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且看刘瑾的垮台(1)

皇帝朱厚照把批答奏疏的权力交给了刘瑾,使他成为皇帝的代言人,当时人戏称刘瑾为没有龙椅可坐的“立地皇帝”。为了维护既得权位,刘瑾醉心于特务政治。有一天,早朝结束以后,宦官在丹墀下捡到一份匿名文书——《告刘瑾不法状》。刘瑾大怒,假传圣旨,命文武百官跪在奉天门下,逐一审问。无论是大臣,还是翰林院官、言官,都不承认是自己写的。于是刘瑾不分青红皂白,逮捕三百多名朝官,押入锦衣卫诏狱,继续审讯。

刘瑾的党羽控制了锦衣卫、东厂、西厂,四处骚扰,形成一片恐怖气氛,正如《明史纪事本末》所说:“偏州下邑,见华衣怒马,京师语音,辄相惊告,官司密赂之,人不贴席矣。”《明史·刑法志》则称“厂卫之势合矣”。然而,刘瑾仍不满足,另外设立了一个由他直接控制的特务机构——“内厂”,也称之为“内行厂”。对于这个“内厂”,王世贞《弇山堂别集》称“兼察两厂及内诸司事”,《明史纪事本末》称“比东、西厂尤酷烈”,《明通鉴》则称“凡所逮捕,一家有犯,邻里皆坐……屡起大狱,冤号相属”。

刘瑾满以为如此这般,他的地位就坚如磐石了,其实不然。帝制时代,天无二日,国无二帝,胆敢与皇帝平起平坐,就是僭越,就是犯上作乱,理当满门抄斩。刘瑾心知肚明,他的地位与权力是皇帝赏赐的,只要皇帝认可,谁也扳不倒他;能扳倒他的,只有皇帝本人。一旦皇帝震怒,弃之如敝屣,他就什么也不是了。

果然,在横行了多年以后,一个偶发事件导致了他的垮台。正德五年四月,安化王朱寘鐇起兵,皇帝派遣都察院右都御史杨一清与神机营总督太监张永率领兵马前往平叛。

杨一清虽是进士出身,却与一般文官不同,性警敏,善权变,治理西北边境颇有成效。因为不满于刘瑾专权,他曾遭到刘瑾诬陷,被投入锦衣卫诏狱,幸亏大学士李东阳、王鏊大力营救,他才得以无罪致仕。安化王朱寘鐇起兵,皇帝想起了在西北治理有方的杨一清,将他恢复原官职,出任平叛总指挥。

叛乱平定后,出现了一般人难以预料的一幕:杨一清策反张永。要知道,张永是皇帝派来的监军,而且是“八虎”之一,也就是说,他是刘瑾的党羽,要他向刘瑾反戈一击,岂非白日做梦!如果张永向刘瑾告密,那么杨一清便死无葬身之地了。权衡利弊得失,杨一清走了一步险棋,他知道张永与刘瑾之间嫌隙之深,已成水火之势。就在几个月之前,张刘二人在皇帝面前发生了正面冲突。

起因是,张永对刘瑾的胡作非为久已不满,刘瑾也发觉张永的离心离德,试图怂恿皇上把他发配到南京去。张永向皇上控诉,这是刘瑾对自己的陷害。皇帝让两人当面对质,刘瑾油嘴滑舌,张永逐渐落于下风,心有不甘,挥起老拳向刘瑾打去,演出了一场全武行。皇帝不得不叫来“八虎”之一的谷大用,摆了一桌酒席,为两人和解。由此可见,在皇帝心目中,张永的地位并不在刘瑾之下。杨一清对此一清二楚,策反是有把握的。两人之间开诚布公的一席谈,对正德年间的政治走势影响巨大,所以《玉堂丛语》《明史》《明史纪事本末》《明通鉴》等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记录。

杨一清说:仰赖公公,使得叛乱得以平定,然而国家内乱不可测,无可奈何。

张永反问:什么意思?

杨一清解释道:公公哪里会不知道,只是没有人为公公出谋划策而已。随即靠近他的身边,写了一个“瑾”字。

张永心领神会,叹息道:刘瑾白天黑夜都在皇上身边,皇上一天不见他就闷闷不乐,如今他羽翼丰满,耳目众多,怎么下手呢?

杨一清说:公公也是皇上宠信的幸臣,此次平叛,不派别人而派公公,皇上的心意已经十分明白。班师回朝时,面见皇上,汇报朱寘鐇叛乱檄文提及请诛刘瑾以清君侧,强调海内愁怨,天下将要大乱。皇上聪明英武,必定领悟,一怒之下杀了刘瑾,把宫内大权交到你的手上。这真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张永颇有顾虑地说:假如不成功,怎么办?

杨一清说:这些话由公公讲出来,必定成功。不过你在讲的时候,必须思路清晰,措辞委婉。假如皇上不信,公公立即叩头请死,痛哭流涕请求皇上严惩刘瑾,只要皇上松口,立即采取行动,以免泄露事机,招来杀身之祸。

张永终于下定决心,奋臂喊道:我又有何舍不得余生报答皇上!

正如杨一清所料,张永押解安化王一行班师回朝,抵达涿州时,刘瑾派人宣布张永一行不得进城,“听行勘处”。张永有所准备,连夜由小路直奔京城,觐见皇帝,秘密奏报刘瑾“浊乱天下,阴图不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