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晏:天生丽质,不用涂粉
晏,何进孙也。母尹氏,为太祖夫人。晏长于宫省,又尚公主,少以才秀知名,好老庄言,作道德论及诸文赋著述凡数十篇。
——《三国志·曹真传附》
道不尽三国英雄,数不清魏晋风流。他生性不羁,随性而为,不但才学无双,还是魏晋玄学的创始者之一;他风度翩翩,聪明好学,不但旷达雅远,还是后世潮流的引导者之一。曾有诗赞曰:“为郎容貌粉如玉,自古难有相似人。”这个人就是何晏,一个以才学惊艳曹魏,又以容貌闻名后世的奇男子。
自尊自强
何晏,大将军何进之孙,出身富贵,本该一生无忧,可东汉末年,何进与十常侍夺权,死于非命,从此何家衰落下来。
何晏之父早逝,曹操任司空时,娶其母尹氏为妾,并将他一同收养。曹操钟爱神童,其子曹植、曹冲,曹冲好友周不疑,曹操都偏爱有加。而何晏自幼“明惠若神”,曹操自然也十分喜欢他,甚至有意收他为养子。
若是寻常人家的孩子,必会欣喜万分,得曹操教导,前途将不可限量。可何晏却无丝毫欢喜,他经常在地上画个方框,自己坐在其中,有人不解这是什么意思,便去问他。他答道:“这才是我何家的房子。”
曹操知道此事后,十分感慨,知道强扭的瓜不甜,便将他送回了何家。何晏自小便有如此风骨,宁愿居于方框之内,也不愿忘掉何氏之本。正是这份风骨,让曹操对他更加看重。
曹操每次带着儿子们出去游玩,都会带上何晏,并且“令与诸子长幼相次”,以兄弟之礼相待。可何晏依旧没有忘记自己的身份,无论是坐车还是站立,都独自一人。有人问他为什么要这样,他说这是礼仪,外人不能与亲族一同而坐。
如此独立冷淡的何晏,自然不被曹氏兄弟所喜。曹丕从不愿叫他姓名,每次都是用“假子”来称呼他。而何晏从未将此放在心上,虽久居人下,但他并没产生自卑自弃的心理,反而养成了自尊自强的品格。也正是这份品格,让他从小便勤奋好学,博览群书,这也为其后来开创玄学先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其实,很多时候,一味攀附于人,并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唯有做好自己,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当拥有足够的底气时,才能赢来别人的尊重。
天生丽质
谈及三国时期的美男子,人们往往会想起“羽扇纶巾”的美周郎,“荀令留香”的荀文若,“龙章凤姿”的嵇叔夜。而何晏的样貌与他们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成年后的何晏皮肤细腻,样貌俊美,且非常喜欢装饰打扮。魏明帝曾疑心他是涂了粉才有这般无瑕的肤色,于是干了这么一件事。某热天,魏明帝召集一帮大臣赐宴,赏赐了何晏一碗热汤面。何晏知道魏明帝的心思,二话不说,端起就吃。他吃得大汗淋漓,用自己红色的衣服擦拭,可脸庞却变得更加洁白明亮。
至此,魏明帝的疑惑终于解开了:原来何晏肤白是天生的。这一碗汤面,造就了何晏的盛名,从此大家以“粉郎”或“粉侯”来称呼他。不仅如此,“驸马”这个词也是从何晏开始的,“粉侯”成了驸马的别称。
魏晋时期,美并不是女性的专利,男性的阴柔美也很受欢迎。上层贵族和名士圈里,男性流行敷粉化妆,当时世人更偏爱皮肤白皙的男子,皮肤越白,越受欢迎。即便何晏已如此“美丽”,但他依旧“粉帛不去手”。从此之后,那些肤白貌美的男子,世人便称之为“傅粉何郎”。
何晏除了爱化妆,有时来了兴致还会穿“妇人之服”,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女装。魏晋是一个星光璀璨的时代,出现了很多著名的美男,那个时代男性对于仪容之美的追求几乎达到了一个狂热的地步。在中国历史上,大概很少有朝代能与之比肩。
魏晋审美,与当时的社会风气、玄学兴起、个体生命意识的觉醒都有着密切关系。而何晏在玄学兴起这一过程中,则起到了关键作用。
怀才不遇
世人追捧何晏,不仅仅是因为他的容貌,更是因为他的才学。
