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09 春秋五霸(3)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文明之光本章字数:2586

知识拓展

志在四方

在实现梦想的途中有时会动摇,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当重耳流浪到齐国时,齐桓公热情招待他,还把宗室女齐姜嫁给重耳。很快重耳就沉迷于齐国给他提供的安乐生活里,再也不想奔波了。齐姜劝他:“子有四方之志。”为了让重耳脱离安乐窝,齐姜把重耳灌醉,让重耳的追随者们趁机把他带走。这就是成语“志在四方”的最早出处。

在流亡途中,有一次重耳饥饿难耐,遇到几个农民便向他们讨要吃的。谁知农民从地上捡了一块泥土,递给重耳让他吃。重耳很生气,要杀死这些农民。他的手下赵衰连忙制止,并认为农民给他泥土,是将来他能获得国土的好兆头。重耳听完转怒为喜,恭敬地接受了那块泥土,并郑重地放在马车上,继续赶路。

由此可见,晋文公是一个仁厚的人,甚至与他同时代争霸的秦穆公,都认为晋文公是个仁者。而后世对晋文公的评价也很高,认为他是一个宽厚的长者,甚至对其形貌进行了神化,说他是“重瞳骈胁”。“重瞳”即目有双瞳,“骈胁”指肋骨紧密相连如一整体,这些都是古人认为的圣人之相。

独霸西戎的秦穆公

秦穆公是秦国的第九位国君,赵氏嬴姓,名任好,与晋文公是同时代的人。与晋文公同时代,是他的幸运,也是他的不幸,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这两个人,也不为过。因为晋文公,秦穆公晚称霸很多年;又因为晋文公治理下的晋国实力太过强大,秦穆公无力向东边发展,只能一个劲地往西边打,最终独霸西戎。

秦穆公是秦德公的小儿子。秦国在建立之初与中原诸侯国奉行的父死子继不同,他们搞的是兄终弟及。这与秦国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关。秦国远离中原,位于周王朝的西面,跟秦国接壤的多数是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与秦国之间常年战乱不断。所以,秦国有一个强有力的君主很重要,如果让一个小孩子当上秦君,风险很大,所以在国君死后,若是儿子还小,往往是由弟弟继位。秦德公死后,他的长子秦宣公即位;秦宣公死后,王位又传给了弟弟秦成公;秦成公死后,则是弟弟秦穆公继位。

秦穆公即位后,认为要使秦国强大起来,就必须重用贤臣。秦国长年征战,武将很多,但贤臣却不好找。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传统国策之一就是依靠“外援”,秦穆公也很快找到了这个外援,那就是百里奚。

百里奚原本是虞国的大臣。晋献公假途伐虢,灭掉了虞国,百里奚作为俘虏成为晋国的奴隶。晋献公把女儿嫁给了秦穆公,百里奚又作为陪嫁的奴隶来到了秦国。不过百里奚并不想在蛮荒之地的秦国待,他又逃到了楚国。秦穆公听说百里奚是个人才,用5张黑羊皮从百里奚在楚国的主人手中买了百里奚,并任命他为大夫,所以百里奚也被称为“五羖大夫”。

在秦穆公的授意下,百里奚在秦国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内核就是学习中原诸侯国先进的政治制度,倡导文明教化,实行“重施于民”的政策。一系列的政策实施,使得秦国政治和文化发展很快,国力也逐渐强盛起来,让秦国由原本的西域小国,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诸侯国。可以说,百里奚为秦国的崛起与最终统一天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是因为有了百里奚的辅佐,秦穆公才逐渐将目光放到了中原,他也想成为天下的霸主。

秦穆公一心想建立齐桓公那样的霸业,但秦国远离中原,有些鞭长莫及,于是秦穆公选择了扶持晋国,以达到控制中原、实现霸业的目的。晋国在发生骊姬之乱后,秦穆公先是扶持晋惠公上台;然而晋惠公并没有对秦穆公心怀感激,反而对秦国很不尊重。这笔买卖失算,秦穆公选择了忍让。

不久之后,晋国发生了旱灾,向秦国借粮食。秦穆公因为晋惠公的背信弃义,不想借粮给晋国。百里奚进言说:“是晋国国君得罪了您,晋国的老百姓有什么罪?”秦穆公听从百里奚的建议,将粮食借给晋国,帮助晋国度过了危机。第二年,秦国发生了饥荒,秦穆公向晋国借粮食,晋惠公却一口拒绝,并趁着秦国饥荒发兵攻打秦国。秦穆公愤怒了,领兵击败了晋国军队,并俘虏了晋惠公。

秦穆公觉得既然晋惠公不听话,不好控制,那就换一个人。在晋惠公死后,秦穆公扶持重耳当上了晋国国君。这一次,秦穆公吃了更大的亏,因为这位重耳后来成了天下霸主晋文公。晋文公在世时,晋国实在是太强了,秦穆公根本不是对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一手扶持的晋文公一步步登上天下霸主的宝座。秦穆公心想:晋文公当上国君时已经62岁了,打不过你,还不能拖死你吗?等到晋文公死后,秦穆公就迫不及待地发动了对中原诸侯的战争,以谋求霸主之位。

秦穆公选择了投石问路的战术,他并没有直接挑战晋国,而是选择去攻打郑国。他派出了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三位将领带兵出征。在出兵之前,秦穆公的另一个重要谋士蹇叔极力反对,认为劳师远征,对方一定会做好充分的准备,秦军恐遭不测。秦穆公没有听从他的建议,坚持让军队出发。蹇叔哭着对孟明视说:“我恐怕只能看到你们出发,看不到你们回来了。”秦穆公很生气,派人对蹇叔说:“你如果中年就死了,坟头的树都有两手合抱那么粗了。”意思是你怎么不早点死。

面对秦军的长途奔袭,正如蹇叔所预料的那样,郑国在商人弦高的帮助下,早早地做好了准备。秦军只能放弃攻打郑国的计划,顺便灭掉了滑国,准备班师回国。晋国听闻滑国被灭,很生气,因为滑国和晋国同姓,再加上晋国此时正处于晋文公国丧时,秦国出兵绝对是对晋国的挑衅。于是晋国出动军队,在崤这个地方设下埋伏,全歼了秦国的军队,只放走三位统军的将领。三名将领逃回秦国后,秦穆公身穿丧服去迎接他们,并对他们说:“我不听百里奚、蹇叔的劝告,使你们受到屈辱,你们三人又有什么罪呢?你们要发奋雪耻,不要懈怠。”

在经历了崤之战的失败后,秦穆公改变了策略:既然还不具备实力与中原的诸侯较量,不如掉转枪口,往西打。秦穆公这个战略调整是明智的,当时在周王朝的西面,并不只有秦国,还有很多小国,如陇山以西有昆戎、绵诸、翟,泾北有义渠、乌氏、朐衍之戎,洛川有大荔之戎,渭南有陆浑之戎。这些小国虽然实力较弱,但经常骚扰秦国的后方,如果先把它们吞并了,不但能解决秦国的后顾之忧,还能扩大地盘。秦穆公在对付这些小国的时候,吸取了崤之战失败的教训,并不冒进,而是采取了相当谨慎的策略,先弱后强,依次征服。

就这样,东进不成的秦穆公,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很快就在周王朝的西边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在这个过程中,秦穆公从西戎的绵诸中,招揽来一个叫由余的谋士。在由余的帮助下,秦穆公先后征服了西戎20多个小国家,开辟国土千余里。周襄王为了表彰秦穆公的功绩,赐给他金鼓,希望他不断擂鼓向西戎进攻。周天子此举,即是认同了秦穆公的霸主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