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三节 远祖陈祗

书名:陈子昂传本章字数:1300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公元227年,诸葛亮向蜀主刘禅上了著名的《出师表》,告诫刘禅要“亲贤臣,远小人”,并明确指出了几位贤人的代表:“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读者诸君或许疑惑乃至不满:我们要看陈子昂,你怎么唱起了三国戏?

我们上一节说过,一切都得从头说起。这个“头”,当然要从陈子昂的家世背景入手。据陈子昂自己的说法,现在明确可知的他最早的一位远祖,就是三国时期在蜀国任职的陈祗。陈祗的官宦生涯,与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两位“贤人”——费祎、董允——息息相关。所以,本节以《出师表》开篇,也并非题外的闲言。

虽然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名了三人,起主要作用的还是费祎和董允,另外一位郭攸之“性素和顺,备员而已”。这样两位备受诸葛亮重视的“贤人”,与陈子昂的先祖陈祗有着怎样的关联呢?

原来陈祗本是汝南郡平舆人,东汉末年同外叔祖许靖一起入蜀。许靖是汝南名士,与从弟许劭一样,以月旦人物知名;能得到他们的一句评语,是很荣耀的一件事——据说曹操就因许劭评之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而名声大震。陈祗虽然自小就成了孤儿,但有这样的外叔祖带着,加之天资聪颖,二十岁左右即出类拔萃,任选曹郎一职,办事庄重严厉。他也多才多艺,精通术数,很快受到了大将军费祎的器重。公元246年,侍中兼尚书令董允去世,费祎即提拔陈祗继任董允的侍中一职。五年后,尚书令吕乂去世,陈祗便如董允一样,以侍中守尚书令,并加封镇军将军。虽然大将军姜维级别比陈祗稍高,但姜维常年在外,陈祗则在朝中,“上承主指,下接阉竖,深见信爱,权重于维”。“阉竖”即宦官黄皓,其人谄媚逢迎,狡猾诡诈,深得后主刘禅喜爱。董允在时,常常劝谏刘禅不要亲近黄皓这样的人,私下里也多次责备黄皓,黄皓惧怕,尚不敢过于嚣张跋扈。陈祗继任后,则与黄皓互为表里,逢迎刘禅,深得信任。陈祗、黄皓的行事,与董允形成鲜明对照,也引发了两种不同的情绪:刘禅当然对董允的怨恨会越来越深,老百姓则开始追思正直清廉的董允。公元258年,陈祗去世,刘禅悲痛惋惜,下诏评价陈祗“柔嘉惟则,干肃有章,和义利物,庶绩允明”,谥曰“忠侯”,并赐封其长子陈粲为关内侯,提拔其次子陈裕为黄门侍郎。刘禅宠信陈祗,所以给陈祗这样高的评价,只是合情,合不合理,则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费祎的提拔,可见出陈祗确实很有才干;董允的对照,又见出他的品行并不完美。陈子昂将祖先追溯到陈祗,只说了一句:“汉末沦丧,八代祖陈祗,自汝南仕蜀为尚书令。”陈子昂偏重的是陈祗的迁徙行迹和显赫官职,这是叙写世系常用的别择史料的手法——拣好的说,拣需要的说。前面说过,陈子昂有编撰《后史记》的计划;他年轻时,卢藏用《陈氏别传》说他是“经史百家,罔不该览”,他自己也回忆说:“窃少好三皇五帝王霸之经,历观《丘》《坟》,旁览代史,原其政理,察其兴亡。”可见陈子昂对历代史书均曾经眼,不知他读到《三国志》对其远祖陈祗“上承主指,下接阉竖”“媚兹一人”的描述时,内心是何感受?但如果将本传后面要讲的陈子昂一生行迹与陈祗做个对照,读者诸君或许可以就这个问题形成自己的答案。

那我们就接着往下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