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13 南宋的建立与偏安(1)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宋元兴衰本章字数:1847

西汉首都长安在西,故称西汉;东汉首都洛阳在东,故称东汉。就如同汉朝分西汉和东汉一样,宋朝也分为北宋和南宋,北宋首都开封在北,称为北宋;南宋首都临安在南,称为南宋。不同的是,东汉的创始人刘秀,虽然名义上是汉室宗亲,但基本上是白手起家;南宋的创建者赵构,在血缘上是宋徽宗的儿子、宋钦宗的弟弟,因而南北两宋关系更亲近一些。但同为延续王朝统治的“创业者”,赵构是无法与东汉光武帝刘秀相比的,刘秀凭借的是实力,而赵构更多是凭借运气罢了。

赵构即位

赵构是宋徽宗的第九个儿子,如果没有靖康之变,赵构原本可以当一个逍遥自在的王爷,喝喝酒、写写字、作作画,生活怡然自得。然而,世事无常,在历史洪流的裹挟下,赵构意外地被推到了舞台的最中央。

北宋靖康元年,金兵第一次包围开封,在李纲取得开封保卫战胜利的基础上,宋金议和,条件是割让太原、河间、中山三地,这些地方本来就已经被金人占领了,割让它们也只是走个程序罢了。但为了表示宋朝的诚意,宋朝必须派一个亲王去交割土地,并送金军过黄河。在中国历史上,除了传说周文王有百子,就数宋徽宗的子女数量最多。按照《宋史》记载,宋徽宗被俘前一共有31个儿子,34个女儿。即便有这么多儿子,但要出使金军大营,却没人想接下这烫手山芋,还是赵构主动站出来,领下了任务。然而偏偏就是这次看似自寻死路的决定,却让赵构成为在靖康之难中唯一逃出生天的亲王。

知识拓展

泥马渡康王

“泥马渡康王”是民间流传已久的一个传说,版本众多,大致说的是:康王赵构遭金兵追击,逃到黄河边,什么船也没有,只在一座古庙里找到了一匹马。康王骑在马上,顺利渡过了黄河;脱险后,康王才发现这匹马原来是一匹泥马,马身上还湿淋淋地滴着水珠。这件事传得神乎其神,其实根本不是真的,赵构出使金营回来后,并没有去过黄河以北,也就不存在骑马渡黄河的事。

知识拓展

苗刘兵变

1129年,南宋武将苗傅和刘正彦发动兵变,迫使宋高宗赵构退位,立3岁的皇太子赵旉为帝,让孟太后垂帘听政,并改年号为“明受”。苗刘二人用武力胁迫宋高宗退位,引起了很多外地将领的不满,大将韩世忠、张俊等纷纷起兵讨伐苗刘二人。这场兵变最终以苗傅和刘正彦失败,赵构重登帝位而告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苗刘兵变”,也称“明受兵变”。

到了金营,金人怀疑赵构是个“冒牌货”,要求换人,于是赵构的五哥肃王赵枢“替补上场”,赵构得以回朝。没过多久,金兵又打过来了,“工具人”赵构再次被老爹和老哥派去金营求和。这一次,他遇上了“贵人”宗泽,在宗泽的建议下,赵构选择了跑路。开封城再次被围时,赵构被任命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老爹和老哥等着他带兵来救援,但赵构装傻充愣,领着军队到处转悠,就是不往开封走。结果开封城破,老爹宋徽宗和老哥宋钦宗当了金国的俘虏,赵构在众人的拥护下,于应天府即位,史称宋高宗。

虽然赵构做了皇帝,但是金军的威胁并没有解除,这时赵构任命主战派李纲为宰相,借助李纲的声望,先是稳定了政权。赵构觉得长江以北还是太凶险了,和金人作战胜率太低,在用完李纲后,他又罢免李纲,带着政府一路向南跑到扬州。金兵紧追不舍,奔袭扬州,赵构还想跑,幸亏主战派的张俊、韩世忠接连打了几场胜仗,稳住了局势。绍兴二年,宋高宗赵构迁都临安,南宋朝廷才终于在东南之地站稳了脚跟。

封建王朝的皇帝既害怕异族入侵,又害怕军队将领拥兵自重。在对金的战斗中,南宋很多将领获得了北宋将领“不敢奢求”的实际军事指挥权,这让赵构非常害怕。更何况,他刚当上皇帝不久,就曾遭遇一场兵变,差点儿丢掉了皇位。金人虽然可怕,但是如果军队的将领不听自己指挥,发动兵变,那会比金人更可怕。再加上宋朝皇室对军队将领的防范心理根深蒂固,赵构最终选择了主和,他宁可向金人屈膝,也不愿主战派将领功大势重、尾大不掉。南宋绍兴十一年,赵构在解除了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的兵权后,向金朝表示了坚定议和的决心。之后,赵构听信秦桧的谗言,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了岳飞,同金朝签订了屈辱的“绍兴和议”。南宋正式向金称臣纳贡,以换取金人承认南宋在淮河和大散关以南地区的统治权,偏安的南宋政权在此和议的基础上,得以传承。

知识拓展

将“二圣”置之脑后

高宗皇帝口头上说,要积极迎回被金军掳去的徽宗和钦宗两位皇帝,但内心其实并不情愿。当时宋朝军队的军旗绘有两个圆环,二环交扣,谓之二胜环,谐音“二圣还”,取意打退金兵、迎回徽宗和钦宗。有人把二胜环雕琢成帽环,献给高宗。高宗很喜欢,跟人显摆,有人说:“好看是好看,就是把二胜环放在脑后了。”意思是高宗早忘了“迎回二圣”这件事,高宗顿时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