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将剩勇逞过江(一)
吴三桂的由盛而衰
吴三桂反了!
惶骇之余,康熙朝廷最终还是冷静下来,进行了一系列部署。首先,派出兵马,迅速分守战略要地。由于广西与贵州紧邻,康熙马上任命一直驻防广西的已故定南王孔有德的女婿孙延龄为“抚蛮将军”,在当地统兵固守。其次,命令西安将军瓦尔喀进兵四川。由于四川、云南接壤,派出军将扼守巴蜀门户,乃关键布置。再次,派出多罗顺承郡王勒尔锦为“宁南靖寇大将军”,率领满洲八旗和部分汉将赶赴荆州。最后,在山东兖州和山西太原分别集结大批部队,随时准备调遣或应援邻近地区。
军事措施发布之后,康熙同时颁布战时政治措施:
第一,马上向各重要军镇通报吴三桂反叛之事,对各地文臣武将力加安抚、鼓励。特别是对于控驭西北边疆的陕西省,康熙尤为重视,向陕西总督哈占和提督张勇、王辅臣发去紧急谕旨,要他们齐心协力,捍御边疆,绥辑军民。第二,对于昔日吴三桂属下文武官员,无论是在职或者闲着的,虽有父子兄弟现在云南吴三桂麾下,概不株连治罪,以安其心。第三,为防止吴氏家族内外沟通,康熙下旨将吴三桂长子吴应熊暂行拘禁。第四,下令停撤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两藩。
十二月二十六日,康熙正式下诏,削除吴三桂平西王王爵,并以中央政府名义向云贵文武官员、军民等发布通告:
逆贼吴三桂,穷蹙来归,我世祖章皇帝念其输款投诚,授之军旅,赐封王爵,盟勒山河,其所属将弁崇阶世职,恩赉有加,开阃滇南,倾心倚任。迨及朕躬,特隆异数,晋爵亲王,重寄于城,实托心膂,殊恩优礼,振古所无。讵意吴三桂,性类穷奇,中怀狙诈,宠极生骄,阴图不轨,于本年七月内,自请搬移。朕以吴三桂出于诚心,且念其年齿衰迈,师徒远戍已久,遂允奏请,令其休息,乃敕所司安插周至,务使得所。又特遣大臣前往,宣谕朕怀。朕之待吴三桂,可谓礼隆情至,蔑以加矣。
近览川湖总督蔡毓荣等疏称,吴三桂径行反叛,背累朝豢养之恩,逞一旦鸱张之势,横行凶逆,涂炭生灵,理法难容,神人共愤。今削其爵,特遣宁南靖寇大将军统领劲旅,前往扑灭,兵威所至,克期荡平。但念地方官民人等,身在贼境,或心存忠义,不能自拔;或被贼驱迫,怀疑畏罪,大兵一到,玉石莫分,朕心甚为不忍。爰颁敕旨,通行晓谕,尔等各宜安分自保,无听诱胁,即或误从贼党,但能悔罪归诚,悉赦已往,不复究治。至尔等父子兄弟亲族人等,见在直隶各省,出仕居住者,已有谕旨,俱令各安职业,并不株连。尔等毋怀疑虑,其有能擒斩吴三桂头,献军前者,即以其爵爵之;有能诛缚其下渠魁,及兵马城池,归命自效者,论功从优叙录。朕不食言,尔等皆朕之赤子,忠孝天性,人孰无之!从逆从顺,吉凶判然,各宜审度,勿贻后悔。地方官即广为宣布遵行。(《清圣祖实录》)
此篇谕旨一发,就表明了朝廷同吴三桂毫不妥协的立场和原则。其中最关键的,在于把吴三桂清初对清军的迎降,从“归诚向化”定性为心怀叵测的“穷蹙来归”,完全勾销了吴三桂先前为清朝夺取全国政权所立下的犬马功劳!而且,谕旨之中,康熙以皇帝口吻,道出了他内心对吴三桂的痛恨,并且公开悬赏要吴三桂和他核心成员的首级。
可见,康熙帝亲政不久忽遭如此大祸,内心对吴三桂的仇恨和惧怕程度,超出常人的想象。后来,三藩平定,康熙执政的余年中,吴三桂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成为康熙帝后怕不已的梦魇般回忆……
从清廷停撤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两藩这件事情就可以看出,康熙当时是多么无奈。本来三藩同撤是他的基本国策,没有想到,如此决定竟然会引起这么大的祸端。显然,康熙帝事先对三藩,特别是吴三桂的反应完全估计不足。由此,全国性的大内战,忽然而起。
当时,暂时免撤两藩,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如果坚持撤二藩,福建、广东两地,当地又有谁马上出兵替清朝来防卫呢!
