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婚姻中的讨好与指责

书名:重建亲密关系本章字数:2516

讨好和指责的相处模式经常出现在婚姻关系中。我们可以思考一下:在日常生活中,自己讨好对方的行为多,还是指责对方的行为多?讨好的行为多,说明你总是担心对方觉得自己不够好,害怕对方离开你,所以总想满足对方的要求,甚至会违背自己的意愿来留住对方。指责的行为多,说明你觉得对方不够好,他没有按照你的想法去做。

无论是讨好还是指责,都有一个共同点:我们把对方看成一个坏人。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指责是直接说对方不好。我们只有觉得对方不够好,或者不够令自己满意,才会指责对方。因为他不够好,不是我理想中的那个人,所以他就是个坏人,他做的事也是错的。我有资格去批评他,说他的不是。

讨好是间接说对方不好。你讨好别人的时候,会去做一些事情满足对方的需要。你的心里是委屈的,你认为自己只有这样对待别人,别人才会觉得你好,才不会对你发脾气。这时,你讨好的对象在你心里是一个坏人。他不尊重你,不顾及你的感受,甚至像个暴君一样呵斥你。

有位来访者跟我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次,她跟丈夫一起开车外出,途中他们的车不小心跟别人的车发生了轻微碰撞。她的丈夫下车跟对方争论到底是谁的问题。她对丈夫说:“别争了,走保险吧。”她的丈夫勃然大怒,当着对方车主的面指责她的不是。

这件事带给她的冲击较大,她觉得自己很委屈。我问了她一个问题:“你是怎么理解你丈夫的行为的?”她想了半天,说:“可能我丈夫觉得没有面子,而且那件事错不在我们。”听完她的话,我对她说:“在这个过程中,你希望你的丈夫能跟你一起讨好对方车主,把责任归在自己身上,然后息事宁人。你的丈夫并不愿意这么做,他觉得很委屈,可他没有办法表达这种感受,所以只能用指责的方式对待你。”

我们从这个案例中可以看到,指责的丈夫认为对方是错的,讨好的妻子其实也认为对方是错的,他们都以扭曲的方式呈现自己的想法,只是形式不同而已。

我们还可以看到,讨好与指责这两种相处模式会让我们越来越无法跟对方真诚地沟通,无法真实地表达自己,和另一半的距离越来越疏远,亲密关系越来越糟。

我们为什么要去讨好或指责一个人呢?

总是去讨好别人,通常是因为自己在内心觉得自己不行。因为我们觉得自己不行,所以我们认为只有自己的表现好到让对方离不开,自己才可以有个容身的地方。这是一种很卑微的心态。这种卑微会影响自我定义。这个自我定义就是,我是无用的,是个废物,我只有低三下四地求人,顺从别人,才能生存下去。

总是指责别人的人,表面上看很强势,实际上内心是自卑的,只不过他不肯承认这一点,因此会通过美化自己、丑化他人的方式来获得强烈的优越感。因为只有对方是错的,是不好的,自己才有权支配对方、嫌弃对方。

指责的背后是在表达某种情绪、诉求或渴望。举个简单的例子。当一个指责型的丈夫看到妻子购买了一个他认为毫无意义并且十分昂贵的东西时,他的内心会出现一些恐慌。他会感觉到经济上的压力,可能会对妻子说:“你怎么又随便花钱?你根本不应该买这个东西。”

可能丈夫想表达的诉求是:我希望你能够跟我一起承担经济上的压力,而不是花费很多钱去购买一些没用的物品。他需要妻子跟他共同合作,共同面对一些困境,渴望妻子能成为理解他的人。

我们意识到讨好与指责的背后隐藏的信息后,就可以尝试去更多地了解对方。

讨好和指责都是一种防御机制。习惯讨好或指责别人的人,都需要在一个非常安全的环境里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在他们小时候,表达自己是不被允许的,他们只能通过把对方变成自己需要的人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一些情绪、诉求或渴望。

他们如果直接表达自己的诉求,就会有一种羞耻感。我有一位来访者,她的丈夫经常用指责的语气跟她说话,比如说她很糟糕,什么都不会做。有一天,她忍耐到了极限,就对丈夫说:“每次你这样说我,我心里都很不舒服,很难受。我希望你能直接说出你的想法,而不是用这样的方式。这让我觉得像小时候被妈妈骂了一样,更不愿意去改变。”

丈夫听了她的话愣住了,思考了一会儿后说:“我有时候指责你,是因为我不敢直接说出我的需求,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很羞耻。以后我会尽量直接表达自己的诉求。”后来丈夫多次尝试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而且都能被妻子满足,他对妻子的指责越来越少了。

不管是讨好别人的人还是指责别人的人,他们都是因为不想面对羞耻的感觉,从而不直接表达自己的需求。换句话说,指责和讨好都是应对问题的模式,通过贬低他人或贬低自己的方式缓解冲突。当然,这也是在保护自己害怕被拒绝的那份脆弱。

在亲密关系中,讨好与指责常常是一对孪生兄弟,也就是说,其中一方是讨好型的,另一方往往就是指责型的。我们如果发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经常处于指责或讨好的互动模式,该如何调整为彼此平等或彼此更为亲近的模式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这是我们自己的功课,我们自己的事情,不能要求对方改变。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经常会讨好或指责别人时,我们只能选择勇敢地面对。我们要明白,这只是自己应对问题的模式,并不是对方的问题。

其次,我们要学会更好地呈现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成年人,我们有责任和义务真实地呈现自己。什么是真实呈现?就是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诉求或渴望。在我们的文化中,很多时候真实地呈现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别人可能无法接纳真实的我们。所以,当我们决定真实地呈现自己时,勇气不可或缺。

再次,面对冲突时,我们要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法,而不是用惯性反应去处理。我们要明白,无论是指责还是讨好,都只是一种反应,不是一种积极的回应,背后隐藏的都是攻击,对关系有损害性的影响。攻击意味着把对方放在对立的位置上,把他看成我们的敌人。既然对方是敌人,我们怎么可能跟他亲近?

最后,更多时候,我们要把关注点放在对方身上,而不是自己身上。虽然讨好型的人感觉自己总是在顾及对方、照顾对方,但我们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他们还是把关注点放在了自己身上。当然,指责型的人也如此。我们如果能尝试关注对方的感受,就能看见对方防御机制下的脆弱与无力。我们允许对方呈现这种脆弱与无力,彼此之间的关系就会更亲密。

讨好、指责的互动模式继续发展下去,只会让双方永远处于敌对的状态,使亲密关系的建立越来越难。我们究竟是想为这段关系创造美好,还是困难?我们如果选择创造美好,就一定要改变互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