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又美又凶的女主管,我只有离职一条路吗(2)
现在你找不到“工作的意义”不是你个人的问题,而是你直接主管的问题。因为员工工作的意义不应该全部由员工自己来衡量,而应该由组织来衡量。比如在军队中攻下这个山头,会死很多人,对于死去的士兵本人没有意义,但是对军队有意义,对背后十几亿人民的福祉有意义。
虽然企业不比军队,没有“绝对服从”这回事,但同样都是组织,公司的每一份收入都有你的贡献,公司每一个产品、服务到的每一个人,都有你的一份努力。无论你在哪个行业,这个世界确实因为你变得美好一点点,这就是意义。而且,很多伟大的公司一开始也没有什么意义,就是挣钱,等跟人一样度过了温饱期,才开始追求意义。这个过程需要公司从上到下充分地沟通、交流甚至碰撞,需要宣传、引导,融入日常工作中。
再来说说你和你的直接主管。
按照你的描述,你的直接主管在职场中太常见了,除了长得好看。总体来看,一个人在职场生涯中经历好的、坏的主管的概率是差不多的。但是,有些人总有办法和几乎每一任主管都相处得很好,就像我们读历史,会看到有些名臣辅佐了好几朝皇帝,成为官场常青树。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这是我们聊过很多遍的话题:向上管理。
先说你主管对你是不是有成见,认不认可。我们不能光看一个人说什么,还得看她做什么。她也许对你的“格局”不认可,但是能把你提拔到技术小组长乃至牵头人的位置,至少表明了她对你业务能力的认可。刚才提到的“工作的意义”,会不会就是她认为你“格局不够”的地方呢?也许是,也许不是,这个需要你和她进行充分沟通。
再来说沟通。跟你一样,我也是理工科毕业,我发现咱们理工科出来的孩子往往更容易有“只要我把事情做好了,其他的我都不想操心”这样的想法。不是这样的。任何一个职场人,哪怕只是一个基层员工,都要把自己当作“自己绩效的管理者”。按照管理大师德鲁克的说法,你的管理对象应该是“任何能影响你的绩效表现的人”,当然包括给你打考评分数的直接主管。
管理是一种主动的行为,要把“被动沟通”变成“主动沟通”。比如,你说你汇报的时候常常被她打断,那么你主动思考过她喜欢的汇报风格是什么样的吗?是长篇大论从头说起,还是简明扼要,她有问题再询问?再不然,口头汇报不行,微信打一段话行不行?这样她就没法打断你了。
我听说有人跟上级沟通很费劲,后来给了对方一封信,一张打印出来签上名的纸。比起电脑和手机屏幕,纸张更能体现坦诚和郑重其事,上级也意识到了沟通的问题,事情得以解决。你看,写作能力在这里就体现了。
再比如,我问你有没有和她单独吃过饭,你说她来了以后,除了团建的时候借着酒意和你单独聊过几句,基本上只有工作问题的沟通,从来没单独请你吃过饭。那好,她不请你,你为什么不能请她?你现在也带团队了,你在管理上的困惑和疑问,为什么不可以向她请教?
你带着问题去请教她,无形之间你们的关系,就从“上下级”向“师徒”转变了。你请上级吃饭可能被回绝,徒弟多请几次,师傅好意思说“不”吗?
当然,我只是举几个例子,你记住沟通的事,一定要主动。不要猜,也不要让对方猜,而且脸皮要厚。沟通到位了,你在她心里的位置会有变化,她对你的态度也会有变化。
最后说一下你跳槽的事。我的建议是:当然不!
你的两个问题,我刚才已经讲很多了,其实本不该成为问题。你去新公司,同样会有新的问题,而任何大公司、大组织都有一个潜规则叫“剩者为王”,只要不下牌桌就还有机会。你现在刚刚“一只脚踏进了公司管理层的边缘”,就更不该放弃,更别说往上还有母公司,你职场的天花板还高得很。
说到职场天花板,我留意到一个细节:你的前任领导高升,带走了你之前的一个同事。他为什么没有考虑你呢?值得你深思。
兄弟,躁动可以,哥哥我也很躁动。但是,躁动归躁动,不该逃避问题,而应该带着雄心解决问题,追求更多。如果你现在有个机会创业,或者被邀请去一家初创公司合伙,那就又是另一个问题了。以你现在的位置,所谓躁动,是“既要、也要、还要”:你既要过去工作的阅历,也要现在稳定的安全感和薪酬,还要分享未来公司发展的红利。只有一无所有的年轻人才热衷说“不顾一切”,因为他们“一切”都没有,当然可以不顾。你已经拥有这么多,还躁动个什么劲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