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11 战国七雄(1)

书名:跟着课本学历史:文明之光本章字数:1747

在经过了春秋近300年的纷争后,那些实力较弱的诸侯国,逐渐被大的诸侯国所吞并。到了战国时期,原本100多个诸侯国只剩下了十几个。其中以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和秦国七个国家的实力最强,被称为“战国七雄”。其中,赵、魏、韩三国是晋国一分为三的结果。

战国时期的各诸侯国,连周王室的旗号都不要了,他们各自为政,扩充军队,相互攻战,拓展地盘,以求吞并天下。最终,秦国笑到了最后,统一了天下。

三家分晋

晋国是春秋时期的大国,晋文公时期,晋国国力强盛,是天下的霸主。到了春秋末期,晋国公室势力衰弱,晋国大权逐渐落入了智氏、赵氏、魏氏和韩氏四大家臣的手中,其中以智氏的实力最为强大。

智氏的领导者叫智伯,赵氏的领导者叫赵襄子,魏氏的领导者叫魏桓子,韩氏的领导者叫韩康子。作为晋国的实际掌权者,智伯一心想消灭赵魏韩三家,但苦于没有机会。有一次,智伯对另外三家说:“我们晋国本来是中原的霸主,现在吴越这样的小国都敢称王称霸,实在是不像话。我们要光大晋国,我提议,大家都从自己的封地里拿出一百里土地,连同土地上面的人口,还给晋国公室。我智家愿意带个头,先拿出一万户邑献给晋公,你们呢?”

赵魏韩三家担心自己失去土地后实力下降,都不愿意献出土地和人口。但是三家并不齐心,他们害怕拒绝智伯后,智伯发兵攻打自己。于是,其中实力最弱的韩康子,首先把土地和人口割让给了晋公;魏桓子看到后,也把土地和人口献了出来;只剩下赵襄子没有表态。智伯再次索要,赵襄子回答说:“土地和人口都是祖上留下来的产业,到手的东西,说什么也不能交出来,否则就对不起祖先。”智伯很生气,就命令韩魏两家和自己一起,出兵讨伐赵襄子。

公元前455年,在智伯的率领下,三路大军浩浩荡荡地杀向了赵家。赵襄子打不过,率兵退守到了晋阳。晋阳城高池深,三家联军打了好几年都没能打下来。有一天,智伯到晋阳城外观察地形,看到晋阳城东边的汾水,就想到了一条毒计。他命人开凿水道,把汾水引到晋阳城的西南面,并筑起了高坝,拦住上游的水,等到水满了之后,命人掘开堤坝,引汾水倒灌晋阳城。

知识拓展

赵襄子学御

赵襄子学习驾车,学完后与老师比赛,连输了三次。老师告诉他:“驾驭车马,重要的是要让马和车协调,人的注意力要放在马上,马车才能够跑得快。现在你一落后,就想的是赶上我;跑到了前面,又怕被我追上。你的注意力全在我身上,还怎么能让车和马协调一致呢?这就是你落后的原因。”

成语“争先恐后”即出自这里。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一个道理:人要多审视自己,而不要被别人扰乱;凡事自己做到了100分,才有可能胜过别人。

一时间,晋阳城成了泽国,城中的百姓被淹死无数,眼看赵襄子就要守不住了。智伯得意扬扬地带着韩康子和魏桓子去欣赏他的杰作,还吹嘘着对他们说:“你们看,赵襄子马上就要完蛋了。以前我还以为晋阳城攻不破呢,现在看来,一场大水就可以灭掉一个国家啊!”

韩康子和魏桓子听后,表面上恭敬地答应,心里却暗暗叫苦。原来,魏国的都城安邑、韩国的都城平阳,这两座城的边上,各有一条大河。智伯的话提醒了他们,如果将来智伯也给自己来这么一手,那怎么办?

晋阳城被淹后,城内的情况越来越严重,眼看就支撑不住了。赵襄子的门客张孟谈献计说:“我看韩魏两家,跟智伯并不是一条心啊,他们之所以追随智伯,是因为害怕智伯打他们。我想办法去说服他们,和我们一起对抗智伯。”赵襄子听从了张孟谈的建议,派他出城去说服韩魏两家。果不其然,在经过张孟谈一番游说后,韩魏两家出于自己利益的考虑,决定赵魏韩三家联合起来,共同对付智伯。

第二天夜里,智伯还在营中睡觉,突然听见一片喊杀声,军营里到处是水。他还不明白怎么回事,赵魏韩三家的士兵划着船就杀过来了。原来,赵魏韩三家联手,趁智伯不备,在大堤上又挖了一个口子,引汾水冲向智伯的大营。智伯全军覆灭,自己也丢了性命。

赵魏韩三家在灭了智氏后,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晋国所有的土地都瓜分了。公元前403年,赵魏韩三家派使者觐见周威烈王,要求周威烈王把他们三家都封为诸侯。事情已经这样了,周天子不承认也没有办法,只好做个顺水人情,把三家正式封为诸侯。之后,赵魏韩三家通过战争手段,扩充自己的地盘,都成为中原的大国。其中以赵国和魏国的实力较为强大,韩国实力稍弱。

“三家分晋”被很多历史学家视为春秋之终、战国之始的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