他是玄学的创始人之一,清谈的鼻祖。清谈,又叫清言,内容主要围绕《庄子》《老子》和《周易》展开,而这三部书被称为“三玄”。当时,清谈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参与的,参与者必须是贵族名士或者高级知识分子。
清谈很像现在的辩论会,有一个中心议题,双方进行辩论。不过,与现在的辩论不同的是,清谈双方必须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能言别人所不能言。这样的辩论需要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哲学修养,而何晏则在清谈中显示了超人的才华。
他十分擅长清谈,再加上惊世容颜与难以攀附的贵族身份,当时很多名士推崇他。在何晏的带动下,许多人越发爱上了清谈。魏晋清谈,重思辨,重逻辑,重审美,士人们在辩论中,实践着一种哲学化的人生,后来逐渐形成玄学思潮。
魏文帝曹丕继位后,不喜欢何晏,因此只安排给他一些闲职。曹丕死后,曹叡继位,依旧没有重用何晏。这二十年间,何晏无所事事,政治前途的暗淡让他非常苦闷,只好在老庄思想中寻求安慰。
何晏与夏侯玄、邓飏等政治上不得志的人结交在一起,成为当时上层青年名士交友活动的活跃人物,同时也成为老庄之学的一批代表性人物。
当时郁郁不得志的青年官员非常多,他们怀才不遇,痛恨朝政,却又无法改变现状。于是他们自发地联合起来,互相交流,品评人物,探讨社会政治和宇宙人生哲理。而何晏成为清谈界的核心人物,则是在魏废帝曹芳正始元年至八年这期间。
“正始”是中国思想史发展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年代,因为在这期间诞生了影响中国思想学术发展的玄学思想。这一阶段,也是玄学发展的第一阶段,被称为“正始玄学”。
曹叡死后,齐王曹芳继位,何晏开始登上向往已久的政治舞台。当时魏明帝曹叡病重后,将曹芳托付于曹氏、夏侯氏宗氏集团,封曹宇为大将军,曹爽、夏侯献等人共同辅佐。
后来宦官集团害怕自己大权旁落,于是诋毁曹宇拥兵自重。曹叡在弥留之际改命曹爽和司马懿为顾命大臣,外姓集团和宗室集团得以两足鼎立,也因此埋下了魏朝灭亡的祸根。曹爽辅政后将领导班子进行大换血,任命何晏担任要职,何晏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了。
“正始”这十年期间,何晏与郑冲等人一起编纂《论语集解》,这是三国时期最好的《论语》注本。他以道家思想解释儒家学术,以道入儒,玄学开始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起来。“正始”这十年,是何晏最为辉煌的十年。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何晏的初衷,只是想借手中权力实现自己的梦想。可朝堂高层间的争斗,并不允许他如此潇洒下去。曹爽辅政后权倾朝野,而同为辅政大臣的司马懿则被架空。司马懿心有不甘,于是在正始十年,趁曹爽和曹芳去高平陵扫墓时,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史称“高平陵之变”。
司马懿掌权后,诛杀曹氏一党,且故意让何晏审理此案。何晏没有办法,为保全性命,穷治曹爽一党。后来司马懿问:“不是要夷八姓,为何只上奏了七姓?”何晏掰着手指头数了数:“曹、邓、丁、毕、李、桓、张共七姓,难道剩下的一个是我吗?”
司马懿笑道:“正是!”于是何晏随同另外七姓被夷了三族,但最后因何晏的妻子是金乡公主,司马懿放过了何晏唯一的骨血。
魏晋是一个动乱的年代,也是一个思想活跃的时代。那时的名士们,纵酒佯醉、退隐山林,他们用放荡不羁和玄学清谈来冲击礼教的束缚。魏晋风度后来在历代均遭贬斥,究其原因,大略是当时名士行为出格,有悖常理,还有就是清谈误国。
在那独特群体之中,何晏算是独树一帜的人物。谈及他,大多都是对其容貌的赞美,其他再无夸奖,有时更多是批评。纵观何晏这一生,更多的是让人心生可怜,他无愧于上天,无愧于他人,亦无愧于己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