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第二十五节 专掌讽谏(1)

书名:陈子昂传本章字数:2203

长寿二年秋日,陈子昂返回洛阳,迁升为右拾遗。右拾遗属从八品上,陈子昂的文散官也升为通直郎,从六品下。在唐代,“贞观年定文、武入仕者皆带散位,谓之本品”,如我们第四章第一节所讲,“阶卑而拟高则曰守,阶高而拟卑则曰行”,所以陈子昂此后上书时自称“通直郎行右拾遗陈子昂”。拾遗这个官名,是取“国家有遗事,拾而论之”之意,隶属中书省,其职责是:“掌供奉讽谏,扈从乘舆。凡发令举事有不便于时,不合于道,大则廷议,小则上封。若贤良之遗滞于下,忠孝之不闻于上,则条其事状而荐言之。”也就是说,这是一个专门负责指陈朝廷弊政的职位。这职位本来只置左右拾遗各二人,武则天称帝后不久,便将左右拾遗各加三人,总共变成了十人。这是武则天“滥以禄位收天下人心”的手段,唐人就已经说得很清楚了:

则天革命,举人不试皆与官,起家至御史、评事、拾遗、补阙者,不可胜数。张鷟为谣曰:“补阙连车载,拾遗平斗量。杷推侍御史,椀脱校书郎。”时有沈全交者……续四句曰:“评事不读律,博士不寻章。面糊存抚使,眯目圣神皇。”

武后初称周,恐下心不安,乃令人自举供奉官,正员外多置里行,拾遗、补阙、御史等至有“车载斗量”之咏。

可以说,陈子昂回到洛阳后能得“拾遗”之位,某种程度上即受益于武则天笼络人心、扩大职位名额的行为。但陈子昂并不愿辜负武则天给他的这个职位。过去作为麟台正字、右卫胄曹参军时,陈子昂尚且不顾“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古训,多次越职上奏,指陈时弊。现在,朝廷委任他为右拾遗专掌讽谏,他怎么会缄默不语、敷衍塞责呢?

任右拾遗不久,陈子昂就代表朝廷官员和地方长官借岭南道的枯竹再生之事,向武则天呈表庆贺,规劝她“惩残创酷,诱善旌冤,永清侮弄之阶”。陈子昂为什么会因枯竹再生言及惩治酷吏、平冤昭雪呢?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长寿二年,有人密告流放到岭南地区的人欲谋反,武则天遂委派酷吏万国俊去审理,并授权“若得反状,斩决”。万国俊到广州后,一次枉杀三百余人,然后伪造了这些人的反状。返朝后万国俊又向武则天奏称:“不但岭南道,各道的流放犯都对朝廷怀有怨恨之心,若不早日追究,叛乱就不远了。”武则天表示赞同,因此又派出刘光业、王德寿、鲍思恭、王大贞、屈贞筠等酷吏分别赴剑南、黔中、安南等地审理流放犯的案子。这些酷吏也大肆滥杀:“光业诛九百人,德寿诛七百人,其余少者不减数百人。亦有杂犯及远年流人,亦枉及祸焉。”后来武则天也觉察到这些酷吏在滥杀,于是下诏允许没有死亡的流放犯和家属返回故乡,并将王德寿等酷吏治罪。而就在王德寿等酷吏“滥虐无辜”的时候,台州、建州一带,发生了严重的蝗灾。这些蝗虫不仅吃尽了禾苗,同时也“毒痡慈竹”,吃光了竹叶,从而导致百姓饥馑,流离失所。当武则天“降明制,发德音,恤淫刑,蠲虐典”,处分酷吏、安抚冤者的时候,蝗灾结束了,枯竹重新长出了嫩叶。基于“天人感应”的传统观念,陈子昂等官员认为,蝗灾的出现是上天对酷吏滥杀无辜的警示和惩罚,而枯竹再生,是武则天下诏“恤淫刑”的结果。所以,陈子昂与朝臣一起上表庆贺。

这种“天人感应”的观念,在现在看来,当然是荒谬的。不过在陈子昂的时代,这是比较正统的学说或者观念;抛开其荒谬的成分不谈,我们倒是可以从中看出朝野官员对酷吏横行的愤怨情绪和要求制止滥刑的愿望。陈子昂代朝臣们上的这份表文,虽名为“庆贺”,实际上表达了作者对酷吏政治的批评。

本章第一节曾提到,载初元年七月,佛教徒以《大云经》及其疏文为武则天称帝制造舆论。所以,为了答谢佛教徒的支持,武则天登基后的第二个月,天授元年十月,便下令“敕两京诸州各置大云寺一区,藏《大云经》,使僧升高座讲解,其撰疏僧云宣等九人皆赐爵县公,仍赐紫袈裟、银龟袋”。过了半年,天授二年四月,又“制以释教开革命之阶,升于道教之上”。这是贞观十一年二月太宗下《道士女冠在僧尼之上诏》以来,佛教第一次被官方抬到了道教之上。武则天的这个行为对佛教乃至中国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就如何磊先生所言:

因武则天支持而兴盛起来的禅宗、华严宗,对中国佛学后来的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正是由于武则天对佛教的迷信、推崇与利用,推动了这一时期佛教中国化的进程,从思想、哲学到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独具特色的中国式佛教文化日益发展,进而全面丰富了中国文化。

举一个具体的案例:武则天时期共翻译佛经186部1496卷,相当于隋朝译经总数的三倍,占全唐译经总部数的42,卷数占一半以上。由此可见武则天对佛教发展的推动作用之大。但武则天对佛教的支持,与历来统治者对宗教的态度一样,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手段。隋朝崇佛,灭隋之李唐王朝就崇道抑佛,李唐王室附会了自己与道教始祖李耳的关系,大力推崇道教,这实际上是要表示自己与隋朝有别。现在武则天称帝,自然也要换一个宗教政策,于是崇佛抑道——当然,这与武则天家族的信仰也有一点关系,武则天的父亲武士彟、母亲杨氏在隋朝崇佛政策的影响下,都信奉佛教。加上佛教徒对其称帝的支持,武则天崇佛也就顺理成章。除了奖励与《大云经》有关的佛教徒、下诏提升佛教的地位,武则天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尊崇佛教、大修寺院的风潮。本章第一节提到过,武则天下令“于明堂北起天堂五级以贮大像”,具体情况是:

太后命僧怀义作夹纻大像,其小指中犹容数十人,于明堂北构天堂以贮之。堂始构,为风所摧。更构之,日役万人,采木江岭。数年之间,所费以万亿计,府藏为之耗竭。怀义用财如粪土,太后一听之,无所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