而且,康熙当时对广西将军孙延龄的“厚爱”,也体现了这位清朝皇帝的机心。孙延龄原是定南王孔有德属下一个无名小卒,后来被孔有德赏识,把自己独生女儿孔四贞嫁给了他。可那孙延龄出身卑微,无德无才,为朝野所轻视,又曾经擅自杀人犯法,已遭到朝廷内外诸臣攻击。康熙原本想撤换他,但由于吴三桂的威胁,康熙只得忽然“重用”孙延龄。
虽然诏旨频发,全国动员,但清廷还是阻止不了吴三桂大军前进的步伐。吴三桂起事造成的影响迅速扩大,自南而北,汹涌而来。
吴三桂起兵后,近乎兵不血刃,就把云南相邻的贵州拿了下来。当时,吴三桂把亲信胡国柱留镇云南,自率诸将大军径取贵州,并于康熙十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驰至贵阳,其爱将马宝前驱入城。未做任何抵挡,贵州提督李本琛就跪于马前迎降。
李本琛是甘肃西宁人,乃明朝抗清的总兵官高杰外甥。这个人最初在洪承畴手下做明军的中下级军官;明亡后,他在南明的弘光政权中官升总兵,在舅舅高杰手下做事;后来,高杰被李定国所杀,紧接着清朝亲王多铎南征,李本琛就率部下十余万人降清,并以原官随清军渡江,协助清军杀人无数;江南平定后,他在顺治十年随洪承畴再次南下,协助其为清朝经略五省;顺治十四年,跟随洪承畴取贵州;顺治十六年,得授贵州提督,特加太子太保衔;吴三桂任云贵总管后,两人关系开始密切起来。先前吴三桂上疏辞去总管时,他还上疏盛陈吴三桂功绩,请求朝廷继续留任这位平西王。
李本琛本人就是清廷在贵州的最高军事长官,他投向吴三桂,意味着贵州全省全部倒戈。为此,吴三桂大喜,马上封他为“贵州总管大将军”。
1674年元旦,吴三桂正式称“周王”,改元“利用”;同时宣布废除康熙制钱,自铸货币,名为“利用通宝”。
看到吴三桂自立“周”朝,不少儒生和谋士就劝他应该奉明朝为正朔。
推算起来,清军1644年入关,到吴三桂叛清,正好三十年;而如果从永历帝被擒杀、南明覆亡开始算,才有十多年时间,明朝遗民许多人还健在。即使明朝灭亡时期及冠的成年人,到此时也都还是盛壮之年,这些人肯定对明朝怀有留恋之情,他们复明的愿望依旧强烈。而且,对于绝大多数清朝普通百姓来说,即使出于汉民族最简单的自尊心,他们也不愿意接受多年来横征暴敛、杀戮无数的异族政权统治。所以,吴三桂一旦打出复明大旗,肯定号召力非凡。
但对于吴三桂集团的军人和谋臣来说,明朝的符号没有多少吸引力。当初连南明的永历帝都遭到吴氏集团擒杀,如今再抬出明朝旗号,日后如果真的夺取了全国政权,哪里还能以前明忠臣自居呢?而且,如果没有明朝的负累,跟随吴三桂开国成功,平西王也就是至尊皇帝,水涨船高,他的属下自然都成为新王朝的开国勋臣!
