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党项人与西夏政权(2)
知识拓展
落第秀才张元
张元是宋朝人,参加科举屡试不第;也有说法是他考到了殿试这一关,结果在殿试中被刷了下来。总之张元很生气,一气之下去西夏投靠了李元昊,成为西夏的军师、宰相,帮助西夏打宋朝。宋朝视其为国之大患。因为这件事,宋朝改革了科举制度:以前,殿试跟州试、省试一样,有落榜率;现在,殿试不设落榜率了,参加者百分之百被录取。
1038年,李元昊在兴庆府登基,自称皇帝,建国号“大夏”,并向北宋递交国书,要求北宋承认他的皇帝称号。北宋给他的答复可想而知,宋仁宗下诏“削夺赐姓官爵”,停止互市,别说承认李元昊做皇帝,连生意都不跟他做了。李元昊心想,既然你不承认,那我就打到你承认,西夏与北宋的战争就这样不可避免地爆发了。李元昊先后发动了几次战争,其中规模较大的有三川口之战、好水川之战、定川寨之战。北宋军队的战斗力真的不怎么样,三战皆败,北宋宰相吕夷简甚至惊呼:“一战不如一战,真是太可怕了!”
因为战争的胜利,李元昊志得意满,甚至放出话来:“我要带着兵杀入长安城,占据长安。”让李元昊没有想到的是,战争只是政治的一部分,虽然李元昊发动的数次对宋战争都取得了胜利,但并没有给西夏国带来实质上的好处。相反,因为战争,宋朝停止了对西夏国的“岁赐”,也就是说,以前北宋用金钱、布匹和粮食换取和平,现在不给了。并且北宋关闭了边境的榷场,对西夏国实行严厉的经济制裁,不仅不再向西夏出口粮食、布匹、茶叶及各种生活用品,还不再进口西夏的青盐,断绝了西夏最大的收入来源。西夏国因此失去了大量的经济实惠,本身生产能力严重不足、国小地窄的西夏国内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民不聊生。
更要命的是,西夏国内因为连年战争,民穷财尽,内部矛盾激化,有人开始谋划推翻李元昊的统治。无奈之下,李元昊只能选择停止对宋战争,谋求议和。当然,还有一个原因是,辽国看到西夏与北宋连年交战,利用两国的矛盾,从中获利。这让李元昊十分不爽,他也明白,再这么耗下去,辽国说不定会趁火打劫。于是,经过长达一年多的谈判,在1044年,西夏与北宋最终达成了和平协议,北宋每年赐绢13万匹、银5万两、茶2万斤给西夏,并恢复了互市。李元昊以“西夏主”的名义向北宋称臣。考虑到面子问题,北宋派遣到西夏的使节,不允许进入西夏的都城,免得李元昊要用臣子之礼来接待宋朝使者。
刚跟北宋斗完,李元昊又陷入了与辽国的战争。西夏与辽国的战争,其根源是北宋、辽、西夏三国鼎立的局面,此消彼长,夏宋战争,辽国得利,夏宋停战,辽国失利。但西夏与辽的战争,还有一个摆不上台面的原因,那就是“夫妻感情不和”。自李元昊的祖父李继迁开始,西夏与辽就结成了姻亲,李元昊的父亲李德明曾向辽圣宗请婚,辽国的兴平公主嫁给了李元昊。但李元昊对这桩政治婚姻很不满意,夫妻关系恶劣影响到了两国关系。再加上李元昊经常引诱辽国的党项人叛逃,辽国派使臣令李元昊归还,李元昊不从,最终导致兵戎相见。1044年,就在西夏与北宋达成和平协定的那年,辽兴宗亲率大军,同时派天齐王耶律重元、韩国王萧惠兵分三路,讨伐西夏。萧惠的军队走到贺兰山北侧时,遭到西夏的伏击,双方交战后,夏军大败。李元昊自知不敌,便用缓兵之计假意求和。辽兴宗在萧惠的劝说下,本想乘胜追击,没想到却败给了李元昊。李元昊在击败辽军后,又立刻向辽兴宗请和;与此同时,李元昊把在战争中俘虏的辽兵,献给了宋朝。就这样,李元昊在辽、北宋的夹缝中,或战或和,进退有度,占足了便宜。
知识拓展
好水川之战的故事
好水川之战,宋军以夏竦为首,范仲淹和韩琦二人为副使。宋朝信心满满,却被西夏军打败。之前,范仲淹和韩琦在军中颇有声望,人称“韩范”,当地人都唱:“军中有一韩,西贼闻之心骨寒;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但是战败的现实让宋朝“狠狠打脸”。西夏军师张元特地写了一首诗,来讽刺宋朝:“夏竦何曾耸?韩琦未足奇。满川龙虎辈,犹自说兵机。”嘲笑宋朝军队外强中干、不堪一击,领兵之将都是纸上谈兵。
李元昊虽然在政治上颇有成就,但他生性多疑,且为人好色,因此导致了杀身之祸。李元昊曾抢了与太子宁令哥订婚的没移氏,太子在国相没藏讹庞的挑唆下杀了父亲李元昊。随着李元昊的死,西夏国开始衰败,后来被蒙古人所灭。
李元昊曾命大臣野利仁荣参照汉字创制了党项文字,但党项文字随着西夏国的灭亡而失传了。中国历史上关于西夏国的文字记载很少,除了几座光秃秃的皇陵,西夏国留下的遗址也不多,关于西夏国和西夏文明,一直就是谜。直到1908—1909年,沙俄探险家科兹洛夫以考古的名义,带着全副武装的军队发掘了一座西夏国的古城遗址——黑水城,并找到了大量西夏国的文物。这些文物被劫掠到了沙皇俄国,保存在圣彼得堡的一座博物馆中,是研究西夏文明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