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型思维”败下阵了吗(2)
但有一个问题:在人的直觉型思维和分析型思维中,哪种方式更能直观地得出正确的结论呢?
直觉型思维更多依靠的是人们根据第一印象对问题的判断及经验沉淀的概括,在瞬间对事物和问题进行定性,并找到最终的解决方法。
分析型思维在特征上表现得更为理性、谨慎一些,如果没有明确的证据,就很难得出结论。和前者相比,后者在速度和效率上均处于下风。
在本书中,我们的宗旨便是与读者一起探讨如何及时发现问题并判断问题发生的根源。这就是我们追求的直观判断力。而且,直观判断力并不只有顶尖的成功者才具备,实际上挖掘直觉的潜力对普通人来说并不难。
通过直观的路径,以知识和经验为根据,我们可以实现思考的跃迁,从而绕开经验和常识的壁垒,直达终点。
直观在思维层面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实现思维的跃迁,从浅层思维过渡到深层思维;
(2)越级思考,略过不必要的步骤,节省时间成本;
(3)找到捷径,拨开云雾见明月,直截了当地看清事物的本质。
迅速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不仅是一种天赋,更是可以在后天训练中获得的特殊本领。我们应该尽早学会这种本领。
在直观能力的运用中,只须得到“证明事物本质的方法”,不需要去分析和计算。比如,当你看到一个苹果落到地上时,要立刻意识到这是地心引力的作用,你并不需要去计算引力是怎样发挥作用的。就像我们听到雷声时就知道可能会下雨,而不需要分析雷声和下雨的关系一样。
二、直观的路径
假如有一条路径可达到直观,那它存在于何处?
我到一家传媒公司探访,一位设计师这样认为:“当老板气冲冲地把一个任务扔到桌上时,我所有的灵感都消失了。我无法想象如何在他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我能做的只是在画板上不知所云地涂抹,或是趴在某个地方发呆。”
从他的角度看,直观就是灵感的代称。没有灵感,即便给他几百万元的奖金,他也想不出一个简单的创意。
我发现,人们一旦离开电脑、手机、图纸和自动化程序提供的数据,大脑就会瞬间退化到蒙昧状态,对之前得心应手的事情也会立刻觉得无从下手了。
这个问题,我该从何处入手?
这件事情,我该如何判断?
没有电脑的帮助,我的结论正确吗?
此时人们才能明白“分析”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今我们的大脑就走上了一条依赖电脑程序的不归路,自我的分析功能被电脑替代,人变得越来越懒,只懂得浅层思考,根本无法洞察事物的本质。
为了强化直观的思考能力,更加便捷、高效地解决各类问题,我们需要找回自己的直觉,因为直觉具备强大的正面效用,它对各个学科的研究者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此,“分析型思维”并没有败下阵来。相反,它与直观紧密结合且互为补充。
三、如何做出接近正确的判断
做出正确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正如前文所述,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共同形成了我们的直观判断力——你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直观就会体现为相应的判断模式。
直觉会以大量的经验和历史分析为前提,做出最接近本质的判断,而以数据为依托的分析型思维则对我们最终的结论起着决定性作用。
我们要想得出尽可能正确的答案,首先,需要依托直觉的判断获得初步结论,它会提供一个方向;其次,再用分析的方法进行理性的思考,最后做出成熟的决策。
我们想要拥有对事物的直观洞察力,可以通过以下两个方面来实现。
第一,养成思考的习惯,为直观判断积累“素材”
灵感不会凭空产生,它是大脑点点滴滴的积累。许多心理学家和成功人士都强调直觉在判断上的重要性,但他们没有告诉你——灵感来自长时间的观察、思考和碎片式的分析,它需要建立在平时勤于学习和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比如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发明家们,他们的发现和创造都是在长时间地思考、钻研的过程中突然得出的,最后他们再用实验和分析的思维去证实。一个平时懒于思考和观察的人,他的思维方式也是钝化的,不可能对问题产生直观、正确的理解。
第二,要有持久的自信和勇气
你要自信地面对生活,要敢于猜想事物的各种可能性,并使这些猜想向合理的方向发展。换句话说,你要敢于怀疑,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然后大胆地分析。比如,那些升职较快的人并不是平时埋头苦干、执行力最强的人,而是敢于挑战公司传统制度、提出创新性见解的人。我们要勇敢地质疑那些阻碍我们直观判断的常识和障碍,为自己创造必要的“创新性”思考条件。长期重复这样的训练,有朝一日你也可以对事物产生直观的洞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