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和惠子:求同存异(2)
和光同尘
与庄子交往越深,惠子越了解到他的绝世才华。当庄子一次次谈论逍遥自由的境界,一次次拒绝出仕为官,拥有积极入世之心的惠子不禁说道:“你的言论没有用处啊。”
庄子回答说:“懂得无用才能谈论有用。天地不能不说是又广又大了,而人所使用的只是脚下踩的这一小块罢了。那么,只留下脚踩踏的这一小块,把其余的都挖掉,一直挖到黄泉。这大地对人来说,还有用吗?”
惠子说:“当然没用了。”
庄子说:“如此说来,无用之用,也就很明确咯。”惠子如何不知庄子所谓“无用之用”,只是他一直痛惜挚友拥有天纵之才,却只肯做“其余的地方”,而不是“脚下踩踏的那一块”。
无人生来就有一颗无用之心。是“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的乱世和“王公大人不能器之”的现实,让庄子不得不出离尘世,在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里保全自我、寻求解脱。
可无用的处世哲学真的能够保全自己吗?惠子不止一次地质疑这一点。他告诉庄子说,魏王曾经送给他大葫芦的种子,大葫芦虽然很大,却实在无用,惠子最终把它砸了。言下之意,庄子的学问渊博,就如同超越寻常大小的大葫芦,可是若不能用于王侯国家,终究命运难测。
可庄子却反驳惠子说:“那么大的葫芦,为什么不把它化作一叶扁舟,浮游于江湖之上呢。”惠子只好又说:“我有一棵大树,人家把它叫作臭椿。树干上有许多赘瘤,枝干弯弯曲曲,不合规矩。它长在路边,木匠都不看它一眼。你说的大而无用,和大家所遇到的境况是有差别的。”
庄子说:“你难道没有见过野猫和黄鼠狼吗?屈身埋伏在那里等待小动物,捕捉小动物时东跳西跃,不避高下;但一踏中捕兽的机关陷阱,就死在网中。再看那牦牛,它大如天边的云,却不能捕鼠。现在你有一棵大树,担忧它没有用处,为什么不把它种在虚无之乡,种在广阔无边的原野上,随意地徘徊在它的旁边,逍遥自在地躺在它的下面。这样大树不会遭到斧头的砍伐,也没有什么东西会伤害它。它没有用处,也没有困苦啊!”
庄子隐晦地提醒在魏国为相的惠子,在乱世之中做官,如同上蹿下跳的狸猫和黄鼠狼,一旦遭遇陷阱,就无处可逃。牦牛对于老鼠来说很大,却不能捕鼠。但牦牛生来不是为了捕鼠啊,它有属于自己的生活。
无论是浮游于江湖之上的一叶扁舟,还是种于无何有之乡的大树,都表达着庄子对心灵自由的渴望。两位哲人仿佛在说着与己无关的故事,却处处传达着自己与对方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学,以及对彼此生命状态的一份关怀。
知己但求其解语,此生足矣。庄子和惠子没有因为不同而彼此疏远,反而因为包容彼此的不同,而收获了此生无憾的友谊。
相忘江湖
庄子和惠子的每一次辩论,都让世人看到两人的才学,又看到两种迥然不同的生活境界。
庄子对世间万物都有一份超越凡俗的豁达。他曾经写下:泉水干涸,鱼儿困在陆地相互依偎,以唾沫相互湿润求得生存,不如彼此不相识,各自畅游于江湖;如果相识短暂、相处艰难,不如彼此相忘,各自自在。
庄子性情之中的放达和对人间的洒脱,让他在妻子过世之时,亦“鼓盆而歌”。惠子前来吊唁,语气少见地严厉:“你与过世的妻子在一起一辈子,她为你生儿育女直到衰老而死,你不哭泣也就算了,竟然敲着瓦缶唱起歌来,实在过分了!”
庄子便向惠子说起自己的生死观。在庄子眼里,生死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从出生变回了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庄子不愿围着过世的妻子呜呜啼哭,因为他已通晓天命。
尽管庄子能够超脱生死,却仍无法躲开人间孤独。当惠子离世之时,庄子经过惠子的墓前,说起郢地的一个人。郢人在鼻尖涂抹如蚊蝇翅膀大小的白垩泥,而匠石能够挥动斧子,轻松地砍削郢人鼻尖的那一个小白点,鼻子一点也不会受伤,郢人也泰然自若。可是自从郢人过世,匠石再也不能“运斤成风”,完成这样高难度的技艺了。因为可以和他搭档的伙伴去世了。
庄子说:“自从惠子过世,我没有能够匹敌的对手,没有可以对话的人了。”再没有人能听懂庄子话语里的机锋,再没有人能包容庄子特立独行的性情。庄子不曾因为死亡而落泪,却因为惠子的离开而不再与人言。
庄子又回到了最初的孤单寂寞,“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世间芸芸众生,一个人真正懂得另一个人的思想、志趣、选择,是多么难能可贵。世间的真情,无关于贫贱富贵,不拘于岁月长短。是灵魂深处的相知,让彼此成为一生的无可替代。
后来,庄子行将就木之时,弟子们打算用很多东西陪葬。庄子说:“我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万物都是我的陪葬。”他此生逍遥自在,对世间无所留恋。拥有他至深情谊之人,已先一步回归死亡。尘世中最令他眷恋的,或许是与挚友的点滴回忆。
濠水桥上有他们并肩漫步的身影,辩论人能不能知道鱼儿之乐;大梁城中有他们相见玩笑的画面,一人视宰相之位为臭老鼠,一人珍重视之。庄子一生隐世,齐万物、任逍遥;而惠子一生为官,合同异、辩名实。
他们之间思想交锋,而并不相互贬低;他们对人生追求迥异,而从未彼此嫌弃。因为对方,他们看到了生活的不同可能;因为彼此,他们懂得了包容万物的差异。
庄惠之情,超越了贫富高低,超脱了世俗成见。最好的关系,从来无须迎合对方,从来无须迷失自己,而是相互欣赏,彼此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