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08 共同执政:高宗与武后(1)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隋唐长歌本章字数:1969

唐高宗李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也是唐朝的第三位皇帝。虽然他在历史上的声望远不如他的皇后——后来成为首位女皇的武则天,但是他在位期间延续了父亲唐太宗的政策,使得唐朝的国力持续上升,天下大治,史称“永徽之治”。

曲折的即位经历

原本唐朝的皇位轮不到李治,唐太宗在刚刚即位时就确立了长子李承乾的太子地位。李承乾幼年聪慧,唐太宗早早就悉心栽培他,安排他处理政事,这些事他都处理得很得当,唐太宗非常喜欢他。

然而李承乾长大后,行事就慢慢变得荒诞起来。他上朝的时候言必称忠孝仁义,回到自己府邸后却纵情玩乐,甚至还穿上突厥服饰,说突厥话。大臣们不能容忍,经常直言劝谏,这更引起了李承乾的叛逆。但凡有人劝谏,他虽然当面严肃地认错,背地里却依然如故。后来,他过度宠幸一个太常寺的漂亮乐人,惹怒了唐太宗,唐太宗便下令将乐人杀死。李承乾极为伤心,在自己的宫中为乐人建墓树碑,自此也与他的父亲产生了隔阂。此后,李承乾就不再上朝了。看到身为太子的李承乾行事如此不堪,唐太宗不得不考虑换掉太子,开始对另一个皇子魏王李泰表现出看重之意。

李承乾早年患有足疾,行动不便,心理上有些自卑,对自己的太子之位是否稳固很有压力。这时再看到父亲对李泰的喜爱,让他压力倍增。忌惮之下,李承乾安排人行刺李泰却没有成功。刺杀未果之后,他直接参与了当时侯君集等人的谋反,打算逼宫。然而最终事败,他被废除了太子之位,流放黔州。

而另一位皇子李泰,在得到皇帝父亲的看重后,也开始积极地争取太子之位,他拉拢了一批功臣集团作为自己的羽翼,其中就包括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和杜如晦之弟杜楚客。由此也能看出李泰在当时的人望有多高。这不禁让唐太宗想到了当年,自己与兄弟们为争夺皇位而手足相残的惨痛过去。为避免再次出现兄弟相残的局面,他忍痛做出了一个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决定,将李泰也流放了。

随后,唐太宗将第九子李治立为了太子。要说才能,李治确实不如两个哥哥,性格上好听点说是宽厚仁慈,不好听的就是有些优柔寡断和懦弱。唐太宗就曾认为李治“仁懦”,这算是李治的缺点,但也不完全是缺点。比如,在李承乾和李泰争夺太子之位的时候,李治就从来没有参与,这反而让唐太宗看到了他的特别之处。后来,唐太宗选择李治为太子,除了他是长孙皇后所生的嫡子中仅剩的皇子,更重要的就是李治性情仁厚。如果他继承皇位,必然不会对自己的两个哥哥出手,就可以避免兄弟相残的局面,李承乾和李泰两人都能保全性命。

李治成为太子之后,唐太宗每次上朝都把他带在身边,让他观看自己决断各种政务,也让他参加议事,还给他请最好的老师。在唐太宗的悉心教导下,李治逐渐成长起来,唐太宗多次称赞他的才能。649年,唐太宗李世民去世,李治继位,即唐高宗。

李治继位之后,果然如他父亲的预料,对自己的兄弟十分照顾。

废王立武

唐高宗在位期间,社会稳定发展,国力进一步提升。军事上,唐朝先是在西北平定了西突厥贵族发动的叛乱,然后在东北攻灭了百济和高句丽,完成了自隋文帝到唐太宗以来,几代中原帝王未能完成的夙愿。他在位期间,唐朝控制的疆域最为广阔。制度上,他命长孙无忌等人编纂的《唐律疏议》,是现存最为完整的古代法典。此外,科举制度也在他当政时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总的来看,高宗李治虽然不像他父亲李世民一样雄才大略,却仍算得上是贤明君主。不过,他的这些政绩远不如后来的废王立武事件影响深远。

唐高宗李治一生有过两位皇后,第一位是王皇后,第二位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武皇后,史称武则天。这位武皇后的原名史书中没有记载,她被召入宫,被唐太宗封为才人,并赐名“武媚”。唐太宗死后,她到感业寺出家为尼。在此之前,她和还是皇子的李治就相识,后来李治登基成为唐高宗,再次在感业寺见到她,便将她纳入后宫。在将武媚接进皇宫这件事上,王皇后是支持的。王皇后本人没有儿子,而高宗的一位妃子萧淑妃已经生下一位皇子,这让她感到莫大的压力,所以不得不引武则天进宫来作为自己的助力。但是很快王皇后便发现,武则天是一个比萧淑妃更可怕的对手。武则天一直利用自己对高宗的影响力,想让他立自己为皇后。但王皇后出身于山东豪族,唐太宗为唐高宗留下的三位辅政大臣里面,长孙无忌和褚遂良都站在她这边。然而,朝臣的反对远不能让唐高宗放弃废王立武的想法。当时,中书舍人李义府同长孙无忌产生了矛盾,即将被流放到巴蜀之地。这时李义府灵机一动,上书给唐高宗,请求将武则天立为皇后。唐高宗即刻将他从被流放的命运中解救出来,还给予了提拔。有了这个风向标后,更多大臣站出来表达自己对立武则天为后的支持。最后,发挥决定作用的是另一位辅政大臣李 的表态。他以一句“这是陛下的家事,何必问外人”,坚定了唐高宗废王立武的决心。不久,王皇后和萧淑妃就被以试图谋害皇帝的罪名废黜,武则天顺利地成了武皇后。随后,褚遂良、长孙无忌等反对过她的人先后被流放,并陆续被迫害致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