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三国的终结(2)
曹魏的终结
曹魏政权的灭亡与蜀汉和东吴不同,它不是亡于外敌的入侵,而是亡于司马家族之手,更准确地说,它是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的。曹魏政权虽然名义上延续了很多代,但基本上是一代不如一代。曹丕死后,曹叡即位,史称魏明帝。魏明帝在位期间,主要干了一件事,那就是打仗。与东南的孙吴政权在合肥打,与西南的蜀汉政权在汉中打,与北边的鲜卑在山西、河北打,与东北的公孙渊、高句丽在辽东、朝鲜打。曹魏政权的边境,没有一刻是安定的。好在魏国的实力确实强大,在这些战争中,曹魏政权基本上没吃什么亏,也没丢什么地盘,反而占领了敌方的若干领土。
诸葛亮活着的时候,魏蜀的边境就没有消停过,魏国疲于奔命,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这种状态才逐渐缓解。北边的鲜卑原本也是魏国的劲敌,既然军事上不能彻底战胜对手,曹魏便采取了“斩首行动”,派刺客刺杀鲜卑统帅,这一招明显奏效,鲜卑统帅被杀,政权崩溃,陷入了内乱。从某种意义上说,曹魏政权的刺杀行动延缓了鲜卑的崛起。
曹叡死后,8岁的曹芳即位。曹叡在安排托孤大臣时,决策失误,选择了曹爽和司马懿共同辅政。之所以选择司马懿,是因为此时司马懿所代表的世家大族力量已经无法抑制,必须倚靠;而选择曹爽,则因为他是宗亲,曹叡希望他能抑制住司马家族,确保曹家人能真正当家做主。然而,曹爽这个人只能用两个词来形容——愚蠢、跋扈。在与司马懿的争斗中,曹爽几乎是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他四处树敌、自寻死路。司马懿则韬光养晦、蛰伏待机,在高平陵之变中,一举击垮曹爽集团,曹氏宗亲几乎被司马懿一锅端了,从此司马氏开始把持魏国的大权。
到了曹髦当皇帝的时候,司马氏对待他,就像当年曹操对待汉献帝一样。曹髦决定铤而走险,他已经没有什么外援了,各豪门大族已经臣服于司马氏,曹氏宗亲早就死的死、逃的逃,那些效忠曹氏的人也被司马家族各个击破了。没辙,曹髦只能自己拿着刀,带着身边的一群侍卫杀出皇宫,找司马昭拼命。用曹髦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与其被废,不如拼死一搏。但曹髦还没见到司马昭,就在半路上被人捅死了。祖辈何等英雄,子孙如此无能!不知曹操在天之灵,会作何感想。
265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也想尝尝当皇帝的滋味,于是曹魏政权的最后一个傀儡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曹魏政权灭亡。
东吴的灭亡
三国之中最后灭亡的是东吴。东吴之所以最后灭亡,并不是因为它最强大,而是因为它在三国之中最不具有进攻性。当年,魏国在发动灭蜀战争之前,还好好盘算了一番先灭吴还是先灭蜀,最后得出结论:如果先打吴国,蜀国肯定会从背后袭击,而先灭蜀国,吴国不会有什么动作。可见当时的吴国根本入不了魏国的眼。至于为什么蜀国被灭后魏国没有马上灭掉吴国,有两个原因:一是司马家族取代曹魏政权的政治斗争正在进行中,无暇南顾;二是北方的鲜卑蠢蠢欲动,司马家族有后顾之忧。
知识拓展
孙皓:青盖入洛
东吴末代皇帝孙皓很迷信。他想统一天下,于是让人占卜,结果显示“青盖入洛”。青盖是皇帝专用的车顶棚,洛是洛阳,意思是说孙皓将要入主洛阳。孙皓盲目自大,几次出兵,都失败了。最后东吴被西晋所灭。
“以茶代酒”是怎么来的
宴会上,不胜酒力的人常把“以茶代酒”挂在嘴边。这句话,典出东吴史学家韦曜。东吴皇帝孙皓不仅自己爱喝酒,还喜欢强迫别人喝酒,在他的宴会上,要求每个人喝酒都得7升起。韦曜酒量不好,起初孙皓对他特别优待,暗中允许他用茶来代替酒,因此就有了“以茶代酒”的说法。后来韦曜得罪了孙皓,孙皓不仅强迫他喝酒,还干脆把他杀了。
虽然魏国和后来的司马家族甚至都不想正眼看一下东吴,但东吴政权的“作死”是三国中最严重的。东吴是孙氏家族与江东世家大族共有共治的政权,时间一长,孙氏家族与世家大族的平衡很难维持。孙权死后,年仅10岁的孙亮继位,朝政大权落入权臣诸葛恪之手,这仅仅是权臣专政的开始。不久诸葛恪被孙峻所杀,大权又落入孙峻之手。三年后,孙峻病逝,把权力交给了从弟孙綝。孙綝这个人,没事就喜欢杀人,众叛亲离之下,他干脆把皇帝给废了,谁要是不服,就杀谁。这之后,孙綝立孙休为帝。孙休即位后,害怕孙綝对自己不利,就先下手为强,联合其他世家杀掉了孙綝。
不久,孙休病逝了,该谁来当皇帝呢?此时蜀国刚刚被灭,大家力主选一个年长一点的人当皇帝,这样能使吴国内部稳定。选来选去,选了一个叫孙皓的,这一次直接选出了吴国的末代皇帝。孙皓刚刚即位时,还装作一副勤政爱民的样子,等时间久了,就显露出愚蠢和残暴的本性。他在国内骄奢淫逸、大兴土木,对自己的臣民残忍无道。在对外方略上,他选择了穷兵黩武,四处出击,但并未取得多大的成效,而吴国内部因为长年的战争,经济衰败、民生凋敝,老百姓苦不堪言,江东的士族们也纷纷反对他的统治。
280年,晋王朝派王濬率大军顺流而下,舟师直抵石头城。孙皓自知大势已去,自己反绑着双手,命人抬着棺材,到西晋军前投降,东吴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