、弟子等不同人物,他们身边环绕着青山、树林和绿水,布局细密而不显繁芜,虽然后世给石刻上涂绘的彩色显得有些艳丽,但石刻本身无论是雕刻技艺还是整体布局都具有很高的水准,堪称拉隆寺内的一绝。

从格桑的介绍中我方知晓,这座藏南古寺和不丹王国也有着密切的联系。每年藏历的五月,在拉隆寺举行跳神活动时,都会有专程从不丹赶来的商人在此云集,不丹王室的僧人也会到此祈愿,为此,不丹王室专门拨出资金修建了这座名为喜珠拉康的四柱殿堂,专供不丹王国的僧人来此做佛事。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虽然拉隆寺远离内地中原王朝,但从建寺开始,就经常派遣僧官前往中原朝廷进贡,寺院的大门上就曾悬挂有明代皇帝所赐的横匾。难怪在寺院壁画上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中原青绿山水画的绘画风格,在这些珍贵的文物古迹背后,原来都有一段汉藏文化交流的佳话流传。

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我真是难以想到,在藏南谷地的群山万壑之中,还隐藏着这样一座佛寺,她那奇特的建筑式样、精巧的木质斗拱、内容丰富的壁画和雄奇壮观的石雕艺术,都可在中华民族的艺术宝库中占有一席之地,令人叹为观止。

当阳光洒满藏南河谷的时候,越野车慢慢启动,我向送行的格桑住持,也向这座神奇的古寺挥手告别,忽然间有一种依依难舍的情怀萦绕心头,此一去千山万水相隔,不知何时才能重睹你的风采!但是我相信,只要青山绿水常在,你就会风采依旧,与祖国的美好河山同在!

写作于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