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家:不是算命的(1)
阴阳家者流,盖出于羲、和之官。敬顺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时,此其所长也。及拘者为之,则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
——《汉书·艺文志》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长久以来披着神秘面纱,甚至一度被神化的思想流派。在有些人看来,他们不仅能够推演国运兴衰,还能洞晓阴阳变化,当真称得上“神通广大”。没错,这一流派就是“三教九流”之一的阴阳家。
阴阳家天生便带有一种神秘色彩,占卜、解梦、观星、法术……这些似乎都是他们的拿手好戏。然而,阴阳家并非我们想的这样神秘莫测,他们不过是继承并发展了道家的“阴阳思想”与儒家的“仁义恭俭”。
阴阳家的出现,不仅为古人预测未来提供了理论基础,也为先秦思想的繁荣做出了极大贡献。
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时至今日,一提起阴阳家,很多人都会望文生义,认为他们不过是算卦测字之流,有些人甚至会把他们当作封建迷信。这实属偏见误解。
实际上,阴阳家的推算预测能力,是建立在他们对自然研究的理论基础之上,并非怪力乱神、胡编乱造。
在《列子》中,曾记载了阴阳家创始人邹衍“吹律回春”的故事。战国时期,邹衍受燕昭王邀请,到燕国指导农业生产工作。一年春天,邹衍来到渔阳这个地方,这时周围地方都已经暖和,可渔阳还是和冬天一样,寒气极盛,植物无法生长。于是,邹衍便登上郡城南边不远处的一座小山,并在山顶吹起了律管。三天三夜之后,渔阳上空的浓云逐渐散去,紧接着暖风袭来,阳光明媚,冰消雪融。顿时,整个渔阳都在邹衍的律声中回暖了。
据说,在邹衍吹律的那年,渔阳的庄稼长得特别好,大地五谷丰收,百姓安居乐业。邹衍还从别处找来更好的庄稼品种,教当地农民识别和耕作。从此,渔阳老百姓的日子渐渐好了起来。千年之后,诗仙李白有感而发,写下了一首《邹衍谷》,称赞邹衍的爱民之心:“邹子一吹律,能回天地心。”
“邹子吹律”的故事看似充满着神话般的色彩,实际上,这神奇不过是建立在邹衍对自然充分观察研究的基础之上。观察研究自然以及推演未知,是阴阳家认识这个世界的方法,但却不是他们的初心。
那阴阳家的初心,到底是什么呢?这还是要从其创始人邹衍说起。
邹衍是战国末期齐国人,曾在齐国的稷下学宫求学任教。这稷下学宫是当时中国文化和学术的交流中心,汇集了诸子百家各流派人才。当时有很多位高权重的大人物,都出自这座学府。邹衍当时是稷下学宫中的佼佼者,曾在这里学习儒家学说。
后来,他便以儒学作为自己的宗旨,希望能够寻找到一种经世致用的方法,以图救济天下百姓。此时的齐国兵强马壮,频繁对外作战,就连燕国也沦为了齐国的附庸。即便如孟子这样的当世大儒,也来到齐国,谋求齐家治国之道。只可惜,孟子并没有得到齐宣王的重用。
孟子游说齐王失败,无疑让邹衍认清了现实的残酷:那些满口仁义道德的列国诸侯,实际上虚伪至极。他们追求的只是权力地位,又哪里真正关心百姓们的死活呢?于是,邹衍针对当时列国诸侯日益荒淫奢侈的现实,结合阴阳之道与五行之说,用以小推大、以近推远、以今推古的推理办法,创设出了“阴阳五行说”。
邹衍之所以要新创一学说,是因为他已经从孟子的失败中认识到:纯粹的儒家学说已经对那些骄狂自大的诸侯不起作用了。于是,他本着儒家“尚德”的初衷,借用天道阴阳之说,来劝诫引导诸侯们实行儒家所推崇的仁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