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小说

秦始皇的“铁路”

书名:轮子、战车与帝国本章字数:1479

作为中国2000年皇权帝制的开创者,秦始皇留下的历史遗产不可胜数,但直到今天,我们对他了解依然不多。他不仅神秘,而且许多秘密至今依然让人无法解开。

虽然为秦始皇殉葬的兵马俑已经大白于天下,但他的陵墓至今仍深埋地下。

历史是后来者的追溯,就历史而言,越是后来者,得到的信息越多。在司马迁和司马光时代,人们不知道甲骨文的存在,也不知道殷商的车马坑和秦始皇的兵马俑。

对今天的人们来说,这是一个历史丰收的年代,一些历史新发现带给我们的惊奇,常常让人有一种隔代穿越之感。

在今天河南南阳山区,考古学家曾发现了类似于今天“铁路”的古代“轨道”。经过分析,这个古代“铁路”是两千多年前的秦时遗留。

从原理上,古代“铁路”与现代铁路是一样的,而且还是复线,只不过在这条“铁路”上行驶的不是用蒸汽机车牵引的火车,而是用马力拉动的马车。

现代铁路以钢铁为轨道,秦时的“铁轨”是用木材铺设的。这些木材质地坚硬,且经过防腐处理,所以能够保存至今,但其下的枕木已经腐朽了。

有专家认为,这条“铁路”应是秦始皇灭楚国时修建的。秦灭楚国时曾动用了六十万军队,后勤补给需求量一定很大,所以修建了这条“铁路”,以满足战争需要。还有人大胆推测,这就是所谓的“驰道”。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秦始皇当年建立的驰道网,就是世界上最早的“铁路网”。从这个意义上,所谓的“车同轨”或许更容易让人理解一些,因为“轨”不同于“辙”,“车同轨”也不等于“车同辙”。

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轮子上的高铁时代,对铁路已经司空见惯,但在两千多年前能有如此“现代”的创造,不得不令人惊叹,有人甚至认为它比兵马俑更为神奇。

从直道、驰道到轨道,秦帝国在交通方面的思想真可谓“超前”。回首雄伟的秦长城和秦兵马俑,不能不想到,这一切都建立在快速转动的车轮之上。

早在秦灭六国之前20年,荀子就预言了秦帝国必将不可阻挡地崛起,也预言它的灭亡:“修礼者王,为政者强,取民者安,聚敛者亡。”

回到历史,帝国的崛起是法家的荣耀,帝国的崩溃也是法家的失败。

在历史的细节里,帝国长城固然伟岸,但它的每一块砖石都是用民众的血肉和白骨做成的,秦始皇的盛世掩不住民众的困境,“丁男被甲,丁女转输,苦不聊生,自经于道树,死者相望”。

罗马史家撒路斯提乌斯说:罗马帝国征服了广阔的疆土,却无力撑起自己,在某种意义上,因自身的庞大而分裂坍塌。

其实大秦帝国何尝不是如此。

准确地说,秦始皇建立的是一个军事帝国,或者说是一个战争机器。一旦战争结束,这架机器便只能空转,任何一个小的失误,都可能导致机器崩溃,甚至反过来,成为帝国的掘墓人。

秦晖先生说,“秦制”不同于“周制”。

虽然从秦汉到隋唐,中国具有幅员辽阔的土地和发达的道路,许多外国使者商人纷至沓来,但中国人想要出国却堪比登天。

葛剑雄教授在一次讲座中说:

汉朝、唐朝开而不放,门是开的,只不过对外国人开,不对自己开。唐朝长安城大概有一半以上是外国人,但唐朝有没有人出去呢?别说出去,边境都不让去的,玄奘当年取经,到了甘肃瓜州,只好偷渡。偷渡被抓住,幸好边防长官是信佛的,再悄悄把他给放了。汉宣帝的时候,匈奴已经投降了,他们就不明白,我们已经和好了,你还是把门关得紧紧的干吗呢?汉朝官员就解释,这不是防范你们的,而是防范我们的人出来。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自秦始皇统一车轨始,中国的封建时代结束了。

汉承秦制,大率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秦汉以降的2132年,延绵不断的中华帝国多次改朝换代,迎来送往了494位皇帝,无数分合兴灭,无数沧海桑田,但也只是马齿徒增,历史的车轮在这个帝国的车辙中再也走不出来,“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