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直观判断的八项原则(1)
一、运用推理的能力
推理能力是我们的大脑根据已知信息做出进一步判断的思维过程。一个人想要提高直观判断的准确性,推理能力必不可少。
推理能力通常分为几个大类:
1.归纳推理
归纳推理又可分为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完全归纳推理是在了解某个事物的全部后概括总结出结论。由于人们通常不可能在事无巨细地考察事物之后才做出结论,所以这种推理方法并不常用。多数情况下,我们会用到不完全归纳推理,即根据事物的部分个体属性得出这一类事物的属性。
不完全归纳推理又包括简单枚举归纳推理和科学归纳推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比如我们常听到的谚语“天下乌鸦一般黑”,就是运用了简单枚举归纳推理。
科学归纳推理是根据对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进行判断,从而推断出这类事物都具有的相同属性。比如铁制品会受热膨胀,钢制品也会受热膨胀,由此推断出大部分金属受热后都会膨胀。
由于不完全归纳推理并没有了解事物的全部,只是针对部分对象进行归纳推断,因此结果可能会有偏颇。
2.演绎推理
如果你看过《福尔摩斯探案全集》,就很容易理解演绎推理的概念。演绎推理重在逻辑形式,从一般中推导出个别。以上我们讲到的归纳推理是一种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方法,而演绎推理则恰好相反。演绎推理对思维严密程度的要求极其严格,需要保持绝对的理性和一贯性。归纳推理是演绎推理的前提,而演绎推理则是归纳推理的补充。
3.类比推理
德国数学家赫尔曼·外尔说:“由于我们发现了同构关系,在某一领域内获得的所有认识,就可以立刻搬用于任何同构领域。”这就是说,人们依据已经发现的两个对象的属性关系,由此推断出两组对比物之间还有其他相似点。这种推理方法通常是先从两个事物中找到相同属性,然后进行类比推理,把这种相同属性推到另外两种相似的事物上。因此,类比推理是一种直觉的发现。
二、自制的能力
对于我们直观判断力的养成,自制力是不可缺少的基础素质。自制力能够帮我们控制急躁的情绪,制止狂热的行为,使我们的焦虑情绪得以平息。
在生活中我们每天要接触不同的人和事,情绪常常会因为刺激而产生波动。高兴的时候忘乎所以,愤怒的时候不顾一切,沮丧的时候厌倦一切。这些情绪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们的直观判断力,使我们做出不理智的选择。有个成语叫“乐极生悲”,说的就是一个人因为太过高兴对事物失去理智的判断力,结果酿成了悲剧。还有的人特别容易冲动,在愤怒中说出不该说的话,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这都是因为缺乏对情绪的控制能力,遇到刺激无法自制,从而做出了错误的判断。
三、先搞清楚眼前的事情
在遭遇困境的时候我们总会想得很多,不仅仅为眼前的麻烦所困扰,还对未来的事充满担忧,导致做决定的时候瞻前顾后,总觉得无法两全。这样拖下去会让事情变得越来越麻烦,非但眼下的事情厘不清,还会把以后的事情扯进来。
其实,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不复杂,那就是耐住性子一件一件地解决。从实际情况出发,先解决一个问题再去解决另一个问题,优先搞清楚眼前的事,因为你若急于求成,只会把事情越弄越糟。
四、一开始就想好如何去做
很多人做事顾头不顾尾,行动很快思考却很少,凡事想着先干了再说。等做到一半才发现是错误的,以致前面所花的功夫都白费了。
有两个种土豆的农民,他们准备来一场比赛,看谁的土豆坑挖得更直。商量好比赛规则后,A农民抄起工具就开始挖,他在挖第二个坑的时候总是和第一个对齐,他觉得这样就能保证挖的整行土豆坑是一条直线。但是一行挖下来,他发现自己的土豆坑已经向一边严重地倾斜。而B农民则没有那么着急,他先在田地的另一头插上一根长长的竹竿,然后才开始行动,他每挖一个坑,便与竹竿的方向对直,一旦发现偏差就立刻调整。最后,B农民挖出来的土豆坑就像用尺子丈量出来的一样,非常直。
B农民在做事之前先弄清目的,从一开始便为自己的行动设计出最有效的方案。起初看起来是落后了,但因为思路清晰,方法得当,进展过程非常高效,反而成为赢家。A农民只顾快速行动,却是边想边做,思路混乱,不得要领,虽然动作迅速,但执行效果很差,最后要花费很多时间纠错,时间成本反而大大增加。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有一次,他领着三个弟子来到一片麦田前,对弟子们说:“现在,你们到麦田里去摘取一根自己认为最饱满的麦穗,但是每个人只有一次机会,采摘以后就不能再换了。”
他的三名弟子领命前行。
第一个人没走多远就看到一根大麦穗,赶紧把它摘下来,但越往前走,他越发现前面的麦穗远比手中的饱满。可是不能更换,他只好非常懊恼地回去。
第二个人比较有耐心,每当他看到一根大麦穗时,总是收回自己已经伸出去的手,继续往前走。他心想:“前面一定有更大的麦穗。”不过麦田快走完时,他仍然没有看到更大的麦穗。此时两手空空的他非常失望,只能随便采摘一根回去了。
第三个人的做法和前两个人完全不一样。他先用前三分之一的路程仔细观察,识别什么样的麦穗才是饱满的,然后在第二个三分之一的路程中不断地比较和判断,最后在余下的三分之一的路程中,他摘到一根最为饱满的麦穗,完成了苏格拉底交代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