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关中现象

书名:轮子、战车与帝国本章字数:2327

历史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发生的,而战争尤其如此。在古代社会,政治常常是军事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战争的结果。

与那些纯粹的农耕区或游牧区相比,位于“胡焕庸线”附近的边缘地带,因为农耕的汉人与游牧戎胡杂处,而兼具军事和政治能力,这是一种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

在早期是关中,这里以农耕为主,在后期是东北,以游牧渔猎为主。

在两千年前,司马迁就发现了这种“关中现象”:

或曰:“东方物所始生,西方物之成孰。”夫作事者必于东南,收功实者常于西北。故禹兴于西羌,汤起于亳,周之王也以丰、镐伐殷,秦之帝用雍州兴,汉之兴自蜀汉。

贾谊在《过秦论》中,特别强调在秦国崛起过程中关中的地理优势:

秦地被山带河以为固,四塞之国也。自缪公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势居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师,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开关,百万之徒逃北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所谓“被山带河”,山指崤山,河指黄河。所谓“四塞之国”,指秦国东有函谷关,南有武关,西有散关,北有萧关,秦地在这四座雄关之中,所以叫关中。

对历史来说,离不开时间和地理这两条轴线。中国有清晰纪年的历史约为三千年,其中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以关中为中心的,尤其是周、秦、汉、唐等几大王朝,从关中统治中国,构成古典中国的主要族谱。

清代的历史地理学家顾祖禹把关中比作中国的“头项”——

陕西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是故以陕西而发难,虽微必大,虽弱必强,虽不能为天下雄,亦必浸淫横决,酿成天下之大祸。往者,商以六百祀之祚,而亡于百里之岐周;战国以八千里之赵、魏、齐、楚、韩、燕,而受命于千里之秦。此犹曰非一朝一夕之故也。若夫沛公起自徒步,入关而王汉中,乃遂收巴蜀,定三秦,五年而成帝业。李唐入长安,举秦凉,执棰而笞郑夏矣。盖陕西之在天下也,犹人之有头项然。患在头项,其势必至于死,而或不死者,则必所患之非真患也。

楚汉争霸时,有人劝项羽在关中称王,“关中阻山河四塞,地肥饶,可都以霸”。但项羽只想回老家,“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结果刘邦据有关中后,“转漕关中,给食不乏”,最终打败了项羽。后来司马迁总结项羽的失败原因,第一条就是“背关怀楚”。

当初项羽放弃关中,让人讥讽为“楚人沐猴而冠”,其实刘邦也是楚人。刘邦后来也想放弃关中,结果遭到众人的反对。田肯说:“秦,形胜之国, 带河山之险,县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地势便利,其以下兵于诸侯,譬犹居高屋之上建瓴水也。”

谋士娄敬进言说:“且夫秦地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卒然有急,百万之众可具也。因秦之故,资甚美膏腴之地,此所谓天府者也。陛下入关而都之,山东虽乱,秦之故地可全而有也。夫与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娄敬打比方说,占据关中,在战争中就占据了主动,就像与人打架时掐住他的咽喉,猛击他的后背一样。

从功能上来说,关中的四塞起到了城墙的作用,有这些天然城墙,就可以节约大量的军事力量。如果没有这样的地理环境,就要供养大量的军人,弄不好会把政府财政拖垮。

后来的宋太祖一直想迁都到长安,因为汴梁虽然水陆交通非常便利,但位于平原地带,无险可资,只能依赖军队防守,这终归不是长久之计。

《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了一段宋太祖与宋太宗两人的对话。太祖赵匡胤想迁都到洛阳,最好是长安,这样最起码可以“据山河之胜而去冗兵”。当时还是晋王的赵光义不同意迁都,他相信儒家的那一套,即国家的安全“在德不在险”。赵匡胤无奈,只能感叹说:“不出百年,天下民力殚矣。”

后来,北宋亡于金,南宋亡于元。论德政与文明程度,宋朝在中国历朝历代中几乎无出其右者,更不知比金元强多少倍。汴京的沦陷之所以成为“靖康耻”,恰恰说明道德面对暴力时的无助。宋徽宗被金人封为“昏德公”,这简直是对“在德不在险”最残酷的嘲讽。

有宋一代,士人们传说太祖太宗之所以定都于大梁,在于“无形势之险,而其险以兵”,但实际上,宋朝豢养的八十万禁军纯属银样镴枪头。“斡离不始挟兵才万余,长驱而至,莫有敌者,仓卒遣人召白徒以勤王,京师不守,则勤王之人寇掠遍天下矣。”

战争是非常无情的,战争不是“以德服人”,而是“以力服人”。野蛮战胜文明是常有的事,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地理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再怎么拔高都不为过。《易经》云:“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当年魏武侯浮舟黄河,感叹说:“河山之险,岂不亦信固哉!”吴起便以“在德不在险”予以反驳。

当时魏国的首都是位于晋东南的运城盆地,有河山屏障。魏武侯死后,魏惠王即位,他将首都迁到了大梁,也就是后来的汴梁,这是开封历史上的第一次建都。魏惠王从此就成了梁惠王。

作为首都,大梁四面受敌,从军事防守来说非常不利。张仪就说:“地四平,诸侯四通辐凑,无名山大川之限。从郑至梁二百余里,车驰人走,不待力而至。梁南与楚境,西与韩境,北与赵境,东与齐境,卒戍四方,守亭鄣者不下十万。梁之地势,固战场也。”

后来梁惠王苦心经营,大梁城修建颇具规模,也非常坚固,城墙高大,护城河又宽又深,还养着十万重兵驻防。但在以后的战争中,魏国却一败再败,“东败于齐,长子死焉;西丧地于秦七百里,南辱于楚”。

梁惠王死后,梁襄王继位。梁襄王走投无路时,最后向孟子问计,孟子给他讲了许多“仁者无敌”的大道理。这些大道理让孟子成了圣人,却让梁襄王像宋襄公一样成了笑话,用孟子的话说,“望之不似人君”。

对宋朝来说,汴梁在此之前已经做过许多次首都,从战国时期的魏国到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每次都国祚不久。前车之鉴,并不能给后人带来多大的教训,往往只是一遍遍地让历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