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巴国故事(3)

书名:常璩传本章字数:2379

巴、蜀虽然友好,但也常闹矛盾,甚至发生过战争。我们知道,蛇是巴人的族徽,象是蜀人崇尚的动物。《山海经·海内南经》有“巴蛇食象”之说,就隐约地透露了巴、蜀之间复杂的关系。从文献记载看,开明王朝在向东拓展疆域的时候,曾越过嘉陵江,征服了巴人的许多地方。蜀王鳖灵曾率军征服了嘉陵江以东的大片地区,并占领了阆中。例如《太平寰宇记》卷八十六记载阆中有仙穴山,《周地图记》说“昔蜀王鳖灵帝登此,因名灵山”,《舆地纪胜》卷一百八十五也说“灵山一名仙穴,在阆中之东十余里宋江上,有古丛帝开明氏鳖令庙存焉”。在征服的过程中,双方发生了多次战争,《华阳国志·巴志》就有“巴、蜀世战争”的记载。《蜀王本纪》等文献中还有“蜀王据有巴、蜀之地”的记述,指的就是开明王朝东扩的结果。可见蜀国比较强势,巴国处于弱势地位,难以抵挡蜀国的进攻,被蜀国攻取了不少地方。蜀王占领的应该是巴国的部分地区,而并非巴国的全部领土。蜀国通过征战占领的有些地方,后来又被巴国夺了回去。譬如巴国夺回曾被蜀国占领的阆中,重新占据嘉陵江以东地区,并在阆中建立了都城,就是例证。史籍中还有“昔巴、蜀争界,久而不决”的记述,说明巴、蜀之间在领土上的相互争夺由来已久,成为两国矛盾的主要根源。到开明王朝十二世的时候,巴、蜀的关系依然紧张,矛盾已有扩大与加剧的趋势,双方已处于敌对状态。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说:“周显王时,楚国衰弱,秦惠文王与巴、蜀为好。蜀王弟苴〔侯〕私亲于巴,巴、蜀世战争。周慎王五年,蜀王伐苴侯,苴侯奔巴,巴为求救于秦。秦惠文王遣张仪、司马错救苴、巴,遂伐蜀,灭之。仪贪巴、苴之富,因取巴,执王以归,置巴、蜀及汉中郡,分其地为〔三十〕一县。仪城江州。司马错自巴涪水取楚商于地为黔中郡。”通过常璩的记述,可知末代蜀王因为弟弟苴侯私下与巴王交好,对此大为恼怒而派兵讨伐,给了秦国可乘之机,从而各个击破,将巴、蜀纳入了秦国的版图。

常璩对巴人的性格特点以及巴国的著名人物,也做了记录和评述。他认为巴人的性格,质朴敦厚,忠诚好义,多出将帅之才。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说巴国“其民质直好义,土风敦厚……而其失在于重迟鲁钝,俗素朴,无造次辨丽之气”,又说“巴师勇锐”,“郡与楚接,人多劲勇,少文学,有将帅才”,就比较真实地记述了巴人的这一重要特点。巴国历史上的巴蔓子将军,赤忱爱国,忠勇刚烈,舍生取义,就是一个典型。据常璩《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周之季世,巴国有乱,将军有蔓子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救巴。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乃自刎,以头授楚使。”巴蔓子是巴国的忠勇之臣,当然不会将巴国的领土拱手送给楚王,于是自刎以谢楚使,被誉为巴国历史上典型的千古忠烈人物。“若蔓子之忠烈,范目之果毅,风淳俗厚,世挺名将,斯乃江、汉之含灵,山岳之精爽乎!”常璩对巴蔓子的忠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常璩《华阳国志·巴志》对巴国的疆域、郡县沿革也有记载,说古代巴人的活动区域“东至鱼复,西至僰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其属有濮、賨、苴、共、奴、獽、夷蜑之蛮”。关于巴国的都城,“巴子时虽都江州(今重庆),或治垫江(今重庆合川),或治平都(今重庆丰都),后治阆中。其先王陵墓多在枳(今重庆涪陵)”。秦并巴蜀之后,设置了巴郡,但仍保留了巴人的酋长,同时也保留了巴人的一些传承与习俗,对巴人采取了怀柔政策,通婚联姻便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说“秦惠王并巴中,以巴氏为蛮夷君长,世尚秦女”便真实地记载了这一情形。常璩《华阳国志·蜀志》总叙云“周赧王元年,秦惠王……置巴郡”,此年当秦惠王更元十一年,即公元前314年。东汉末有好事者建议分巴为二郡,刘璋做益州牧的时候设置了巴郡、巴东郡、巴西郡,称为“三巴”,后来又增设了涪陵郡等。常璩对这些郡县的情况,都做了记述,其中有很多珍贵的资料,对了解当时的地理环境与郡县沿革都是很重要的参考资料。

常璩对巴地的少数民族也有较多记载,譬如賨人。賨人是巴地一个古老的部族,属于巴人的一支。传世文献中,常将賨人与巴族廪君后裔混为一谈,如《魏书》《晋书》中都说賨人是“廪君后”,杜佑《通典》与马端临《文献通考》等著述都沿袭了这个说法。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常璩《华阳国志》中记述了賨

人的活动地域,主要是在嘉陵江、渠江、长江流域,賨人又被称为“板楯蛮”“白虎复夷”,特别擅长狩猎,曾以射白虎而闻名于世,可以说是善于射虎的部族。賨人“天性劲勇”、骁勇善战,秦汉时期由賨人组成的军队,曾多次被征调参加平定地方的叛乱。賨人还擅长“巴渝舞”。将常璩《华阳国志》中的记载与《世本》《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关于廪君的记载相互参照,可以看出两个部族有着明显的差别:一是发源地与活动区域不同,廪君发源和活动于夷水(今清江)一带,賨人发源和活动于渝水(今嘉陵江)一带;二是部族的崇尚与信仰不同,廪君的后裔崇拜白虎,賨人则专门射猎白虎。由此可知,賨人与廪君不是同一个部族,但他们都是巴国的重要成员。常璩的记述,为我们研究古代巴蜀历史与民族构成、民俗民风,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史料。

我们常说巴山蜀水,巴、蜀自古以来在自然环境方面就有着较为明显的差异,巴人的生存环境大都是山地与丘陵,而蜀人主要生活在肥沃的成都平原与周围的浅丘坝子,因此在生活习俗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各有差别。巴蜀地区有着不同的民风与人文特色,这与自然环境的滋养以及文化基因的传承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譬如巴人的剽悍与蜀人的温和,巴人的尚勇与蜀人的好文,巴人讲究勤劳节俭与蜀人喜欢悠闲享乐,巴人比较外向而阳刚与蜀人比较适意而阴柔,就是比较明显的差别。两者虽有不同,却又相互渗透,相互影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特别是在秦并巴蜀之后,巴蜀被纳入统一格局下的行政管理体制,加速了华夏文明与巴蜀区域文化的融合,也进一步密切了巴文化与天府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