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12 衣冠南渡与东晋的建立(2)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南北激荡本章字数:1530

王敦之乱

与王导对司马睿忠心耿耿不同,王家其他人,尤其是王导的堂兄王敦,与司马睿的明争暗斗自东晋建国就开始了。这并不奇怪,自东汉末年起,皇帝的尊严早就名存实亡了,废立皇帝甚至取而代之的事时常发生。司马睿疑心王敦要造反,而王敦则疑心司马睿要压制王家,就这样,两人相互猜忌,给原本就不怎么稳定的东晋政权带来了一次动乱,深刻影响了东晋国运的走势。

王敦与王导完全是两种性格。王导心善,处处为他人着想,这也是他能与司马睿“君臣和谐”成为千古典范的原因。王敦心狠,且处处要强。西晋时期,大富豪石崇经常宴请宾客,让一些美女劝酒,客人如果不喝,就把美女杀掉。有一次,王敦和王导兄弟俩在石崇家参加宴会,王导酒量不好,但每次美女敬酒,他都喝掉,以至于喝得大醉。王敦酒量很好,但美女劝酒,他就是不喝,石崇因此杀了好几个美女。王导劝哥哥王敦善良些,多少喝几杯,不要让这些人白白送命。王敦却说:“他石崇杀自己家人,关我何事!”王敦的铁石心肠可见一斑。

知识拓展

衣冠南渡

衣冠,指古代的缙绅、士大夫。西晋末时,中原的大家族为避战乱,从北方迁往南方,被称作“衣冠南渡”。后世用此作典故,指北方士大夫或大家族到南方避乱、定居,或者中原政权南迁。中国历史上还有两次著名的衣冠南渡,一是安史之乱后,中原士庶避乱南迁,在金陵建立南唐,二是北宋末年,金人入侵,宋高宗南迁,在临安建立南宋。

王氏子弟,满目琳琅

琅邪王氏,是两晋门阀世族的代表。王氏子弟中,出众的人才很多。两晋时期,以王衍、王戎、王导、王敦等名气最大。

王衍是玄学清谈领袖,研究老庄的名家。有人去拜访王衍,在王家见到了众多王氏子弟,回来后跟人感叹:“今日一行,触目所见,无不是琳琅珠玉。”成语“满目琳琅”就出自这里,后世用来形容美好、优美的事物很多。

知识拓展

周顗之死

周顗,字伯仁,东晋大臣,与王导交情很深。王敦叛乱时,王导跪在皇宫外面,向皇帝请罪。正好周顗要进宫面圣,王导就托他向皇帝说情,周顗却不搭理。等周顗面圣出来,王导再问他,周顗仍没搭理。王导因此心怀怨恨。王敦带兵进京后,征求王导的意见,是否要杀周顗,王导默不作声,于是王敦杀了周顗。后来王导在皇帝那里看到周顗为自己求情的奏折,才知道自己错怪了周顗,痛哭道:“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话后来成为有名的谚语。

司马睿深知,王敦这样的人肯定不愿位居人下,于是想先下手为强。司马睿培植刘隗、刁协等其他士族的力量,用来削弱和抑制琅邪王氏,当然主要针对的是王敦。王敦不服,心想:你司马家的皇位都是我王家给的,现在却过河拆桥?没门!于是王敦起兵,以讨伐刘隗的名义发动了叛乱。他从武昌出发,沿江而下,直扑建康。东晋的军队早就被牢牢控制在王家人手里了,司马睿哪里是对手?一败涂地的司马睿只好“脱戎衣,着朝服”,来到王敦面前,对他说:“你如果想当皇帝,早说啊,我把皇位让给你,我还当我的琅邪王去。”王敦没有搭理他,也没有取而代之。王敦并不是不想当皇帝,而是他心里明白,如果自己取而代之,其他世家大族不一定会支持,与其当皇帝,不如操控皇帝,以待时机。就这样,司马睿被王敦软禁起来。王敦也不想在建康待着,而是率兵回到武昌,遥控朝廷。

司马睿在与王氏家族的权力斗争中最终落败,他虽然名义上还是皇帝,但诏令甚至出不了宫门,司马睿忧愤之下,不久就死去了。王敦最终也没能当上皇帝,而是死于司马氏和其他士族的联合反击。

王敦之乱导致东晋王朝疲于应付内部斗争,别说收复北方的失地,就连来自北方的侵袭也无力抵抗,东晋王朝在江北原本不多的地盘,纷纷落入北朝各政权之手。此后,东晋又发生了苏峻之乱。那些世家大族纷纷发展各自的势力,为了自己的家族集团利益相互争斗。东晋王朝政治上始终是主弱臣强,一直处于内乱之中,没有真正强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