特别是吴三桂的左膀右臂方光琛和胡国柱,坚决反对扶立明朝后裔。当时,铁蹄纷纷,捷报连连,吴三桂更加自负,索性不再大张旗鼓宣布复明的理念,因此大伤前明士大夫之心。在这种情况下,人在徽州的谢四新写诗给吴三桂,痛斥他这一生的斑斑恶迹,不愿意和他这个终生叛逆的巨奸合作。
云贵两省唾手而得,吴三桂顿时膨胀,毫不迟疑,自率主力北上。他派出马宝、吴国柱等人由贵州进逼湖南;派王屏藩进川,再逼陕西。
马宝所部吴军所向披靡,大军经镇远进入湖南境内,在三个月时间内,接连攻陷沅州、常德、辰州、长沙、岳州、衡州等战略重镇。清军处处无备,望风而逃,吴三桂大军“五千里无只骑拦截”。
吴军所经之地,清朝的诸府州县将吏,非逃即降。特别是湖南绿旗官兵,纷纷投降。
吴军在湖南大胜的消息传开之后,引起一连串连锁反应,民间对清朝统治压抑了许久的仇恨逐渐爆发……
对于清朝君臣来说,最让他们感到胆寒的是四川的局势。
吴三桂刚起兵,由于四川与云南接壤,康熙马上调当时驻守西安的将军瓦尔喀火速进川。但是,未等清朝援军赶到四川,四川提督郑蛟麟与川北总兵官谭弘已经合谋向吴三桂投降。
郑蛟麟原本也是明将,在清入关前的松山大战之后就败降清朝,后来官至四川提督。吴三桂起事后,对这位郑爷的即时投降大喜,马上封郑蛟麟为“总督将军”,封谭弘为“川北将军”。
这边谭、郑降吴,清朝四川巡抚罗森和总兵官吴之茂也不怠慢,马上也打起白旗,宣布投降吴三桂。至此,四川全省归附吴三桂。
由于四川总兵官吴之茂对外扬言要配合吴三桂作战,出汉中,下夔州,使得清朝的局势顿时岌岌可危。
吴三桂起兵的动静确实太大了,不仅烽烟四起,即使清朝的政治中心北京,也不断有密谋事件发生,使得清朝统治险象环生。
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吴三桂起兵的消息传入京师,立刻引起骚动。很快就有一个叫杨起隆的人自称是“朱三太子”,秘密组织起事,马上吸引了很多人参与。由于当时清朝全力关注南方兵事,杨起隆就和部众相约,择日在京城内外同时放火,聚众杀人,趁机一举推翻清朝统治。当时参加者,大都是城内满族贵族各官的家奴,经过私下串联,人数多达一千余人。
由于郎廷枢家奴“黄裁缝”酒醉泄密,清廷事先侦知此事并进行镇压。清军关闭城门后严行搜查,最终捕获数百人,但主谋杨起隆却跑掉了。
为此,不仅城内百姓惊恐,康熙也感到十分后怕,在他亲自过问下,最终把黄裁缝等二百余人按“谋反律”判处凌迟死罪,诛三族。根据《清圣祖实录》,如果谋逆族诛,这些犯人的亲属,自祖父以下,父、子、孙、兄弟及同居之人,不分异姓,还有叔伯兄弟之子,凡男性年十六岁以上者,都处以斩刑;男十五岁以下,以及“本犯”母女妻妾姊妹及财产,都要被收逮入官。
康熙假仁慈,经他亲笔勾决,只判处黄裁缝等九人凌迟处死,其余一百九十四人“宽大”处理,改为斩头处决!
杨起隆案件被破获后四个月,康熙十三年四月初,清朝的河北总兵官蔡禄暗中联合襄阳总兵官杨来嘉密谋起事,准备响应吴三桂。蔡禄与杨来嘉原来都是郑成功的裨将。郑成功去世后,他们率部投降清朝。如今,眼看吴三桂军力强大,他们就准备随之起事。对此,康熙不敢怠慢,马上派遣内大臣阿密达率领禁卫军即刻赶往蔡禄驻防地怀庆,将蔡禄父子及同谋者逮捕,而后押解北京审问。
擒杀蔡禄父子,不仅保证了清朝后院的安定,也使得清朝在畿辅地区逐步加强了戒备,并加快了对吴应熊的处理。吴三桂造反多时,其子吴应熊依旧活在京城,终究是个大隐患。不久,清朝兵部尚书王熙又上奏疏,恳请康熙皇帝诛杀吴三桂“逆子”。
如在平时,谁也不敢上疏劾奏吴应熊。从辈分上说,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乃康熙亲姑父,属于清朝皇室直系亲属。先前之所以留吴应熊一命,康熙帝倒不是出于亲戚考虑,而是想以吴应熊为筹码,看是否有招降吴三桂的可能性。
于是,康熙特下谕旨,准备处决这位亲姑父。由于姑姑求情,加上吴应熊确实一直不同意父亲反清,康熙心一“软”,也“宽大”处理了吴三桂长子吴应熊和长孙吴世霖——由凌迟改成绳索绞死。除吴应熊和公主所生的吴世霖之外,还有妾生儿子多人,都是刚刚会走路的娃娃,后被康熙罚为阉奴。
但凡读过金庸《鹿鼎记》的人,都对吴应熊这个人物有印象,几乎就是被主人公韦小宝玩弄于股掌之上的笑料人物。韦小宝第一次与吴应熊相遇,就以无赖耍滑,狠狠敲诈了他一笔。后来在平西王府,更是串通公主将他阉割,然后挟持其回京给清廷作为人质……
真实历史中的吴应熊,是个软弱的美男子,和他的公主老婆关系特别好,最终成为父亲吴三桂和皇帝康熙政治斗争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