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惠子:求同存异(1)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庄子在《山木篇》(出自《庄子·外篇》)中,借子桑雽之口说:“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之间的感情淡泊却心灵亲近,小人之间的感情浓烈却会利尽义绝。对生活拥有敏锐洞察力的庄子,一语道破友谊的真谛,千年来深受世人认同。
吾谁与归
米缸又空了,庄子犹豫再三,披上打着补丁的粗布外衣,踏着草鞋,来到监河侯家里,打算借点粮食。监河侯见庄子来借粮,说道:“行。我马上要收封邑的税金了,到时候我借你三百金,怎么样?”
庄子变了脸色,有些气愤地说起他遇见的一条鲫鱼。那条鱼在干涸的车辙之中挣扎,向庄子祈求斗升之水活命。而庄子说:“我去南方游说吴越的王,然后引西江之水来迎候你,可以吗?”
那鲫鱼愤然作色说:“我失去日常生活的环境,没有安身之地。眼下斗升之水就能让我活命,而你竟然说这样的话,你干脆早点到卖干鱼的店里找我吧。”庄子对世道感到失望。
这世上有一种交往,是没有利益,便没有义气。天下人沉湎于物欲而虚伪待人,让庄子感到十分寂寞。请庄子出仕的王侯比比皆是,只是他视富贵荣华如敝屣,不愿于乱世中沉浮。可他一贫如洗之时,却无人愿伸出援手,无人能率真对话。
寂寞无形,变化无常,庄子唯有“独与天地精神往来”。固然有“一览众山小”的至高境界,却亦有“高处不胜寒”的孤单。直到他遇见惠子。
惠子总是在梧桐树下与人高谈阔论,他学富五车,才华横溢,逻辑言论皆是登峰造极。庄子停下了逍遥而寂寞的脚步,他看到了世间另一个生命,如自己一样,对道无比热诚的追寻。当庄子尝试与惠子交谈,他感受到了坦率和尊重,包容与真诚。
庄子说:“射箭的人不预先瞄准却中了靶,就称他善于射箭,那可以说普天下都是像羿那样善射的人吗?”惠子肯定了庄子的逻辑:“可以。”
庄子又说:“天下人没有共同认可的正确标准,却以各自的正确为正确,那可以说普天下都是像唐尧那样贤明的人吗?”在逻辑上仍然没有问题,惠子说:“可以。”
接着庄子说:“那么郑缓、墨翟、杨朱、公孙龙四家,跟先生你一道便是五家,到底谁是正确的呢?”郑缓,先秦儒士;墨翟,即墨子;杨朱,开创杨朱学派,重视个人利益;公孙龙,战国名家代表人物之一。言下之意,你们各自执着于自己的正确,就像射箭而没有找到瞄准的方式,你们的论辩永远只是流于表面。
惠子坦率承认说:“如今郑缓、墨翟、杨朱、公孙龙跟我一道辩论,相互间用言辞进行指责,用声望压制对方,从不曾认为自己不正确,那又怎么样呢?”惠子与人交流的态度率直真诚,这让庄子心中欣赏。
但洞察世事、为人犀利的庄子,看到惠子追求道而迷失于言辞诡辩,总忍不住讽刺惠子。惠子没有因为庄子的犀利而恼怒,反而在庄子的锋芒之中看到了他的才华。少与人言又话锋犀利的庄子,因为惠子的包容和豁达,总能生出无穷的表达欲望。
真正的志趣相投,不仅仅是浮于表面的亲近认同,更在于灵魂深处的彼此发现、相互欣赏。才华相当,故而交流中有无穷乐趣;认知不同,却能因对方体味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