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崇尚简朴,博爱互助(2)
衰落
墨家是一个严密的组织,首领称为巨子,拥有绝对的权威,而且不顾私利,以实现墨家的社会理想为己任,全体弟子一切行动听指挥,因此效率非常高。但是过于严密,过于整齐划一的组织,也往往会走上另外一个极端,而这个极端就带来了墨家的第一次衰落。
墨子死后,有一任巨子叫作孟胜。楚国的贵族阳城君与孟胜有约定,让孟胜及其弟子在阳城君外出时帮助阳城君守城。后来楚王去世,群臣认为这是吴起的过错,于是群起而攻之,阳城君也参与了。混乱之中,有弓箭射到了楚王的遗体上,这在楚国是重罪。楚国要追究这些人的责任,阳城君就逃亡了,阳城这块封地也要被楚国收回,所以楚国派大军包围了阳城。
孟胜因为与阳城君有约,所以不肯交出封地,但是以当时墨家一百八十位弟子的实力,根本难以和楚军抗衡,所以孟胜决定以死明义,带领着一百八十位弟子自杀了。这次自杀让世人对墨家的义气和大公无私的精神大为赞赏,但是也让墨家元气大伤。
此类墨家弟子主要是“从事派”,他们人数众多,且制造技艺精湛。为了制造这些军事器械,他们必定还会掌握和精进相应的物理学和数学等知识。也就是说,“从事派”弟子是当时受教育的人中能够掌握自然科技理论的精英。他们的某些数理知识和测量知识,甚至已经相当高深,例如对圆的定义和小孔成像等原理的介绍,已经接近近现代科学的水平。
这些人的离世对当时的自然科学也是一个重创。此后,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在大力发展人文科学的同时,却对自然科学有着或多或少的不屑和忽视。
另外,孟胜并未料到死亡来得如此突然,因此并没有做好培养接班人的准备。他死前匆匆把巨子的位置传给田襄子,只是因为田襄子是一个他比较熟悉的“贤者”,并非因为田襄子在墨家一派实力强大。
作为巨子,田襄子并没有多少号召力和影响力,所以田襄子去世后,弟子之间原来那种统一行动、统筹计划的活动方式已经大为减少,随之而来的是墨家的社会影响力大为削弱。不过,墨家弟子也意识到了墨家的衰落,因此开始思考与探索转型。
转型
墨家三派弟子在田襄子去世后彼此更加疏散,因此在转型中方向不一,走了不少弯路。
由于之前大量“从事派”弟子自杀,传承突然断裂,从而让“从事派”后人失去了当年先辈的武装实力,因此不得不改为整理关于守城方面的著作。这些著作中既有战术也有具体的防御措施,还有器械的说明,因此在先秦兵书防御学说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而那些宣扬墨家学说的“说书派”后人虽然仍然在光大墨学,遗憾的是,他们已经不能像前辈那样身体力行。墨家学派有一位弟子叫作夷之,虽然嘴上说着墨家的“节葬”多么合理,但是转过头却给自己去世的亲人举行了厚葬。
这种言行不一,已经和早期那些墨家前辈大相径庭了。而“谈辩派”弟子,已经从原来游说诸侯王的政治论辩逐渐转变为空谈,甚至是诡辩,空谈在一个战争频仍、生活不富足的时代自然不会受到多大欢迎。如此一来,墨家由原来一个既有高深理论又有超强执行力的学派,逐渐转化为一个脱离实践而只注重理论的学派,影响力一落千丈。
看来,还要探索新的发展路子才行。
所幸,“谈辩派”弟子收敛了空谈,转向了哲学思辨;“说书派”则加大马力宣传思想,让弟子人数一涨再涨;而部分“从事派”弟子开始从守城理论转向行侠仗义。所以到了战国后期,墨家学派又复兴了,成为几乎能与儒家抗衡的显学。用今天的话说,墨家成了热点、爆点。
但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墨家的灭顶之灾即将到来。
消亡
诸子百家争鸣,谁都想做最响亮的那个声音。面对墨家的兴盛,道家、儒家、法家等展开了激烈的批评。
道家代表庄子认为儒家和墨家都是假仁假义;儒家代表荀子批判墨家被“实用”遮住了眼睛,完全不知精神追求;法家的代表韩非则批评墨家的“兼爱天下”和“仁义治民”都是空想。墨家的核心思想“兼爱”与“非攻”虽然一开始受到广大底层人民的热烈欢迎,但是难以和天下大势抗衡。
各阶层力量此消彼长,地主阶级逐渐取得统治地位,而小手工业者逐步沦为被统治、被剥削的地位,因此对于统治阶级来说,“兼爱天下”是不可能的。国家层面宗族制度的等级尊卑同样体现在社会和小家庭中,社会成员自然不可能获得同等的关爱。
再者,天下分久必合,不管哪个阶层都深受战争之苦,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完成统一,但是想结束混战又不得不使用战争的方式,所以墨家的“非攻”遭到了抛弃。秦统一六国后,秦朝宰相李斯认为儒家和墨家皆“愚诬之学”,秦始皇于是下令“焚书”,墨家遭遇了灭顶之灾。
封建时代的开启,意味着墨家的核心学说很难有复兴之日。因此墨家作为一个学术流派,在秦汉时代突然消失了。但这并不代表墨家思想从此就销声匿迹了。
传承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然也罢黜了墨家。但是汉武帝也曾敕令收藏图书,所以包括《墨子》在内的图书被收藏到了皇家图书馆中。
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致使图书大量散失,《墨子》一书也有几卷丢失。好在魏晋时期崇尚清谈之风,所以墨家的逻辑和辩论部分受到了追捧。
到了唐代,魏徵抽取了墨家学派安邦治国的部分论述,不过唐代有些版本的《墨子》已经有错漏了。
宋代墨书的情形也不容乐观,但好消息是,最迟在北宋前中期,墨家思想传到了日本。
明代时,墨家渐渐受到重视,二百年间所刻《墨子》多达二十八种。
到了清朝,《墨子》有了注释,墨家学说出现中兴局面。
民国时期,墨家思想受到空前的重视。这一时期,“民主”“科学”一反封建时期的沉寂,被疯狂拥戴。而墨家朴素的民主平等思想以及高超的自然科学技术,给了民国时期救亡图存的仁人志士以无限鼓舞。
而到了现代社会,墨家思想的意义越发凸显,甚至出现了“现代新墨家”这样一个学术派别。
该派别认为,墨家思想经过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之后,对于现今社会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平等兼爱的天赋人权思想;民主选举的社会契约思想;非攻赞诛的共和革命思想;立法为公的依法治国思想;公开议政的言论自由思想;平民结社的政治实践思想;为国为民的任士侠义思想;民富国俭的强本节用思想;强调逻辑的科学理性思想;借鉴创新的实用主义思想。
如此看来,秦汉时代消亡的墨家思想并非一无是处,而是太超前了。好在历史不会辜负任何一丝光亮,终有一天云开月明,朗照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