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唐时开始用作词牌。此词牌别名很多,包括《小庭花》《减字浣溪沙》《满院春》《醉木犀》《霜菊黄》《广寒枝》《试香罗》《清和风》和《怨啼鹃》。“沙”又作“纱”。浣溪沙,有说若耶溪,在会稽若耶山下,传说是西施浣纱之处。《会稽记》:“勾践索美女以献吴王,得诸暨苎萝山卖薪女西施、郑旦,先教习于土城山。山边有石,云是‘西施浣纱石’。”
晏殊
【声律】
双调,四十二字,上下阕各三句。
押平声韵。上阕:杯、台、回,三平韵;下阕:来、徊,二平韵。
都说愁苦之词易工,欢愉之词难好,晏殊偏偏能写出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审美趣味的欢愉。
宋人笔记里有这样一则故事:晏殊读到李庆的《富贵曲》,对其中“轴装曲谱金书字,树记花名玉篆牌”之类的渲染很不以为然,只觉得一股暴发户的气息扑面而来。
“真是一副乞儿相啊,写这种句子的人一定没过过真正富贵的日子。”晏殊说。
晏殊最有资格摹写富贵,要领是抛弃金玉之类的俗物,只从侧面写富贵的“气象”,使满堂金玉成为字面之外的余味。或者是“楼台侧畔杨花过,帘幕中间燕子飞”,或者是“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拿出如此两联自鸣得意的词句说:“穷人家能有这般景象?”
穷人家不但没有这般景象,就算有,也因为陷在柴米油盐的算计里而少了能看到这景象的闲情逸致。在这简简单单的杨花、燕子、月光和微风的背后,呼之欲出的其实正是权势、财富和品位。
这就是晏殊的“气象”,散淡闲适的背后是富贵逼人,这真不是旁人能够轻易模仿的。
他善于通过自己的词,含蓄、细腻地抒发这些感情,这在客观上振兴了北宋词坛,将晚唐、五代时期的词风带入一个新风格。
话说有一次,晏殊出公差路过扬州,暂住在了大明寺里。在这个远近闻名的古刹中,有一面很特别的墙壁,上面写满了过往文人墨客的题诗。
晏殊闲来无事,便让随行的官员给自己朗诵上面的句子。没承想,念了几十首都没有遇到佳作。
就在他有点儿不耐烦的时候,一首题为《扬州怀古》的诗吸引了他的注意。一打听,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扬州本地官员,名叫王琪。晏殊十分开心,就设宴招待了王琪,两人边饮酒边交流诗词,十分投缘。
席间,晏殊不经意地提到,自己多日前偶得了一句“无可奈何花落去”,苦思了好几日,都没有一个合适的下句,着实让人遗憾。
王琪沉吟了片刻,对着眼前的春日景色,说了一句:“何不接‘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听后狂喜,越发赏识眼前这个年轻人,于是当即决定提拔他到自己身边任职。一联浑然天成的对子,也成就了晏殊最广为流传的一首词——《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看似不经意的场景,其实已经埋下了淡淡的感伤。
词人边饮酒边填词,思绪纷飞,昨日重现眼前。一样的天气,一样的亭台楼阁,一样的夕阳西下,但是思绪可以回去,时间却回不去了。
回不去的不止时间,还有已经义无反顾落下来的花瓣。燕子又飞回来了,但他们还是去年的老朋友吗?
词人不知道,也无法知道。他能做的,不过是在花园小径上踌躇徘徊罢了。
这首词跟他一贯的作词风格一样,没有夺人眼球的辞藻,也没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冲突,所有的意象组合在一起,呈现出来的画面也是淡淡的,但是隐隐约约之中,好像有一种孤独感反复在心间敲打。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写的是词人一边填词一边饮酒的场景。一开始,新酒新词让人轻松喜悦,似乎主人公十分醉心于宴饮涵泳之乐;然而,话锋一转,暮春天气与往年别无二致,亭台楼阁在时光面前也保持不变。一种隐忧出现了:一切依旧的表象下,分明有某些东西难以逆转,置身其中的作者既说不清也不愿意说清楚。
夕阳西下,是无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东升再起,而时光的流逝、人事的变迁,却再也无法重复。细味“几时回”三字,所折射的似乎是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